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

作  者: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编

出 版 社: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定  价:24.00

I S B N :978751470419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党政读物  政治  政治/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该读本。本书分十个专题结合实际、简明扼要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书注重理论性和可续性相统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基本理论。

TOP目录

前言1
第一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社会主义的命运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9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13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19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17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20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7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0
第三讲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5
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5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1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6 前言1
第一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社会主义的命运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9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13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19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17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20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7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0
第三讲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5
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5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1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6
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51
第四讲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55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55
二、联系的系统性60
三、提高系统思维能力62
第五讲 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70
一、事物是永恒发展的70
二、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73
三、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76
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79
五、战略思维是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统一84
第六讲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方法89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89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3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99
第七讲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104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04
二、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108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115
四、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118
第八讲 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123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3
二、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127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34
第九讲 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139
一、价值评价是人的活动的重要内容139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8
三、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154
第十讲 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8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158
二、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163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68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72
后记 177

TOP书摘

第一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命运

  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然而,在它提出后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一伟大思想虽然开出了许多绚丽的花朵,但只是无果之花。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社会主义才开始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由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的最初形式是16世纪至19世纪初产生于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反映了早期无产者对现存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是早期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利益的表达。但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没有发现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因此,这些学说具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①。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自然界、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他们用唯物史观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正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根源和性质,阐明了无产阶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并开始了与一些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在俄国,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时代特征,科学地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胜利后,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充分体现了列宁在探索俄国社会主。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77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