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修正版)
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修正版)


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修正版)

作  者:李小江 著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208114531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文学  文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修正版)》以《狼图腾》为批评平台,试图建立一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分析范畴:后乌托邦批评。上篇“文本分析”,从“《狼图腾》讲述了怎样一些故事?《狼图腾》为什么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狼图腾》是怎样抓住人心的?”三个部分,剖析了“作为寓言,《狼图腾》的品质与特点”,“作为小说,《狼图腾》体现的后现代语境中的主体异位”,以及《狼图腾》在美学上所体现的后现代移情效应及其示范性”。下篇“寓意索引”这是本书的主体,作者开章名义地引用了拉封的名言“寓意是语言的灵魂”,在“《狼图腾》承载了多少寓意”这一部分,作者从符号学、语言学、宗教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哲学、民俗等十二个领域全面诠释分析了《狼图腾》所蕴含的的复杂寓意系统;紧接着,她探讨了《狼图腾》何以引起读者截然相反的情绪和意见的原因,认为作为“后殖民批判”,《狼图腾》的寓意在“思想”中自我消解。最后,《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修正版)》以“小结:《狼图腾》内外的话语空间”结束,指出“后乌托邦皮胖“诠释和必要的过度诠释”的必要性。《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修正版)》力图通过对《狼图腾》这一充满复杂寓意的文本的批评,还原“问题”,“让语言还乡”;并将文本“纳入历史的认知序列”,得以“重返现场”,“呼应并成全我们曾经的社会实践和历史作为,为那些朝向乌托邦的探索而长久失语的经验找到尊严而得体的话语平台”。

TOP目录

前言:“寓言式书写”与“后乌托邦批评”
上篇:文本分析
一《狼图腾》讲述了怎样一些故事?
——作为寓言:“狼图腾”的品质与特点
1.关于寓言和现代寓言
2.关于狼的母题寻踪
3.《狼图腾》的叙事策略
二《狼图腾》为什么拥有广泛的读者群?
——作为小说:后现代语境中的主体易位
1.主题草原逻辑:元自然生存
2.主角草原狼:元自由精神
3.情节小狼的故事:自由之死
4.悲剧草原末日:自然之死
三《狼图腾》是怎样抓住人心的?
——作为美学:后现代移情效应的示范读本
1.生态体系
(1)结构:位所与“异位”
(2)节奏:自转与“突转”
2.生命语系
(1)场景:动作性词语
(2)细节:感受性词汇

下篇:寓意索隐
四《狼图腾》承载着多少寓意?
——乌托邦之舟:难以抵达彼岸的救赎之旅
1.从符号学看:狼书中潜伏着多少“意味”?
2.从语言学看:“翻译”与“代言”是否可能?
3.从宗教学看:狼是怎样成为图腾的?
4.从人类学看:人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5.从性别学看:无“性”,还是“有性的”?
6.从生态学看:人类还有多少选择空间?
7.从文化学看:文明的较量中谁是赢家?
8.从经济学看:“劳动”距“富强”有多远?
9.从政治学看:你用什么武器征服草原?
10.从史学看:“自然”的故事在哪里终结?
11.从哲学看:“自由”的前方是什么?
12.从民俗学看:有限利用还是有限生存?
五《狼图腾》何以引出截然相反的情绪和意见?
——后殖民批判:寓意在“思想”中自我消解
1.关于对话(1):战争与和平
2.关于对话(2):国民性问题
3.关于“讲座”:中国与世界
4.关于作者:告别革命?
小结:《狼图腾》内外的话语空间
——作为批评:诠释与必要的“过度诠释”
1.“后”话语在旅行中遇险
2.“第二世界”的失踪与回归
3.后乌托邦批评与“后”的终结
修正版后记:乌托邦之困

TOP书摘

因此他说:“这个地球上已消失的文明都是在家畜之民的侵略中消亡的。”这与姜戎的判断有很大出入,无意间让我们看到了多样化的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多元认知体系,也让我们对“侵略性”和“狼性”的关系多出一些别样理解:狼性未必是侵略的,饱食过后的狼一般不吃人,也不多打扰其他生灵;而羊性也未必意味着不侵略,不伤生,毕利格老人就说过:
  黄羊可是草原的大害,跑得快,食量大。你瞅瞅它们吃下多少好草。一队人畜辛辛苦苦省下来的这片好草场,这才几天,就快让它们祸害一小半了。要是再来几大群黄羊,草就光了。(N02)
  《狼图腾》中,狼不是以侵略者的面目出现的,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外来户和军人面前,它是受难者和逃难者。书中,我们一边听着赞美草原狼英勇不屈的颂歌,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它逃逸乃至消亡却无可奈何。交织其间的大小故事,无不在用活生生的事实残酷地演绎着安田所谓“家畜之民”的胜利,展示出世界史最终“是一部家畜之民的侵略史”而非狼的胜利史。
  由此引申到国民性问题,换了角度和立场,判断标准和结论就会不同。从征服和掠夺看,西方狼是恶的,中国羊是善的,强力较量中,羊总是败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华民族性格中有长治久安的成分,也有春风化雨、催生万物乃至融合、同化、侵吞无声的内功,不然她的古老文明怎么可能长存于世、持续拓展?书中人物杨克不止一次发出感慨:“我过去认为中国的农耕文明总是被西方列强侵略和欺负,可没想到农耕文明毁坏游牧文明,同样残酷狰狞。”(N023)可见,无论狼还是羊,并不必然与侵略有关或无关。如果不带偏见,就会有客观的评价。比如陈独秀,在国民性格比较中,他列出了西方与东方民族的三大差异:(一)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二)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三)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①其间未置优劣,不判是非。姜戎不同,他认为华夏民族具有的羊性之“弱”不仅是恶劣的,也是致命的,导致“软弱的民主意识和要求、软弱的法治和执法力度、软弱的舆论监督、软弱的国企、软弱的市场、软弱的足球、软弱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软弱的独生子女和青春读物等等”。因此,他选择了走偏锋的极端做法,有意“冲击国人的传统思维惯性、弱性以及麻木性”。②这在书中北京知青一系列对话中表现得十分充分:
  张继原说:我当了马倌以后,感触最深的就是蒙汉民族的性格差别。过去在学校,也算是处处拔尖的,可一到草原,发现自己弱得像只猫一样。我拼命地想让自己变得强悍起来,后来才发现,咱们好像从骨子里就有些先天不足似的……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00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