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收缩的城市
收缩的城市


收缩的城市

作  者:(德)奥斯瓦尔特 主编

出 版 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丛 书:光明城

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定  价:199.00

I S B N :9787560849249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标  签:工学  教材  土建类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中国的城市正处于高速扩张发展中,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城市的增长,然而,“收缩”其实是城市不可回避的发展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收缩城市”这一问题已经有几十年的讨论。而在中国,却鲜有人知道“收缩城市”这一概念及其主要的成因。事实上,中国也有许多曾经的重工业城市、三线城市、小城镇等早已面对严峻的萎缩问题,只是完全被忽视。如果我们在一味疯狂扩张的今天对此一无所知或者视而不见,那么等到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中国城市开始更普遍面临这一问题时,恐怕已经为时过晚。而《收缩的城市》正是全球有关这一问题的最全面深入的研究专著,是德国联邦基金会支持下,集合全球逾百位专家所做的研究,从经济、社会、人口、文化、政治等多角度去分析这一问题。这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本有关此问题的出版物。本书的出版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称赞,被认为是“对中国城市而言做了一件积德的事”,认为是”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应该看,每一位市长都应该看的书”,并被选送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人民日报》等各类媒体竞相报道。此外,我们还专门发起组织了多场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并参展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专题展览)。本书为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及上海市文化基金会支持项目,并获得第13届上海图书奖二等奖。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收缩的城市”是德意志联邦文化基金会的研究计划,由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负责人PhilipOswalt、莱比锡当代艺术博物馆、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联合完成;该计划至今仍在进行中,《收缩的城市》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成果。

  原著由Philip Oswalt编著,德国Hatje Cantz出版社出版(2005年),有德文版和英文版。

  从英国、比利时、芬兰、意大利,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城市收缩现象无处不在。虽然近年来城市规划方面的讨论主要关注于大都市的增长,但收缩地带正在全球蔓延。去工业化、大量人口流失、老龄化、高失业率、资源枯竭等等都是导致收缩的原因,而全球化、社会体制转变等因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支持的“收缩的城市”计划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城市收缩过程的成因和变化进行探讨,其研究成果之一《收缩的城市》以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美国底特律、俄罗斯伊万诺沃、德国哈勒/莱比锡及日本东京等城市为例,集合了全球数逾百位专家的深入研究展开全方位剖析。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速度与规模令全球瞩目,有关城市的讨论亦成为热点。而《收缩的城市》一书,却带给我们另一种声音:城市也可能收缩,并且,收缩已成为今日全球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收缩不一定表现为城市面积、规模的收缩,而是有复杂多样的方面。尽管有关城市收缩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长期、深入的工作,然而相关理论著作、资料在国内却极为匮乏,目前尚无中文版专著出版。而本书对于中国城市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TOP作者简介

Philipp Oswalt,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负责人,建筑师,出版人,“收缩的城市”计划负责人、主编。

TOP目录

前言 霍滕西娅·弗尔克斯、亚历山大·法伦霍尔茨 

序言 菲利普·奥斯瓦尔特 

中文版序言 菲利普·奥斯瓦尔特 

《收缩的城市》序 吴志强 

 

