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安迪•沃霍尔自传及其私生活(精装)
安迪•沃霍尔自传及其私生活(精装)


安迪•沃霍尔自传及其私生活(精装)

作  者:(美)约翰·威尔科克 著,(美)克里斯托弗·特雷拉 编

译  者:宋玲、黄雅琴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定  价:148.00

I S B N :978753276364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艺术家    

标  签:传记  艺术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尽管与安迪·沃霍尔相关的文章、书籍、电影以及消费品多到数不胜数,然而,人们对于他的生活和艺术生涯仍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兴趣。《安迪·沃霍尔自传及其私生活》——有悖于标题——既不是一本自传,也不是一本性写真集,却记录了他的真实个性,呈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那段五光十色的文化背景中的奇闻轶事。
     《安迪·沃霍尔自传及其私生活》通过对那些经历过沃霍尔工作室之人(包括沃霍尔最亲密的合伙人、朋友,以及他的那些超级明星)的访谈,勾画了一部别样的传记。多年来,许多从“工厂”出来的人都加入了无休止的出书行列,阐述了他们对沃霍尔的天赋以及其艺术的观点。本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采访的对象既是沃霍尔塑造的人,同时也是塑造了沃霍尔的人。书中描绘了60年代臭名昭著的“工厂”的盛况,从一个私密的视角深入解析了沃霍尔早年声名鹊起之时的职业、性格和私生活。这可能是沃霍尔最富有启迪性的肖像画;此书并非只提供一种视角,而是许多印象的合成物,每一个印象都是安迪·沃霍尔的一个侧面,如同一幅完整拼图中的一小块。
     作为非主流文化和曼哈顿艺术圈的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沃霍尔刚刚开始他的电影拍摄事业时,约翰·威尔科克是“工厂”的常客,也是他的知己。正是沃霍尔的超尘脱俗,令威尔科克萌发了采访他圈子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一想法,那些人物包括利奥·卡斯蒂里、杰拉德·马兰加、马里索尔、妮可、卢·里德、紫外线、维娃等。
     1971年,起初威尔科克自费出版了该书,现在这本绝版已久的书经过重新修订和设计,再次问世。其中收录了200多幅图片,包括许多申克-肯德为“工厂”的超级明星拍摄的原版肖像照,另外还有插图、电影剧照——以及一些之前从未面世过的作品。

TOP推荐理由

尽管与安迪?沃霍尔相关的文章、书籍、电影以及消费品多到数不胜数,然而,人们对于他的生活和艺术生涯仍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兴趣。本书——有悖于标题——既不是一本自传,也不是一本性写真集,却记录了他的真实个性,呈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那段五光十色的文化背景中的奇闻轶事。

TOP作者简介

  约翰·威尔科克:少年时期开始写作,19岁时成为伦敦《每日镜报》最年轻的编辑。20世纪50年代移居美国后,他在《纽约时报》担任旅行记者,《村声》杂志的元老编辑之一。60年代,他担任了纽约第一份地下报纸《东村轶事》的编辑,还是《洛杉矶自由新闻报》的早期编辑,并发行了他创办的影响深远、标新立异的小报《那边风景》。威尔科克还同安迪·沃霍尔一起创办了《访谈》杂志。他出版了30几本旅游书,现居加利福尼亚。

 

    哈里·申克,本书摄影(除署名外)20世纪50年代,与亚诺什·(珍)·肯德正式合作,直到70年代早期。他们两人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冠以申克-肯德的名义。在他们搭档的早期,人们称他们为“新现实主义“(即欧洲版的波普运动)的棚内摄影师。1960年,申克与伊夫·克莱因合作,拍摄了著名作品《跃向虚无》。申克用照片留下了那个时代许多杰出人物的艺术品和作品。60年代末期申克移居纽约时,自然而然完全沉浸于安迪·沃霍尔的“工厂”世界。

TOP目录

致谢
前言(克里斯托弗·特雷拉)
理解安迪(约翰·威尔科克)

 

访谈
马里奥·阿马亚
格雷琴·伯格
大卫·波顿
利奥·卡斯蒂里
查尔斯·亨利·福特
亨利·戈尔德扎勒
山姆·格林
弗雷德·休斯
伊万·卡普
内奥米·莱文
杰拉德·马兰加
马里索尔
泰勒·米德
保罗·莫里西
作为电影人的安迪
妮可
“不可避免的塑料爆炸”的巡演路上
布丽吉德·波尔卡
卢·里德
罗尼·塔维尔
“紫外线”
维娃
埃莉诺·沃德
约翰·威尔科克
巴迪·沃特沙夫特

