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的祭祀与艺能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的祭祀与艺能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的祭祀与艺能

作  者:[日] 诹访春雄 著 王保田,权晓菁,刘婧,等 译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30512208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各国文化与交流    

标  签: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科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日本列岛自有史以来,文化浪潮曾多次从大陆地区涌入。从祭祀、艺能等角度来看,来自大陆的大的文化浪潮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四次:第一次,绳文时代;第二次,弥生时代;第三次,奈良、平安时代;第四次,中世的镰仓、室町时代。其中,绳文时代是驱恶灵的原始信仰;弥生时代是伴随稻作的祭祀;奈良、平安时代是伴随着律令制度而来的舞乐、雅乐、散乐等庆典艺能;中世是与民俗信仰同时而来的新傩戏。它们都是从大陆地区传到日本,并与日本固有的祭祀与艺能融合的产物。

TOP作者简介

诹访春雄,1934年生于日本新潟县,东京大学毕业,文学博士。日本近代文学、艺能史学者,现为学习院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的幽灵》(岩波书店,1988年)、《重读折口信夫》(讲谈社,1994年)、《日中比较艺能史》(吉川弘文馆,1994年)、《亚洲的木偶表演》(勉诚出版,1999年)、《歌舞伎的源流》(吉川弘文馆,2000年)、《日本的王权神话和中国南方神话》(角川书店,2005年)、《以天地、女性、太阳三词语解读的日本人论》(勉诚出版,2009年)、《灵魂的文化志一神、妖怪、幽灵、鬼的曰中比较研究》(勉诚出版,2010年)等。

TOP目录

序章
第一章 折口信夫的功过
1 信仰起源说
2 折口信夫关于艺能、文学产生的观点
3 稀客论的破绽

第二章 日本祭祀的类型
1 日本的祭祀——善神型
2 种子的原理、供牲的原理
3 日本的祭祀——善恶两神型
4 民间神乐
5 谷灵与傩

第三章 巫术与宗教
1 驾驭与祈求
2 傩与神灵型巫术——巫术与宗教的融合

第四章 艺能和文学的产生
1 艺能和文学之母——神言和神技
2 大傩式——祈祷文和面具艺能的产生
3 中国的傩仪
4 中国的来访神仪礼
5 南岛的古歌谣
6 上古时代的歌谣

第五章 俳优的诞生
1 俳优的诞生
2 中国江苏省的男巫表演
3 公权力和俳优

第六章 大陆艺能的传入——散乐
1 日本的散乐
2 中国的散乐
3 《东京梦华录》中的散乐
4 日中散乐的比较

第七章 偶人艺能的展开
1 偶人的起源——绳文土偶
2 古坟时代的埴轮
3 信仰偶人的谱系
4 偶人表演的起源
5 传来的傀儡子集团
6 傀儡子们的故乡
7 傀儡子们的艺能
8 木偶表演的全盛时代

第八章 面具的本质
1 面具的功能
2 面具的力量
3 日本南岛的面具礼仪
4 南岛面具的分类
5 与神理念对应的南岛的面具
6 南岛的面具是精灵信仰的产物
7 自然信仰与面具
8 日本的面具分布
9 朝鲜半岛的面具分布
10 中国的面具分布
11 世界的面具分布
12 为何有制作面具的民族和不制作面具的民族?

第九章 中世假面剧——能和狂言
1 围绕能乐诞生的传统学说
2 能乐的本质和追傩
3 从驱除恶鬼向超度亡灵的演变
4 大陆假面剧的形成
5 宗教革新的时代
6 大陆面具的渡来
7 中国的超度亡灵戏——目连戏
8 渡来的目连传说与地藏信仰
9 翁猿乐的由来
10 能乐和狂言的组合

第十章 中世的民间神乐
1 五行神乐的源流
2 日中五方五色观的交流
3 三信远“花祭”中的五方五色观
4 大神乐的“入净土”
5 目连戏的“游遍地狱”与“入净土”
6 “花祭”的基本结构
7 韩国江口洞的“别神固特”
8 日韩祭祀仪式的相似性
9 中国农村的道教礼仪
10 日韩中祭祀结构的一致性
11 日韩中祭祀中的诸神和花的题材
后记
译者后记

TOP书摘

引人注目的是,攻击恶鬼的队伍除了方相氏和辰子外,还增加了模样恐怖的十二神兽。依靠鬼神来驱逐鬼神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十二神兽是将十二地支神格化了的十二个月的守护神。本来方相氏也是把动物当做祖先神信仰的图腾崇拜,是与其对象化的熊融为一体的超能力者。仪式中所有的强神和善神被总动员。在这些神灵的帮助下,方相氏和十二神兽手持火把,把恶鬼赶出宫门外。在城外,骑马的侍从们等候在那里,随后将火把一起扔到城外的河底,把恶鬼深深地埋在地底下。
  汉代以后,一年一度的大傩规模愈发盛大。据《隋书》记载,北齐时大傩上的辰子有10岁以上12岁以下的儿童,多达240人,到了唐朝竟然达到500人,这些辰子们都戴着面具,而方相氏也增至4人。
  据《梦粱录》记载,到了宋朝,方相氏和十二神兽的名字都不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宫里散乐所管辖的俳优和乐人等头戴面具,扮作将军、钟馗、五方鬼神(阴曹地府派来的五个鬼)、灶神、土地神、门神等,随着音乐的节奏将恶神赶出宫城的门外。此时大傩作为戏剧表演的色彩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此后,傩仪的戏剧化也有所发展。其上演的场所也从宫中和住家转至舞台,表演的剧目也更加丰富多彩,时间长至三天三夜。内容极其繁多,既有取自《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的,也有取自“开山”、“射日”、“孟姜女”、“董永卖身”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还有反映“耕田郎”、“织布女”等日常生活场景的剧目。
  随着上演剧目的丰富,面具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而且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经过长期的发展,歌曲、舞蹈、台词也都不断进步,面具艺能日臻完善,足以和最能代表中国戏剧的京剧、昆剧相媲美。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99

开  本:20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