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无能的右手
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无能的右手


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无能的右手

作  者:霍俊明 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30122498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文学  文学评论与研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无能的右手》是作者多年来考察和反思当代汉语诗歌现状与历史的研究结集。无论是诗人专论还是诗歌现象、话题研究,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深切的诗歌关怀:既有对诗歌与历史关系的理性审视,也有对“当下”、“中国现实”的热切关注。在历史和现实之维中,作者营造了一个意蕴丰富的诗歌批评世界。作者不仅详细考察了1980年代以来各时间节点上代表性诗人与时代之间龃龉和矛盾的生成关系,而且深入分析了诗歌的“本土化”和“介入中国现实”等问题。此外,《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无能的右手》还对1990年代以来“重叙”历史语境之下的诗人、社团、群落、流派以及诗歌史写作方式的变化与转换进行了考量;对于新世纪以来更为复杂和“模糊”的诗歌现场,作者也尽可能地给予“发现性”的追问与“批判性”的省察。

TOP作者简介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诗人、评论家,现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特邀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滇池》“中国青年批评家”,被学界誉为“1990年代后期以来自由批评家和个人批评家的代表”。著有《尴尬的一代》、《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问题研究》、《一个人的和声》等,发表论文及随笔六百余篇;主编有《中国百年新诗大典》(第27卷)、《诗坛的引渡者》、《新诗界》、《2011年中国年度诗选》;曾获《诗探索》首届评论奖、《诗选刊》2012中国年度最佳诗歌评论奖、《名作欣赏》年度论文奖等。

TOP目录

丛书总序
无能的右手(导论)
第一辑 诗人与一个时代
海子“重塑”与当代汉语诗歌生态
“黄花低矮却高过了墓碑”——关于骆一禾
从“西游记”到“东游记”——张曙光诗歌的“雪景”、“譬喻”或精神地形学
谁能比我们更执著于生活和诗歌——关于多多
仿佛有永远的暮色——雷平阳其人其诗
在黑夜翻越高过腰身的围栏——江非论
“羞耻”的诗学与“惯见”的策反者——朵渔论

第二辑 文学话语与“中国现实”
在寒冷的雪中让内心和时代发声——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非虚构”:从文学“松绑”到“当代”困窘
“下槐镇”离“中国现实”有多远——李南《下槐镇的一天》及吊诡的“中国诗歌”
想象“历史”与“现实”的“失败之书”——格非的《春尽江南》与“先锋文学”的命运

第三辑 重叙“历史”的诗学
《今天》:诗歌传奇的历史范本
诗人的述史方式——从《旁观者》到《左边》
“失声”已久的夏日白洋淀雷雨——一位被“遗失”的白洋淀诗人
隐匿的光辉:白洋淀诗群女诗人探论
梁小斌为“什么”“忏悔”
能否“重新做一个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诗学的“末路”或“观念史”
重回纵横交错的历史场阈——《回顾一次写作》的新诗史意义
打开一代人的诗歌卷宗——关于《尴尬的一代》的对话
……
第四辑 模糊的“当下”与“新世纪”面孔
第五辑 从“广场”到“地方性”

TOP书摘


  在我看来,朵渔是一个以寓言化的方式呈现他对现场甚至历史文化的态度,而曾经令人热血喷张的历史文化图景的脐带已经被这个无限加速的城市化和市场时代吞噬殆尽。多年前海德格尔的一句忠告已经被中国诗人和弱智的学院派批评家们所扭曲和掏空,然而这句“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对于“70后”诗人而言简直就是一种宿命。而这种宿命是在巨大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去乡村化的黑色浪潮中刺痛了一代人最为敏感、最为本源也最为疼痛的记忆。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在更为广阔的视域上,中国的晚近时期的乡村史、命运史和波诡云谲的时代政治风云一起冲撞着微不足道的个体命运和诗歌神经。这体现在朵渔的长诗《高启武传》中。值得注意的是《高启武传》是由两个文本组成(也是两个互补的声部)的,一个是现代诗歌形式的文本,另一个则是每首诗之前的“文言”形式的序文。这两个带有“新”和“旧”、“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文本不断龃龉、碰撞和生发出意味深长的寓言性和命运性融合的“真实”景观。在此意义上,诗歌成为记忆特有的表述方式。《高启武传》在一些人看来可能带有“僭越”的性质,但正是这种“僭越”和“非法”使得历史那道真实的缝隙被无情撕裂开来。而其间挤压、挣扎的戏剧性的乡村物事和家族命运就被极其“有效”地命名出来。基于此,可以说是语言拯救了历史,是诗歌对抗了政治。这种记忆也是关涉“出生地”的记忆,是一种脐带式的记忆。朵渔以“乡愁”诗人般的独特方式有力地反观着黑暗的无处不在,反观着大地情怀在工业时代的荒诞和虚无。在乡村与城市,真实和寓言化的背景上朵渔的诗歌相当细致地呈现出生存景观中所蕴含的戚戚绵思。然而在工业时代的拖拉机和尘土飞扬的公路上,河流、土屋、树木、牛车、废弃的草场等等这一切“沧桑”而“温暖”的乡村元素都成了被追念的逝去之物。这些诗句在不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想象空间中构筑起一种令人屏息的氛围。在那些已经沾染上时代锈蚀的痕迹和野蛮时代机制强硬履带的重重碾压下,朵渔抒写着个人的成长史、命运史、家族史和时代史。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3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3.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