全球进程的收缩 

全球收缩 蒂姆·里耶涅茨 

全球地理学 克劳斯·穆勒 

收缩的起源 瓦尔特·普利吉 

去工业化:英国 罗纳尔多·蒙克 

边缘化:东德鲁迪·施密特 

郊区化:美国罗伯特·菲什曼 

后社会主义:俄罗斯 埃尔克·拜耳 

日本 

巨型都市和外围乡村温弗里德·弗路恰特 

日本的收缩藤井康幸 

老龄化城市 约翰·W. 特拉法冈 

人口老龄化 赫尔维希·比尔克 

垂死城市/冗余空间 

端岛:一座荒芜岛屿的景象 杂贺雄二 

底特律 斯坦·道格拉斯 

诺里斯格林最后的居民 公共项目/卡特林·伯姆、安德里亚斯·朗 

巴士奥德赛 汤姆·伍德 

废弃之物:东德的旧城镇 与艺术家康拉德·克内贝尔的对话 

贱卖与关闭:伊万诺沃机场 阿列克谢·科特利亚尔、弗拉基米尔·拉科曼科夫 

凯莫尔莱尔德船坞 汤姆·伍德 

普切日纺织厂 埃莱娜·萨莫罗多娃、维拉·萨莫罗多娃 

留下来的:焦土蓝天 苏珊娜·豪斯 

从城市到公路 

离开:东德的人力资本 伍尔夫·马蒂森 

欧博思普利电缆厂 乌尔里希·伍斯特 

被偷猎的城市:美国城市的人才流失 布雷恩·哈登 

移动的城市/不稳定之地 

移动的城市 朴璄栋 

住宅 朴栋、丹·皮特拉 

底特律都市区景观变迁 约翰·盖尼斯 

机动性和美国梦 欧勒·O. 莫恩 

没有汽车的底特律 凯利·帕克、马克·丹西 

移动的坟墓 丹·皮特拉/DCDC、乔迪·霍曼特尔 

底特律银行建筑 安德鲁·扎戈 

重访棉纺厂 约翰·戴维斯 

工厂之后:伊万诺沃的"三月八日"工厂 塞奇·西塔、奥尔加·菲拉托娃 

底特律 

年表 

种族主义与城市衰落托马斯· J. 萨格鲁 

底特律的郊区化约翰·加拉格尔 

工人之家三号 伊尼斯·拉什 

电话中心 米丽娅姆·格鲁克斯曼 

电话中心之歌:请勿挂机 保罗·鲁尼 

恐慌城市/关于恐惧的心理地理学 

收缩心态 约格·德尔施密特 

生活在犯罪恐慌中 汤姆·杰弗里斯、尼尔·斯旺森 

底特律的防御化建筑 米奇·柯普 

故意破坏行为成为生产力 迈克尔·辛格奈尔 

魔鬼之夜:在神话与现实之间 托尼·莫塞妮 

"莱比锡的格吕瑙已成为民族解放区了吗?" 安克·哈格曼、海蒂·斯特克 

街区背后 托比亚斯·齐兰尼 

想象城市/文化表现 

废弃地音乐:底特律、布朗克斯、曼彻斯特 迪德里克·迪德里希森 

张唱片封面 迈克尔·博特、约翰尼斯·埃曼 

"我如此之坏,我在底特律开派对" 杰里·赫伦 

关于收缩的电影 安特耶·埃曼、迈克尔·博特、哈伦·法罗基 

废墟文化 卡伊·沃克勒 

交感之城:尤扎的集中文化、业余性和收缩性 塞奇·西塔 

空间先锋/收缩的先锋派 

空间先锋 与城市和区域研究者伍尔夫·马蒂森的对话 

轨道宫殿:空间中的时间先锋 niko./尼尔斯·艾姆德 

庄园俱乐部之赞歌 大卫·哈斯拉姆 

曼彻斯特/利物浦 

年表 

曼彻斯特的兴衰阿兰·基德 

曼彻斯特市中心的新生菲尔·格里芬 

“中转地”利物浦 琳达·格兰特 

音乐文化与城市空间的占用 罗伯特·斯特罗恩、莎拉·科恩 

城市斑点:新企业家和再城市化 黛博拉·马尔赫恩 

地下抵抗:独立音乐制作 艾利克斯·沃尔兹 

抗议/抵抗/侵占:艺术与文化中的价值创造 芭芭拉·史黛娜 

极限/城市/运动:城市也是冒险乐园 弗里德里希·冯·鲍里斯 

海德堡项目 罗伯特·阿伦斯 

需要古怪行为! 大卫·威克斯 

斯利姆的自行车 本杰明·米格尔·埃尔南德斯 

日常生活/自己动手 

城市自建设施 史蒂芬·沃格尔 

拾荒者 斯科特·霍金 

本尼·普罗费恩:比斯顿莫斯垃圾填埋场,伯肯黑德市 肯·格兰特 

都市农业:"为了证明,你必须去创建它!"英戈·维特 

DACHA 现象 伊莉娜·柴可霍夫斯基 

伊万诺沃 

年表 

伊万诺沃:危机的多重面孔沃尔夫冈·基尔 

在俄罗斯中部的边缘伊索尔德·布雷德、安德烈·特雷维什 

活在尤扎谢尔盖·米图里奇 

生存手册 谢尔盖·米图里奇、鲍里斯·斯皮里多诺夫 

自制实用工具 弗拉基米尔·阿希波夫 

增长: 收缩/边缘的活力 

两极化与边缘化 汉斯—乔吉姆·伯克纳 

市中心的"郊区" 英戈·维特 

英格兰的问题:繁荣、自动化和去工业化 与电影人帕特里克·凯勒的对话 

黑泵发电厂 克里斯托夫·佩特拉 

离岸:国际劳动分工的重组 尤根·霍夫曼 

格海欣/莱比锡汉斯—克里斯蒂安·申克 

后福特主义的空间生产 瑞加娜·比特纳 

聚会点:加油站 让·温泽尔、托比亚斯·齐兰尼 

乡村图像/旅游指南苏菲·索尔森 

留下来的人 尼古劳斯·布雷德 

规划的神话/机械城市主义 

重塑曼彻斯特的形象:城市规划的私有化 凯文·沃德 

胡尔姆的拆除:神话和现代化 Newbetter/约书亚·鲍尔乔佛、舒蒙·巴萨 

灯火通明的草地 罗胡斯·威德默 

哈勒/莱比锡 

年表 

一个工业区的兴衰狄爱特·林克 

更绿的草原彼得·里希特 

关于尤扎城的五个要点 亚历山大·斯维尔德洛夫 

规划之后 柏斯·普林森 

东德的拆除项目 马提亚·伯恩特 

为何要拆? 罗胡斯·威德默 

补贴文化 与城市经济学家乌尔里希·法伊弗的对话 

被解构的价值/变局中的心态 

