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作  者:姚凤根,朱水元,何晟 主编;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等 编

出 版 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定  价:15.00

I S B N :9787811379457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共识。而将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及无害化处理,从源头减少垃圾废弃物的产生量,进行废弃物再利用和再循环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保护环境,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地球的洁净、生命的健康,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行动中。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以崭新的面貌、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只要我们人人都动起手来,我们的环境将变得更美丽!



本书的编写初衷是通过对我国生活垃圾污染现状的陈述说明生活垃圾给国人带来的环境困扰,进而阐述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并借鉴国外生活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作知识性指导。本书既有数据说明,也有实例引证,更有较为具体翔实的分类指导,还介绍了生活垃圾减量处置的一些小窍门,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到有志于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的朋友们。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环境保护专家的不少最新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另外,由于时间较为紧迫,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请朋友们多加指正。



《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编委会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2011年11月30日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第一章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一) 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1. 垃圾露天堆放问题严重/ 4
2. 水体遭受严重污染/ 4
3. 生物性污染/ 5
4. 侵占大量土地/ 6
5. 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 7
6. 浪费资源/ 7
(二) 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1. 生活垃圾也是资源/ 8
2. 生活垃圾分类的定义/ 9
3. 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依据/ 11
4. 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12

第二章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
(一) 生活垃圾的收集
1. 生活垃圾的收集过程/ 22
2. 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 22
(二) 生活垃圾的处理
1. 垃圾填埋/ 24
2. 垃圾焚烧/ 32
3. 堆肥/ 37

第三章国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的经验
(一) 日本
1. 法律法规的保障/ 41
2. 日本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 47
3. 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日本人的共识和行为规范/ 51
(二) 美国
1. 相对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53
2. 值得借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58
3. 民众的积极参与/ 62
(三) 瑞士
1. 规范的管理/ 65
2. 给力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67
3. 科学的生活垃圾分类/ 68
(四) 德国
1. 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 74
2. 从垃圾源头开始减量/ 76
3. 生活垃圾回收制度创新/ 79

第四章生活垃圾分类指导
(一) 可回收物
1. 纸类/ 90
2. 玻璃/ 90
3. 塑料/ 91
4. 金属/ 96
5. 织物/ 97
(二) 厨余垃圾
(三) 有害垃圾
1. 废电池/ 101
2. 废旧灯管/ 104
3. 含汞(水银)废弃物/ 106
4. 废电器/ 107
5. 废油漆桶/ 110
6. 过期药品/ 110
7. 过期化妆品/ 112
(四) 建筑垃圾
(五) 其他垃圾

第五章处置生活垃圾小窍门
(一) 可回收物的巧妙再利用
1. 塑料垃圾巧利用/ 118
2. 纸类垃圾巧利用/ 121
3. 废旧织物巧利用/ 124
(二) 厨余垃圾的巧妙再利用
(三) 其他垃圾的巧妙再利用
(四) 如何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1. 减少使用/ 135
2. 废物利用/ 135
3. 循环再用/ 136
4. 替代使用/ 136
5. 各类废物减少方法/ 136
(五) 生活垃圾分类小误区
(六) 生活垃圾分类常见疑问解答

附录
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141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154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171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185
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草案)(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196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2008)/ 211
图说生活垃圾分类(以张家港生活垃圾分类为例)/ 215

TOP书摘

国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生活垃圾的具体处理方式也随着处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目前国外发达国家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利用等。

由于生活垃圾极大的利用价值和不当处理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垃圾回收的重要性。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垃圾的热利用和最终无害化处理处置,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垃圾回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工作做得相当好,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一) 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上,它的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较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同时,也是世界上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日本的总面积有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填海造陆的面积多达1600平方公里,其用于填海的原料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处理过的各类垃圾。

日本人多地少,国土面积狭小,客观地理环境决定了其不能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在日本,采用最多的垃圾处理方式就是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仅东京一座城市就有20余座焚烧发电厂,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但垃圾焚烧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90年代,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恶英水平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中的二恶英含量均严重超标。因此,日本人又改变思路,将垃圾处理的重点由终端——怎样消灭垃圾转移至起点——怎样减少制造垃圾。为了解决这个环境难题,日本政府从垃圾的源头着手,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这项运动也得到了国民的信任和支持,并收到了卓异的成效。

