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人的民生
中国人的民生


中国人的民生

作  者:高连奎

出 版 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3526429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政治  政治/军事  中国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从阶层和财富的全新视角,观察中国民生,以独到观点深入解析工资、住房、税收、通胀、养老金、福利、保险、生存等中国十大问题。关注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揭示经济问题背后最本质的原因。作者借鉴西欧国家发展模型,勾画了一幅财富分配更加均衡、民众休闲时光更多的福利社会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蓝图,探寻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可行方案。 

TOP作者简介

高连奎,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平衡经济学原理”及“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提出者,《出版商务周报》“中国年度风云图书”奖得主。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主管,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专家顾问,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同时是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信报》、香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证券日报》、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几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或长期撰稿人。已经出版著作:《中国大形势》、《中国犬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世界如此危机》《中国大时局2014》等。 

TOP目录

 

序言
当下中国十大偏见

 

第一章  工资
各阶层工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限定最低工资标准可缩小各阶层工资高差距?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改变贫富差距?
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原因
中国工资的历史与现状
经济学中的八种工资决定理论

 

第二章  住房
是货币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推高了货币?
中国房地产泡沫不大?
推高中国房价的五大“真因素”
中国房价崩盘对经济影响不大?
“免费住房”是异想天开吗?
“北京模式”能否帮助中国人实现住房梦?

 

第三章  养老金
3800万退保人,等工资5万元时代你就亏大了
中国养老金面临的困局
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已经跌破警戒线
中国养老制度应该如何改革?
美国人是如何领取养老金的?
英国是如何实现“老有所养”的?
日本养老问题为何越来越严重?
北欧国家养老有何特色?
德国人在养老方面有什么好做法?

 

第四章  休闲 社交 消费
中国距离“休闲社会”还有多远?
国人休闲现状分析
中产阶层为何成为休闲消费的主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消费大国

 

第五章  通胀
“通胀感”是生活方式在变贵吗?
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通胀有哪些影响?
中国长期存在通胀的三大因素
通货紧缩危害了谁?
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遵循什么关系?
广义货币与“货币超发”的统计陷阱

 

第六章  慈善 保险 高利贷
中国慈善的主体是富人吗?
商业保险能取代国家福利吗?
为什么说“用穷人高利贷取代社会福利”导致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中国“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精英”?
权贵市场经济:谎言支撑下的假想敌

 

第七章  税收
减税是让富人吃肉,穷人得到一点面包渣?
低税收能增加幸福感?
“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说法不靠谱
公共开支都养活了谁?
香港为何留不住李嘉诚?

 

第八章  福利
福利社会是从什么时候诞生的?
福利社会“养懒汉”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现代人离不开福利社会?
为什么有社保的国家不会发生动乱?
为什么打败腐败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福利社会?
福利社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现代福利社会存在哪些缺陷?

 

第九章  生存
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生存问题的?
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中国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中国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具体政策建议
中国的“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样本/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相对于传统福利社会有什么优势?
为何“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新福利社会”?

 

第十章  阶层
中国阶层状况的新变化
产业资本阶层——开明资本阶层
高产阶层——隐形的利益集团
金融资本阶层——新崛起的控制性阶层
城市白领阶层——真正的社会底层
经济学家阶层——也是有阶级性的阶层
舆论阶层——舆论不代表民意
有机知识分子:用“新学术”改变中国

 

TOP书摘

限定最低工资标准可缩小各阶层工资高差距?