资本主义的持续危机 克劳斯·荣内伯格 

增长的必要性 与社会学家瓦尔特·奥斯瓦尔特的对话 

财产:谁的城市? 沃尔夫冈·坎措、菲利普·奥斯瓦尔特 

男性的危机:性别角色的改变 莎拉·阿斯温 

均质空间的终结 罗伯特·卡尔滕布鲁纳 

建筑师,拆!创造和毁坏的双重性质 托马斯·A.P. 莱文 

某些城市 埃莉诺·邦德 

 

作者简介 

图片信息 

译后记

TOP书摘

两极分化 

    在后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少数赢利者和大多数利益受损者之问迅速出现一种社会性分裂。1990年代,特别是一些前苏联行政人员和有创见的企业家,通过国家财产的私有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社会的大部分人却生活在不稳定的状态中。3这种社会分裂在一种空间的两极分化中也有所反映。4莫斯科成为欧洲最昂贵的大都市,而在俄罗斯中部的贫困地区,有82%的居民生活在官方最低生活标准之下,月收入不足60欧元。转型对于前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上阶层来说具有明显的消极后果——那些公共部门(教育和研究、管理、文化、医药)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退休人员,他们的收入在2004年也才只达到一种低于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准。适应新时期就意味着:接受额外的工作,在不匹配其能力的领域或其他的陌生领域里工作(出租车司机、销售人员、家庭手工生产者),最紧要的是对自身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强烈的限制。 

私有化 

    公共服务已经极大地缩减。城市基础设施如住宅、公寓及其水、电、暖供应,公共交通,图书馆,学校,影院等等,它们以前大多由城市议会或本地企业广泛提供(即便不是总能保持高质量),在新的时期,对于不再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投资者例如IW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支持的国家预算来说,它们就成为负担。于是在市政机构(机关和企业)与单个的居民和使用者之间就出现了责任的相互推卸。在私有化、市属化(municipalization)或是在建筑和服务设施被直接放弃的过程中,先前就已面临损坏局面的结构逐渐损坏掉了,并随之带低了城市整体生活标准。一些基本的城市服务设施,如卫生所和公共食堂、缝纫铺和托儿所,还有度假营地和文化设施在逐渐消失,或者变成有偿服务。 

低出生率 

    大部分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统计所显示出的下降趋势,在“成熟”的工业社会里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这种下降的首要原因,是大部分妇女被持续低工资雇佣,而与生育相关的工作如儿童护理则(再度)私有化。在1990年代初,出生率就显著下降,且持续远低于死亡率。但这项统计还是显示出一些让人震惊的特点:俄罗斯人的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9.2岁降到2001年的65.3岁。男性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女性72岁——原因是贫穷、营养不良、糟糕的医疗条件、高度的意外危险、酗酒和自杀(特别是男性)。婴儿的死亡率也在上升。 

移居:潜在的迁出,不受欢迎的迁入 

    个体城市的收缩由于人口流动的限制而得以减缓,这些限制包括:住房短缺、莫斯科人口迁入限制、留在原工作地才可以领取退休金、期望在停产企业中挂名来获取最低社会福利。由于人均住房面积仅约是西方国家的1/2,那些因人口流失而空置的住房会被未迁走的居民占有,因而真正空置的住房是极少的。但即便如此,除了少数有前景的中心区,大多数城市和乡镇还是正在失去人口,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年青人。由于他们经常不注册住址变更信息,最多是把他们的廉价公寓转租出去,统计数据无法显示这类青年人才的流失规模。1990年代,俄罗斯大多数普通的小城市都有过前苏联国家相对贫困的移民和难民的涌入,因为这些国家在经济上所做的努力,常常遭到当地居民和行政机构的质疑,甚至是种族主义的仇视。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712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10.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