1. 法律法规的保障
日本早在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后来又作了多次大规模的修改。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1990年,日本制纸联合会为防止二恶英类物质的污染,制定了《纸浆制造业自主限制方针》;1991年制定了《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即《再循环法》;1995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即《容器包装再循环法》,该法于1997年实施;1998年制定了《特定家庭用电器再商品化法》,即《家用电器再循环法》,从 2001年 4月实施;2000年制定了《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工程材料再循环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等,这3项法规均从2001年开始实施。自2000年起,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以个人与家庭为单位,力求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日本政府对垃圾回收的重视度和日本全民对垃圾回收的热情都很高。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被日本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所折服。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同时,由于实行了严密的分类措施,现有的垃圾焚烧厂所燃烧的垃圾已经完全剔除了塑料等化学制品,从而大大降低了焚烧所造成的有毒气体排放量。

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规定

细心的日本人通常将垃圾分为4类:

第一类: 一般垃圾

包括厨余类、纸屑类、草木类、包装袋类、皮革制品类、容器类、玻璃类、餐具类、非资源性瓶类、橡胶类、塑料类、棉质白色衬衫以外的衣服毛线类。

第二类: 可燃性资源垃圾

包括报纸(含传单、广告纸)、纸箱、纸盒、杂志(含书本、小册子)、旧布料(含毛毯、棉质白色衬衫、棉质床单)、装牛奶饮料的纸盒子。

第三类: 不燃性资源垃圾

包括饮料瓶(铝罐、铁罐)、茶色瓶、无色透明瓶、可以直接再利用的瓶类。

第四类: 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

包括小家电类(电视机、空调机、冰箱/柜、洗衣机)、金属类、家具类、自行车、陶瓷器类、不规则形状的罐类、被褥、草席、长链状物(软管、绳索、铁丝、电线等)。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垃圾分为8类。

第一类:可燃垃圾

包括厨房垃圾(菜叶、剩菜剩饭、蛋壳等“生垃圾”),不能再生的纸类(餐巾纸、面积大于明信片的纸张等“资源垃圾”),木屑及其他(小棒棍、草纸、烟头、湿毛巾、尿不湿、宠物粪便、宠物用灰沙、干燥剂、抗氧化剂等)。

处理方法: 厨房垃圾需要沥干水分用报纸包好,棍棒类砍成约50厘米的长度捆牢,食用油或废油需要用抹布擦干净,瓶类的瓶口用报纸封堵,牛奶盒尽量放到设在超市门口的回收箱。

第二类: 塑料瓶类

包括装饮料(果汁、茶、咖啡、水等)的塑料瓶,装酒类(日本酒、烧酒、料酒等)的塑料瓶,装酱油、食用油、沙司、洗洁精等的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塑料”。

处理方法: 拧开瓶盖,揭去塑料商标,用水洗净瓶内,压扁瓶身,装入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袋里。

第三类:可回收塑料

包括装商品的容器或包装蛋糕、蔬菜、方便面的口袋,装洗发水或洗洁精的瓶子,蛋黄酱塑料瓶,牙膏管,装洋葱或橘子等的网眼口袋,超市购物袋。

处理方法: 洗净并撕下附着在口袋上的东西,剪开蛋黄酱或番茄酱的塑料瓶将会利于清洗,瓶罐的塑料盖也属于可回收塑料。上述垃圾以及装食物的发泡包装尽量回收到设在超市门口的回收箱。

第四类:其他塑料

包括容器、包装袋以外的塑料、录像带、CD及其盒子、洗衣店的口袋、牙刷、圆珠笔、塑料玩具、海绵、拖鞋、鞋类、布制玩具等。

处理方法: 含有金属或陶瓷的物品属于“不可燃垃圾”,软管类垃圾则需要剪成30厘米的长度。

第五类:不可燃垃圾

包括陶瓷类如碗、陶瓷、砂锅等,小型电器如熨斗、吹风机等,其他如耐热玻璃、化妆品的玻璃瓶、保温瓶、溜冰鞋、雨伞、热水瓶、电灯泡、一次性取暖炉、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打火机、铝制品、金属瓶盖等。

