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玄思风流:文化中国
玄思风流:文化中国


玄思风流:文化中国

作  者:周满江 著

出 版 社:济南出版社

丛 书: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

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80710588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三国、晋、南北朝哲学(220~589年)  中国哲学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用新的视角或现代意识,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浓郁的文化观照和历史反思是该丛书的特色。该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该丛书已出版三辑19册。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TOP目录

引言
一、乱世精英 经世济民:汉末名流的风度
 执著于士的社会责任感
 重建儒士的人格
 守死善道
 士的尊严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二、崇尚自然 关注现实:玄谈的发展与曹魏兴亡
 个性、自然与名理之辩
 正始名士的风度与覆灭的悲剧
 为人世寻找新的上帝
三、竹林七贤与逍遥哲学:西晋政局与玄学的发展
 寻找君子自新之路
 广陵散的绝响
 找寻人生逍遥的津梁
 寻找消解心灵痛苦之路
四、东晋偏安 玄佛盛世:玄学与佛学的交融
 江左管夷吾王导的治国方略
 风流宰相谢安的富强之策
 清谈名士怀清谈名僧的交游
 王、谢失势与东晋的灭亡
结语
附录 汉、魏、晋三朝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TOP书摘

一 乱世精英经世济民:汉末名流的风度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这种人生责任感,激励起了古代士人的救世济民精神,那些为人敬仰的仁人志士的高尚人格无不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尽管儒、墨、法、道主张不同,互相批判,但他们的心目中无不隐藏着对民的仁爱之情和经世济民的责任心。这种精神是士的美德,从春秋战国以至汉末,虽经过了无数次战乱和篡立,社会上充满了暴虐、阴谋、伪善、卑鄙,但士的这种以仁为己任的精神始终光辉灿烂,犹如黑暗中的明星,为贤哲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汉朝末年,是又一个黑暗时代的到来,维护皇权的名教已经名不副实,选举官吏的清议制度充满了流弊,外戚与宦官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朝廷处处陷阱,人人自危。官场也充斥着贪赃枉法、危害百姓的官吏。就在这样的时世中,一些立志经世济民的仁者发挥作用了,他们像惊涛骇浪一样冲击着朝廷的陈腐和丑恶,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仅是智慧和弘毅,而且还有一种与汉代统治思想大相径庭的新精神、新人格,为魏晋清谈名士的出现,新风度的建立,投石问路,提供借鉴,尽其先驱的启蒙作用。
  执著于士的社会责任感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且兆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明朝分散敬亭秋。
这是李白的《寄崔侍御》诗,诗中倾诉了自己所受的漂泊之苦,以及对盛情接待过他的崔侍御的感激之情。一个天才的诗人,却怀才不遇,流离失所,此时,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像陈蕃那样的礼贤下士的太守看重自己呀!
陈蕃(公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在今山东)人,曾做过乐安、豫章太守,后升至太尉、太傅,受封为高阳侯。在黑暗凶险的政坛中,他从不退缩逃避,而是刚正不阿地面对官场上的一切罪恶和丑行,因而深受士人的爱戴和尊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记录当时人对陈蕃的赞美,称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一举一动,连骑马扬鞭都表现出“澄清天下之志”的风度。行动是情志的外在表现,矫饰做作决然不能欺世盗名。当陈蕃还是一个15岁的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他的居室经常不打扫。一次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父亲对他说:“有客人来,怎么不洒扫一下?”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怎能只为一间居室费神耗力呢!”薛勤听后,便知他有振兴社稷的大志,是一个了不起的少年! (原文见《后汉书·陈蕃传》)他这种蕴藏在胸中的扫除天下的经世济民的责任感,正是他刚正不阿人格的基础。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4

版  次:1

加载页面用时:73.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