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
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


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

作  者:张笑恒 著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定  价:32.80

I S B N :978751171850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经史子集  >  子部    

标  签:国学/古籍  国学名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南怀瑾先生认为,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却也导致了精神生活的匮乏,使国人陷入了物质丰富和精神贫乏的尖锐对比的矛盾中。《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从仁爱、寡欲、德行、自强、孝道、好学等多方面阐述了南怀瑾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展现了藏于经史典籍深处的智慧。

TOP作者简介

张笑恒,畅销书作家。其丰富的个人阅历、缜密细腻的笔法和一针见血的笔触,总能给读者带来欲罢不能、直呼过瘾的阅读体验。目前已经出版了《北大哲学课》《北大人文课》《季羡林大师的人生哲理课》《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等。

TOP目录

第一课 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1.原谅某些冒犯
2.不念旧恶
3.不要奢望所有人都喜欢你
4.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5.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6.大千世界,万事都有缺陷

第二课 做平常事,得异常福
1.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2.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3.怀圣人之心,做平常之事
4.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5.万事随缘,不争不抢

第三课 寡欲是幸,知足是福
1.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
2.毁誉不动摇
3.功成身退任自如
4.世界上到处是名利的陷阱
5.幸福,只需要一点儿知足
6.苦寻得不到,放下即得来
第四课 君子之交,淡如水
1.没有分享的人生是一种惩罚
2.交友,从识人开始
3.“比而不周”的错误交友观
4.成也“三友”,败也“三友”
5.别奢求改变对方
6.以利交友,利穷则人散
7.借石攻玉交良友
8.适当的距离才是美

第五课 学习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1.学而不思则罔
2.知识就是推动你起飞的风
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不懂装懂是最大的错误
5.处处留心皆学问
6.尽情享受读书之乐
7.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第六课 谨言慎行无过
1.言多必失
2.话说三分
3.谣言止于智者
4.智者知道该怎么开口
5.一句恶言,害别人也害自己
6.行动之前究竟要思考几次


第七课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
1.跟孔子学习“谦受益”
2.藏锋敛锐,居功也不自傲
3.祸患消散于谦卑中
4.你觉得自己行了,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5.别瞧不起小人物
6.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八课 “德”是为人处世之根本
1.有德无才难成事,有才无德办坏事
2.想要身后留名,必须身前立德
3.让人惧,不如让人敬
4.有德朋友遍天下
5.诚信是永恒的美德
6.小不忍则乱大谋

第九课 自立自强是立身之本
1.起步要平凡,目标要高远
2.命不好,自己可以改造
3.自强不息,铸就成功之路
4.自省自察,善于补过
5.有计划地获得成功

第十课 逆境不一定是坏事
1.身处困境,心在顺境
2.经历痛苦才能实现价值
3.一无所有是惊喜的开始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第十一课 坚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1.做事要有始有终
2.不轻易言败,你才可能成为强者
3.有主见,不为他人言语所动
4.有所为,有所不为
5.坚持的极致“千万人吾往矣”

第十二课 寻找“立足点”,先安身后立命
1.保持个人的风格
2.认清自己,才不至于迷失本相
3.靠自己,上天助自助者
4.生命只在当下

第十三课 你的智慧,借我用用
1.集思广益,博采众议
2.不拘一格降人才
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4.在其位,谋其职
5.苛刻待人等于孤立自己

第十四课 领导的器量决定成就
1.宰相肚里能撑船
2.眼见未必是真
3.不轻信人言
4.要有点推功揽过的气度
5.听得进“逆耳忠言”
6.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第十五课 心存孝义自感天
1.孝是一种回报的爱
2.孝不仅仅存在于形式
3.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4.给父母以真诚的爱
5.一味顺从父母不算孝

第十六课 曲以求全
1.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2.处世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
3.识时务者为俊杰
4.顺其自然,乐天知命

TOP书摘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君子的为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
  “一个大政治家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
  其实,亲近喜好相近、志趣相投的人,本来不算错误。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身的个性、爱好,遇到兴趣相投合的人,乐意与之相交,这是人之常情。但若是与之结党营私,谋求私利而有损大公,那便是大大的不该了。
  孔子所说的“周”,其意为以道德忠义团结人,“比”则是以暂时的共同利害互相勾结。可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偏偏钟爱于“比”,背离组织原则,常常聚集在一起唧唧咕咕,今天说这个不是,明天说那个不好,全以个人的好恶出发,或者今天你帮我解决点什么,明天我为你办理点什么,相互得利,可损害的却是公众的利益。如此一来,“周而不比”的君子反而吃亏了!
  北宋大文豪苏轼便是一个“周而不比”的君子。王安石变法,主持庆历新政时,由于感觉到了新政的种种弊端,苏轼坚决反对新政,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不容于当权者,被迫自求外放。
  后来新政失败,王安石罢相,司马光等一系旧党重新掌政,因为他反对新政的缘故,就将他重新召回,希望他能成为旧党的骨干。不过苏轼却是个有原则的人,虽然新政有着种种纰漏,但旧党的一些做法一样让他觉得不合时宜,他还大加抨击了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这就惹恼了当权者,所以不久之后,他再度自求外调杭州太守。
  纵观苏轼的一生,几乎没有私敌。在公事上,他向来对事不对人.不因私利而结党,也不因利益冲突而怨恨别人,真真正正做到了“周而不比”,算得上是儒家君子的典范了。
  南怀瑾先生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古写的篆文“比”字,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
  其实,要做到“周而不比”,最关键的就是“爱”。这“爱”说的不是“私爱”,而是“大爱”,就是对天下人都要有爱心,无论他好还是不好。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8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