TOP书摘

  我们印刷最后一期的《那边风景》报纸时,发行商坦白跟我说,他不会在报摊上销售这份报纸的,因为上面勃起的图片。我要么将报纸廉价处理,要么全部扔掉。一如既往,安迪的第一反应很镇定,他说:“你为什么不在鸡巴上面粘贴纸?”这当然是个绝妙的主意。如此简单。
     瓦莱丽·索拉纳斯冲进来时,那天你在那儿,到底发生了什么?她进门时,整个人很古怪,闷闷不乐的样子。工厂里一直都有这样的怪人,我真的非常敬佩安迪,像他这样睿智的人身边怎么到处是沉闷无趣、令人头皮发麻的家伙呢?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随后我转身走到摄影棚的后方从外套中取出一支香烟。当时是六月的一天,天气炎热,我突然听见这些喧嚣嘈杂的声音,我以为是街道上的爆炸声。接下来传入我耳中的是,“哦,瓦莱丽,不,不,”我俯下身子,心想是有人开枪。我小心翼翼,抬头望去,她几乎就站在离我三四英尺远的地方——她正向我近距离射击。实际上,她开了两枪。这真是个奇迹,如果我人生中有差一点去信教的机会的话,就是在那一刻,因为子弹穿过我的背脊,离我的脊椎骨只差大约四分之一英寸。
     那一枪把你击昏了吗?
     我昏迷了一会儿。接着,她离开我走向了呆若木鸡的弗雷德·休斯,她走到他面前,准备开枪,他飞身向摄影棚后面的双层门跑去。保罗·莫里西和我一起将门关上。她在门边又开了几枪,试图杀死弗雷德,不过,电梯奇迹般地正好又停在了六楼。我们至今不明白电梯是怎么上来的。弗雷德镇定自若地说:“电梯来了,瓦莱丽。进去吧。”她真的照做了。咳,真正诡异的是事后爆发的一片混乱。我们试着打电话叫救护车,警察在半小时后到来,现场乱成一锅粥。这一切发生了,突然电梯又上来——就像是贝克特的戏剧——从电梯里走出五个人……
     子弹击中安迪哪里?
     一颗子弹从他身体左侧进入,穿过右侧。这是别人告诉我的。我想他被好几颗子弹击中。当时枪响了好几下,但显然只中了一枪,击中了安迪的胸腔。他满身是血。真是太可怕了。
     你和安迪在一起时,是否还有过其他暴力事件发生?
     不,从没有过。
     他身边总是有许多诡异的家伙,他似乎没法让这些人离远点。
     嗯,就是这样:他的宽容度高得惊人,与我认识的怪人的宽容度一样高。
     你觉得这种宽容度与他的创作相关吗?
     我敢肯定是有关的,没有这种宽容,就不可能有他的创作。我相信,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让自己就像一层薄膜——一层很薄的生物组织,任何东西都能穿过——不知为何他就是知道有用的东西会被过滤下来,他必须让自己如此暴露在外。真正使我惊讶的是有一天我回到摄影棚,电梯还是处于原来状态。上面没有挂锁。你会认为在这么一闹之后,他们肯定会建造一个门廊。
     枪击发生后的几个月里,他们什么都没做。唯一的变化就是多了一尊巨大的约翰·张伯伦的雕塑,我想那就是一大坨扭曲的雕塑。安迪说:“我把它放在那儿,以防再有人进来朝我开枪。”
     我们聊聊那房子。你去过几次,从没遇到过他母亲,可有时你会发现一些她的蛛丝马迹。
     我有时会听见她上下楼的声音。安迪说他母亲是个酒鬼,他把她锁在地下室,给她一箱苏格兰威士忌。直到今天,我还没见过她,虽然我曾听见他们说过话。听起来,她像是在用捷克语痛骂他,而他则用英语礼貌地回答。
     他对她讲过捷克语吗?
     我觉得他从来不跟她讲捷克语。他们能理解对方的语言。
     我猜想,她理解不了安迪的艺术?
     她知道他很出名,也乐于接受他大受欢迎的事实。
     很难相信,他那富于智慧的创造力,她竟无法融入其中?
     他一直想给母亲买件皮大衣,真买给她时,她倒没地儿穿去。后来她穿着大衣去了A&P连锁商场。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52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铜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18.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