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清代诗学史(第1卷)
清代诗学史(第1卷)


清代诗学史(第1卷)

作  者:蒋寅 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定  价:118.00

I S B N :9787516102565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文学  文学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清代诗学依托于学术色彩浓厚的思想史背景,对整个古典诗学作了历史性的总结和梳理,是古典诗学的集大成和总结时期。本书作为《清代诗学史》的第一卷,内容包括鸟瞰整个清代诗学文化性格和历史特征的导言以及论述顺治、康熙、雍正j朝诗学的六章正文,既有历史进程的整体观照,也有具体诗论家的细致评析。相比前人以单一的观念史视角考察清代诗学的批评史、诗学史著作,本书的研究首先立足于诗学文献的细致梳理,融观念史、批评史、学术史于一体,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下,对清初诗学的历史进程、现实指向、理论品格及对后期诗学的影响作了充分的论述。全书展现的丰富的诗学现象和理论内容,足以改变学界有关中国诗学的文化特征及理论品格的一些成见,有助于反思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为建设本土化的文学理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TOP作者简介

蒋寅,1959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工作,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历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韩国庆北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东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特聘教授。兼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大历诗风》、《戴叔伦诗集校注》、《大历诗人研究》、《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王渔洋事迹征略》、《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清诗话考》、《清代文学论稿》、《金陵生文学史论集》等著作及译著多种。

TOP目录

导论 清代诗学的特征、分期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清代诗学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清代诗学的时代特征
一 清代诗学的两种倾向
二 集前代诗学遗产之大成
三 清代诗学的地域意识
第三节 清代诗学史之分期
一 清代诗学史分期的复杂性及方法论原则
二 清代诗学史分期的诗歌史背景
三 对清代诗学史分期的解释
四 清代诗学史分期的学术史背景
第四节 清代诗学的研究方法
一 现有清代诗学研究的局限
二 进入过程的诗学史研究

第一卷 反思与建构(1644-1735)
第一章 清初诗学的主流话语
第一节 对明代诗歌创作和诗学的反思
一 诗学的反思时代
二 明代诗学的三大流弊
三 诗史视野中的历下与竟陵
第二节 诗歌观念与传统的重整
一 复兴诗教:奠定诗学的伦理基础
二 重整诗统:拓展诗史视野
三 崇尚真诗:明确创作理念
四 原本学问:安顿诗学的知识基础
第三节 清初诗学的地域格局与历史进程

第二章 拨乱反正的努力--江南诗学
第一节 江南诗学与明代诗学的关系
第二节 拨乱反正的钱谦益诗学
一 无本·有本·反本--钱谦益诗学的理论出发点
二 对宋元诗的复兴--兼及与程孟阳的诗学渊源
三 “诗史”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渊源于晚唐的二冯诗学
一 二冯诗学的师承与宗尚
二 冯的诗歌批评
三 冯班的乐府之学
四 《钝吟杂录》对严羽诗学的批判
五 二冯的影响与虞山派诗论
第四节 贺裳、吴乔的诗歌批评
一 贺裳的唐宋诗论
二 从《逃禅诗话》到《围炉诗话》
三 吴乔诗论及诗评的得失
第五节 金圣叹、徐增的结构诗学
一 作为诗歌批评家的金圣叹
二 金圣叹的七律分解说
三 分解说在唐诗批评中的实践
四 金圣叹的杜诗批评
五 徐增对金圣叹分解说的继承和修正
六 金圣叹分解说的影响
第六节 叶燮诗学的理论品位及诗史观
一 诗史观与文学史观
二 作论之体:《原诗》的理诠品位
三 诗史发展观:周期论和阶段论
四 诗史动力论:自律与变
五 诗人资质论和诗歌要素论
第七节 吴梅村、尤侗与汪琬的诗论

第三章 理学背景下的诗歌理论--关中诗学
第一节 顾炎武与关学
第二节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一 博学于文:顾炎武诗学的学理基础
二 行已有耻:“性情”的道德底线
三 鉴往训今:顾炎武诗学方法论
四 主音与主文:诗歌史研究的音韵学视角
第三节 关中理学家们的诗论
一 李颐的“立本”说
二 李柏的性情诗论
三 王弘撰对“温柔敦厚”的新解
四 王心敬的理学诗论
第四节 李因笃的格调诗学
一 格调派对宋诗风的回应
二 汉诗研究之发轫
三 诗歌声韵研究的前驱
第五节 康乃心及其诗论