一个企业用于工资的总成本是固定的,如果管理层拿走的越多,基层员工得到的就必然越少,这也是管理层与基层员工收入高差距的由来。
那管理层的收入是不是就是合理的呢?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为何与基层人员拉得那么大呢?这要从现代公司的管理结构说起。
在发达国家,工资水平最高的是这样一类公司,这类公司基本上属于纯公众公司,可以看做是“无主”公司:股份非常分散,单一股东的股权占比非常少,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力。在这类公司里面,基本上是经理人说了算,经理人便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制订奇高的薪资方案,而且即使经营不善也不必为之负责。
这类公司的出现主要是家族传承的原因,任何公司在早期都是有大股东的。但是企业经过几代的传承,到后来,创始家族在企业中占比越来越少,企业基本上就变成了公众公司,其实就是任由经理人宰割的公司。
这类公司带坏了其他的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又带坏了非上市的公司,美国公司又带坏了中国公司。因为人才是流动的,只要有一类公司给高管开出高薪,其他公司的高管就会向此看齐,结果高管高薪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而高管的高薪必然也会导致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的高薪。
大家不要小看公司企业内部的贫富差距,企业内部贫富差距过大,也会影响企业的成长。根据笔者的观察,企业内部的贫富差距往往会造成三大结果:
首先是基层人员消极怠工。企业的大部分事情几乎都由基层人员来完成,基层人员要面对客户、面对市场、面对产品生产,他们是直接创造产值的。但如果这些人得到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不匹配,他们就会感觉“不值”,结果就是消极怠工。服务人员不认真接待客户,导致客户抱怨,甚至流失客户;生产人员不认真生产,导致次品很多,不合格品率大幅提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那些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都是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是以“员工”为本的企业,中国的宗庆后、董明珠等知名企业家也信奉这样的原则。
其次,在企业中,经理级别的基层管理人员,往往与基层员工工资水平差距并不大,而总监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员,其薪资水平则与基层员工差距极大,这些人的工资是与经理人看齐的。但总监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付出远没有这么多,这些人不用像基层人员那样直接参与劳动,也不用像职业经理人那样考虑业绩与战略问题,这些人的工资是高于其劳动成果的,因此这一层级的人往往为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工资不敢做任何尝试。
第三,顶层管理人员,即职业经理人、总经理级别的人,这些人的特点是过度冒险,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这些人如果是内部提拔的还比较好,而如果是外部空降的,这些人一般都有极大的业绩压力,其快速提升公司业绩的唯一办法就是做出改变,而很多改变其实类似于赌博,因此这些人往往最具冒险精神,但这些冒险却往往毁掉了企业。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高管高薪的问题,也早就被注意到了,美国企业高管的收入水平平均为普通员工的344倍。在克林顿执政时期也出台过限薪的法案,但精明的金融界高层总能钻到政策的漏洞,最终导致了经理人持股的频繁出现。因为薪资虽然被限制住了,但是向经理人赠送股权则没有限制,这导致了经理人持股的大量出现。而金融危机之后,德国、英国等国家也出台了限制高管薪资的方案,但大多是针对那些接受政府救助的企业,成效并不大。
那是不是就对高管薪资没有办法了呢?其实,根本上不是要限定最高工资,而是要制订最低工资法。因为企业利润用于工资的总量是固定的,只要提高基层员工的工资,那高管的工资就自然会降下来了。
而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反对制订最低工资法的声音,比如有学者认为,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种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国民工资水平总体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整个社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决定的,任何一个国家对最低工资的限制都是比平均工资低很多的,根本就不可能高于由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最低工资的出台其作用只能是缩小贫富差距,而非提高整体水平,只要对 最低工资限制不超过社会平均工资,那对整个社会的整体工资水平就不会有任何影响。
美国即使没有最低工资,其最低工资也不可能跟中国一样;中国即使没有最低工资,中国人的工资水平也不可能跟越南、柬埔寨一样。最低工资限制对一个国家的工资总水平是没有影响的。我们即使取消了最低工资限制,也保护不了多少企业家。
而由于企业利润用于工资的比重是一定的,国家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企业自然就会将用于高管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用于基层员工工资,这是目前可行的唯一办法。当然,最低工资也不是随意制订的,而是按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制订,比如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最低工资可以制订为3500元,这样就可以避免薪资差距的拉大。
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的总体用工成本取决于平均工资,而不是最低工资。当然最低工资可能会对极少的一部分企业有影响,但是这些企业本身就是被淘汰的对象。中国工资水平基本上是五年就会翻一番,这个大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有人担心,限制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现象。这更是危言耸听,因为这只会对一小部分以最低工资吸纳就业人员的企业有影响,这部分企业的用工数量本身就非常有限,不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率靠的是经济的发展,而非工资限制。降低失业率还必须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上入手,也就是不断地将中国经济的总量做大。在西方国家每年只有经济增长预测,而没有经济增长目标,所以他们很难解决就业问题。而中国正好相反,中国政府从来不预测经济增长率,而只是制订经济目标,然后想办法完成经济增长目标。根据失业率匡算出一个能够解决失业问题的经济增长目标,然后全社会围绕这个目标奋斗,失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0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0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