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气候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气候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气候

作  者:丁一汇 编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定  价:198.00

I S B N :9787030356741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自然科学  >  地球科学    

标  签:大气科学  科学与自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气候》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是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气候》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气候》根据新的长期气候资料改写了中国气候的一般内容,包括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与天气系统、气候要素特征与气候区划等。同时,总结了近30年气候理论、概念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并突出了5个新的方面:用气候系统以及圈层相互作用观点阐述中国气候的基本问题;阐述中国气候与东亚季风的关系;全面说明影响中国气候的人类与自然因子;深入论述古今气候变化以及气候监测和气候预测的重要研究成果;用新的资料重新进行气候区划。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气候》是至今出版的中国气候资料最完整的一部专著。可作为地理、气象、海洋、水文、生态、环境以及地学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和业务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和气象专业的教学用书。

TOP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气候的意义
第二节 气候与气候系统
第三节 中国气候研究的历史
一、经典气候研究时期
二、现代气候研究时期Ⅰ:1950年代到1970年代
三、现代气候研究时期Ⅱ:1980年代以来
第四节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东亚季风
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影响
三、青藏高原的作用
四、短期气候预测
五、气候变化
六、全球气候变暖
七、人类活动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中国气候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海陆分布
二、中国的主要地貌单元
三、中国的植被
四、中国的土壤
五、中国的水文概况
第二节 东亚大气环流系统
一、东亚大气环流概况
二、东亚大气活动中心
三、对流层大气环流
四、描述东亚大气环流的指数
五、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遥相关
第三节 东亚季风气候
一、东亚季风的概念
二、东亚夏季风
三、东亚冬季风
四、东亚季风的年代际变率
第四节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一、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二、干旱气候变率
三、西北气候转型问题
第五节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一、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
三、青藏高原的环流与季风
四、青藏高原气候的遥相关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
第一节 海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三、热带印度洋海温和南海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四、黑潮区域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五、北极海冰变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六、南极海冰变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第二节 陆面过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地表反照率异常变化的影响
二、土壤温度的影响
三、土壤湿度的影响
四、植被的影响
五、积雪的影响
第三节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地形动力作用对中国季风气候的影响
二、青藏高原大气冷热源平均状况及变化规律
三、青藏高原大气热状况异常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四、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涛动和遥相关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主要的大气涛动与遥相关型
二、北极涛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三、其他环流型的气候影响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增强的温室效应
二、气溶胶增加的气候效应
……
第三章 东亚季风的活动和变率
第五章 季节性重要天气与气候过程
第六章 气候要素特征
第七章 中国气候区划
第八章 中国的古气候变化
第九章 现代气候变化
第十章 气候变化的监测与预测
附图:中国气候区划图

TOP书摘

区域性持续土壤温度异常能够影响中国短期气候(王万秋,1991),如果区域性的土壤温度异常只在初始时刻存在,其异常的影响只能维持1天左右;但如果土壤温度的异常持续1个月,则会对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区域性土壤温度的持续异常能够引起其后10~30天的平均降水率的改变,区域性土壤温度的异常(增加)能够引起区域内降水量的明显增大;同时,在土壤温度异常区的南面出现一个降水明显减少的区域。另外,在土壤温度异常区及其南面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气温升高,尤以其南边气温增加最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的降水减少、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加和下沉运动造成的。对模式模拟的其他物理量变化的分析表明,在土壤温度异常偏高区,由于地面向上感热输送增加,使大气下层增温,地面气压下降,对流层低层辐合加强,降水增加;同时,上述辐合在其南部诱发出异常辐散和下沉,导致降水减少和气温增高。
  三、土壤湿度的影响在气候系统中,土壤湿度对于陆一气相互作用来说是一个关键参数。土壤湿度异常很可能会持续几天到几个月,会造成地表能量和水汽通量异常,产生气候记忆效应。土壤湿度直接影响陆一气间的潜热通量,对辐射、感热通量及大气的稳定度具有重要的影响。通常,土地湿度偏低,会使地面温度增加,逸出长波辐射增加;而比较干的土壤,由于其反射率较大,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小,使得地面失去更多的热量,地面温度将降低。应该指出,其中虽然存在自反馈过程,但土壤湿度的影响仍然是很明显的。另外,土壤湿度直接联系着蒸发,较湿润的土壤有利于增加大气的含水量,而且使大气稳定度降低,有利于降水发生。在季风湿润区和热带区域,因土壤湿度条件已经饱和,这种影响很小。但在湿润热带地区,弱土壤水分记忆效应的这种特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湿润热带相对较长的记忆效应相抵消。除此之外,在一些相对干旱区域,土壤水分异常可能是启动与降水的相互影响的重要初始条件。在中国的黄河和内蒙古区域,降水变化对于土壤水分条件的敏感性较大(Kostereta1.,2004)。
  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与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湿度异常影响降水的相关物理过程。春季从长江中下游到华北的土壤湿度正异常使得中国大陆东部地表温度降低,减少了海陆温差,造成东亚夏季风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西伸,从而阻挡了东亚夏季风的北上,使得中国夏季雨带偏南,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和南方降水偏少。春季从长江中下游到华北的土壤湿度偏大,东北土壤湿度偏小时,中国夏季东北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和南方降水偏少(左志燕等,2007)。江淮流域地区春季初始土壤湿度异常变化对区域降水的影响非常显著,土壤湿度的正异常使得异常区域内降水增大,地面空气增湿、蒸发加大,地表气温迅速降低;土壤湿度负异常时,情形相反(李巧萍等,2007)。这种区域气候响应是通过改变地表辐射平衡及陆一气系统能量通量而实现的;区域土壤湿度异常对短期气候的影响在一个月之内较明显,它的影响可持续至以后的几个月,但强度逐渐减弱;区域土壤湿度异常的气候响应不仅仅局限于异常区域内部,而且可以通过次级环流影响到其他区域的降水、温度等变化。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557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245.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