第四章 远离诗坛的理论独白--王夫之诗学
第一节 对诗歌本质特征的重新诠释
一 王夫之诗学的学理依据
二 对抒情性的界定
三 “现量”概念的诗学意义
四 声律之于诗歌的本体意义
第二节 文本的有机结构观
一 “意”与文本生成方式
一 “脉”与文本构成方式
三 排除一切预设模式
四 艺术效果的不可分析
第三节 意象化的情景关系论
一 有人的景语
二 表情的景语
第四节 诗歌评选与诗史研究
一 悟性与通识
二 寓诗史研究于作品批评
三 对杜甫评价的改写
第五节 理论的巨人和批评的矮子
一 诗论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二 诗歌批评的缺陷

第五章 史家的诗学--浙江诗学
第一节 清初浙江诗风与诗学
第二节 黄宗羲与浙派诗学观念
一 黄宗羲的诗歌理论
二 黄宗羲的宋诗观
第三节 昌留良、吴之振与《宋诗钞》
一 《宋诗钞》与吕留良
二 吴之振的宋诗立场
三 《宋诗钞》编纂得失及诗学史意义
第四节 陈祚明的先唐诗歌批评
一 诗学观念的包容性
二 富有历史感的批评眼光
三 基于比较的批评方法
四 细腻的审美味觉
五 理论与批评的高度融合
第五节 钱塘诗人群的宗唐倾向
一 “西泠十子”的诗歌观念
二 毛奇龄与唐宋诗之争
第六节 朱彝尊的明诗研究
……
第六章 清代诗学的发轫--山东诗学

TOP书摘

相对选目编次而言,《宋诗钞》在文献方面获得较多的肯定。《四库提要》称“之振于遗集散佚之余,创意苋罗,使学者得见两宋诗人之崖略,不可谓之无功”。然而以今天的眼光看,《宋诗钞》作为总集的文献学价值是明显不及顾嗣立《元诗选》的。它所收录的宋诗多未失传,只不过深藏内府或秘庋私家,不行于世而已。吴之振遇到善本难觅、无从校勘的文本,凡底本残损处,缺文断句,一仍其旧。后来民国初涵芬楼影印此书,属李宣龚校正,竞补了728字!所以,即便从文献的角度说,《宋诗钞》也不能算是很有价值的总集。实际上,到乾隆间四库馆开,大量宋人别集被学者们自内府钞出,或从《永乐大典》辑出,流通于世,《宋诗钞》便如日出之爝火,渐渐黯淡无光了。不过它的文学史意义没有因此而衰减,反而随着宋诗风在清代诗歌中的日益渗透和蔓延,越来越得到多方面的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值清初诗坛开始关注宋诗之际,《宋诗钞》适时地提供了丰富的宋诗文本,让人们揣摩参考。诗人唐璟坦言:“余髫年受经,是时诗非唐不传,学诗者非唐不宗。迩年来始有《宋诗钞》之刻,阅岁而武林乃有陆放翁、范石湖集相继行世。披诵之余,殆忘寝食,偶然则效,不自知其形秽也。”
  《宋诗钞》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对学宋诗者产生影响,也让唐诗派诗人深感不安。他们在直接抨击宋诗派的创作之余,也通过重选宋诗来予以还击,于是更多的宋诗选络绎问世。现知康熙间刊行的宋诗选本有吴绮《宋元诗永》(康熙十八年)、陈焯《宋元诗会》(康熙二十七年)、陈訏《宋十五家诗选》(康熙三十二年)、顾贞观《积书岩宋诗删》(康熙三十五年)等。这些选本的编辑动机,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宋诗派、从批评的立场出发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吴绮编的《宋元诗永》。吴绮本人诗以三唐为宗,他明白当时学宋是要打破明人学唐的模拟和狭隘,可是当他看到学宋也出现学唐一样的流弊,未得精髓却沾其恶习时,便发愤要发掘宋人的真本领以示世人。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774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相关图书推荐

加载页面用时:79.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