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张灿玾医论医话集
张灿玾医论医话集


张灿玾医论医话集

作  者:张灿玾,张增敏,张鹤鸣 著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定  价:168.00

I S B N :9787030359575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医学  >  中医    

标  签:医学  中医  中医经典古籍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张灿玾医论医话集》为国医大师张灿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和中医文献研究60余年医论医话的结集,分为中医经典著作研读、医籍简介、中医学基本理论、临证诊疗一隅、中医文献发展史、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医史纪略、中医学继承发扬谏议、医文杂言、序跋酬答等十个部分,共计100余篇,全面反映了张灿玾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张灿玾医论医话集》可供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TOP作者简介

 张灿玾,字昭华,男,1928年7月出生,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1944年从祖父与父亲学医,195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结业后,调山东中医学院工作。曾任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院长等职。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委员及文献分会常委与仲景学说专委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顾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红十字会理事等职。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会会长且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京剧爱好者协会会员。
  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60余年。自20世纪80年代始,主要从事中医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1983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华北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牵头人及部级重点整理研究课题《甲乙经》校注的主编人。近十余年,在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校注与校点中医古籍十余部,其中《针灸甲乙经校释》、《素问校释》及《针灸甲乙经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另有4部获厅局级奖。自撰百余万字《中医古籍文献学》专著一部,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主编《中医文献学》及《中医文献发展史》,2004年主编《黄帝内经文献研究》。1988年及1995年两次被山东省委与省府评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12月,被山东中医药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聘为终身理事。2003年12月,山东省人事厅与卫生厅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称号。2006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5月,在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国医大师”评选中,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自幼喜欢诗词,从青年时代至今仍坚持对古诗词进行阅读与研究。自50年代起,开始进行写作,80年代以后,有大量作品,截至目前,共有1000余首。其中有300余首在报刊杂志及诗词文集上发表。自撰有《不愠居诗词稿》及《暮村吟草》。1983年应邀参加岱宗诗社为个人会员,1988年由岱宗诗社推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对音乐、戏剧等亦颇有研究。
 

TOP目录

弁言
第一部分 中医经典著作研读
《黄帝内经》概论
王冰注《素问》之研究
王冰次注《素问》探讨
《素问》“从”、“顺”二字考
《素问》俞穴总数考析
浅谈对《灵柩·九宫八风》篇的认识
学习《内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甲乙经》版本源流及现存本考析
《针灸甲乙经》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
《甲乙经》对针灸学术的贡献
《甲乙经》新校正基本情况解析
《黄帝内经太素》撰注年代考
试述《黄帝内经太素》中避讳问题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献概述
《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方考
《伤寒》、《金匮》方对方剂学的贡献

第二部分 医籍简介
《外台秘要》简议
《甲乙经》、《温疫论》、《寒温条辨》、《时病论》介绍
《石室秘录》的学术特色
《石室秘录》评议
本草三书小考
《唇舌症候图》内容提要
《要药分剂补正》内容提要
《保赤心筌》内容提要
《伤寒论参注》内容提要
《医林绳墨》评介
《马王堆医书考释》评介
傅山四书简议
《中医文献学》评介
《刘纯医学全集》(史常永点校本)评介

第三部分 中医学基本理论
《黄帝内经》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
《内经》脏腑学说概述
脏腑说、藏象说析义
《内经》五行学说解析
先秦两汉古籍中的经络学说解析
试述标本学说的精神实质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刍议
对《素问》运气七大论渊源探讨
运气学说概论
奇经八脉文献考
卫出上焦考
《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方解析
叶、吴二家对温病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论医者当通哲理

第四部分 临证诊疗一隅
试述《黄帝内经》的辨证施治理论
《伤寒》、《金匮》方之运用
制方贵在法严
疡科补法的运用
疡科消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三种动物药的临床应用
针药治疗胃脘痛
呼吸系病诊治一得
临床诊治一得举隅
中医治痈疽验案举例
参苓白术散治脾虚泄泻证治举案
肺炎诊治举例
崩漏治验
感冒病证治浅见

第五部分 中医文献发展史
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述
隋唐五代医学文献发展概述

第六部分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第七部分医史纪略
第八部分 中医学继承发扬谏议
第九部分 医文杂言
第十部分 序跋酬答
编后语
 

TOP书摘

2.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医方考
  此本中所收医方,大部分俱载于现存《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其中《伤寒》方共113方(含今缺之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金匮》方,除中风与咳嗽两类方未收方较多外,其他各篇有名方,除个别有未收,亦可谓基本收全。另有第二十篇,第二十四篇、第二十五篇之内容,亦均未收。根据上述情况,该书对《金匮》中所具之有名方,绝大部分,均被收入。
  该书除收有《伤寒》、《金匮》方外,另具不见于《伤寒》、《金匮》之方,据初步统计有96方,其中卷三伤寒例篇6方;卷四温病篇15方;卷五伤暑篇8方、热病篇5方、温病篇5方、燥病篇5方、伤风篇5方、寒病篇3方;卷六太阳篇上2方;卷七太阳篇中1方;卷八太阳篇下9方;卷九阳明篇2方;卷十太阴篇9方;卷十一少阴篇1方,厥阴篇8方;卷十二霍乱吐利篇5方,痉阴阳易差后1方;卷十三百合狐盛阴阳毒篇1方,疟病篇1方;卷十四咳嗽水饮黄汗历节1方;卷十五胸痹篇2方;卷十六妇人病1方。从上数可见,增方较多在8方以上的有5篇。大多为同时增加了条文。今举两例,如温病篇,有文16条,全系新撰;列方21首,除白虎汤重出,共为20首。其中自虎汤大、小承气及调胃承气汤并黄连阿胶汤五方,为仲景原书中方,余15方尽为新增。又如太阳篇下,大致为《伤寒论》结胸、脏结、心下痞鞭及热人血室等有关条文及医方。而于脏结之病,有新撰文5条,新增方8首。其他各篇,义亦类同。
  3.新增方简义
  新增96首医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本无方而补方者,如伤寒例篇,有关两感于寒而阴阳两经俱病,特补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之大青龙加附子汤;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特补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特补当归附子汤等。②增设病候而补方者。如太阳篇下脏结病,增设肝、心、脾、肺、肾五脏结证,并增补五方。又如太阴篇增设病候8条,并增补9方;厥阴篇增设病候8条,并增补8方。③增设新的篇目而补方者。如卷五为伤暑病、热病、湿病、伤燥病、伤风病、寒病六篇,共增补31方。④个别病候略有改变,增补新方或调改旧方,散在各篇可见。
  4.长沙本《伤寒杂病论》与桂林本之异同
  ①长沙本之卷数与桂林本虽均为16卷,然长沙本中无杂病诸篇,故新增方少于桂林本数方。②两本新增方基本相同,有少数方名之药味多少不同。③有少数方名及药均不相同。④个别有新增条文及方者。从以上情况分析,两种《伤寒杂病论》本之新增内容及方药,基本相同,亦可证,应属于同一版本系统。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581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85.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