处理方法:耐热玻璃、化妆品瓶与其他玻璃的熔解温度不同,故不能一起回收,必须归为“不可燃垃圾”。一次性打火机内的燃料必须用尽。

第六类: 资源垃圾

包括纸类如报纸、宣传单、杂志、蛋糕包装盒、信纸、硬纸箱等,布类如旧衣服、窗帘等,金属类如锅、金属制罐子、空罐子等,玻璃类如酒类、醋、酱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处理方法:硬纸箱需要折好,报纸杂志等用绳索捆牢;喷雾器瓶子中的内容物必须用尽,在无火且通风的地方将瓶身凿开若干小孔,啤酒瓶尽量返还商铺。

第七类:有害垃圾

包括荧光棒、干电池、内装水银体温计等。未使用水银的体温计属于“不可燃垃圾”。

处理方法: 有害垃圾必须与资源垃圾分别装入不同的垃圾袋,垃圾口袋上必须注明“有害”字样。充电电池尽量回收到商铺的回收箱。

第八类: 大型垃圾

包括《家电回收法》规定范围内的电器如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冰柜等,家具、家用电器如柜子、被褥、电磁炉、炉子等,其他如自行车、音箱、行李箱等。

处理方法: 大型垃圾需要打电话预约,并支付一定的“处理费”。

2005年,横滨市更是把垃圾类别由原来规定的5个种类提升为10 类,并给每位市民发放了长达27页的《生活垃圾分类置弃手册》,手册的条款有518项之多。横滨市的这本“垃圾分类大全”中规定高度不超过30厘米的铁罐属于小金属,超过30厘米的属于大型的废物;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的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单只的袜子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种分类标准与德岛县上胜町的分类法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横滨的《生活垃圾分为类置弃手册》很快就收到了效果,在随后的5年内横滨市再循环的垃圾量就达到了总量的80%,小册子对横滨市环境的贡献价值更是远远超过了这个可以统计的数字。

2. 日本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
当然,在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很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当时的日本大街上没有垃圾桶,垃圾要在规定的时间放到规定的地方,就和我国现在大部分的城市一样,一般小区门口都有一个小的垃圾场,各家各户把垃圾扔在那里,由垃圾清理工运到大的垃圾场去。这样的话就搞不清楚是谁家没有进行分类,于是为了加强管理,日本政府就想了一个办法——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收垃圾。除了居民点,大多数的公共场合也设有漂亮的大垃圾箱,供存放分类垃圾之用。

分类垃圾由专人回收后,其中的废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日本很多人都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字样为荣,有不少公厕用的手纸也印有“再生纸”字样;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在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这些提示为民众执行垃圾分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在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因为一周7天中每天收的垃圾种类都不一样。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

比如,厨房垃圾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年历”上还配有各种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如果不严格按照规程分类操作、不按规定时间放到指定地点的话,将面临巨额罚款。比如在东京都港区,规定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上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这样可以避免垃圾存放过久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如果居民不小心搞错日期,垃圾就会被工作人员贴上标签并拒绝收走,这袋垃圾会在家里再呆上好几天。对于旧电器等大型的垃圾,因为难以回收并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日本政府规定,居民想要扔掉这类大型电器的话必须购买垃圾券,也就是必须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粗大垃圾则不能随便丢弃,而应给市区环保局打电话来拉,也要交付一定的费用。对于特殊垃圾(会污染环境的物品,如电池类),日本政府的管理更是严格,一个月只回收1至2次。

日本人对超市垃圾的处理也值得中国人学习。以白色饭盒为例,日本人在超市买了用白色饭盒装的食品回家后,不会随手把饭盒扔掉,而是在使用后把饭盒再交回超市,由超市把饭盒统一返还给厂家进行再利用。目前,日本一共有40个生产饭盒的工厂,其中8家工厂既生产饭盒又回收饭盒,而这8家工厂的生产量占到了日本总饭盒生产量的90%。

日本公民认为将生活垃圾妥善分类是“国家规定,公民必须执行”的义务,反之便是违法、违背道德的事情。虽然日本偶尔也有偷偷丢弃粗大垃圾的现象,但由于一旦被发现就会被罚款,甚至遭到起诉,所以国民基本上都能自觉地遵守垃圾处理的规定。

事实上,减少生活垃圾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日本政府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环保部门往往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途径来提高居民的垃圾回收意识。

一些学校还邀请垃圾处理公司的员工开着垃圾车为学生实际演示清理垃圾的操作,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让参加者从一堆废弃的饭盒、破旧衣物、啤酒饮料瓶等生活垃圾中快速分拣出可燃垃圾、非可燃垃圾和资源类垃圾,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学校有关负责人认为,邀请环保部门来校讲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的意义。日本进行了10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教育,年年讲、月月讲,还通过学校教育,由小学生来教育成年人,使得爱护环境、主动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成为日本民众的常识。

日本政府的垃圾分类宣传也几乎是“无孔不入”。一个社区如果来了新入住的居民,一般在第一天就会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明和扔垃圾的时间表,上面还有中、日、韩、英4种文字说明和彩色漫画图示。

3. 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日本人的共识和行为规范
日本政府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民众思想中建立起了牢固的生活垃圾观念,在日本,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劝说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也是一丝不苟,非常严谨:废旧报纸和书本要用可燃性绳子捆得非常整齐,并放在指定地点,以方便环保工人搬运和拉到造纸厂重新造纸;对于有水分的垃圾则将之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发生爆炸。

日本政府严格禁止食用后的废油倒入下水道,因为油对水的污染比粪便还严重。在日本的垃圾分类规定中,烹饪废油也属于可燃垃圾,不能倒进下水道,必须浸入废纸或废布,或者用凝固剂定型后处理。在大型餐饮场所,有专门的公司用专用车到饭店回收废油,但是要饭店和食堂交一定的回收费用。日本人十分自觉,绝不会偷偷将废油倒入下水道,他们甚至在刷洗炒菜锅时都是先用餐巾纸擦拭锅中废油后再刷洗。日本有一家废油处理公司,他们的工作就是将废油提炼成柴油及各种化妆品的原料。这家公司还在沙化地带种油菜,再用菜籽炼成食用油或生物柴油,这样就可以减少石油的开采和使用,既节约了资源,又净化了环境,可谓用心良苦。

个人和家庭把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处理的第一步。垃圾处理的第二步是回收垃圾的车辆分类运输,有专门运输报纸、杂志和包装纸盒的车辆,也有专门运输罐头、玻璃瓶和塑料瓶的车辆等。第三步是最终处理垃圾的工厂,这些工厂各有分工,有处理可燃垃圾的、有处理塑料瓶的、有处理家用电器的,还有处理医用垃圾的,等等。

在日本,市民如违反规定乱扔垃圾,就是违反了《废弃处置法》,会被警察拘捕并课以3万至5万日元的罚款。但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没人监督也会自觉执行,所以,被罚款的现象也并不常见。

从1989年到2004年,日本持续出现垃圾负增长,15年间少产生了700多万吨垃圾,节省的直接费用达76亿美元,这组数字足以证明日本垃圾分类回收取得的成效和对环境的贡献。

(二) 美国
美国是一个由50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国是个多文化和民族多元的国家;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人口总量超过3亿,居世界第三。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球20%,其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均领衔全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极高的国家,2005年时约有81%的人口居住在都会区中。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使美国成为垃圾生产大国,生活垃圾的回收也成了市政部门关注的重点。

1. 相对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1976 年,美国颁布了《资源回收利用法》,强调对废弃物加以回收和循环利用。20 世纪 80年代末开始建立路边资源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目前已有 44 个州制定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法规,要求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以配合垃圾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减量化行动。美国纽约的垃圾分类制度则开始于 1986 年。为便于民众分类,纽约市政府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 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等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比如到秋季时,市政府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旧金山市从 1989 年开始大力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普通垃圾两大类;西雅图市从1988 年开始实施垃圾的路边分类收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普通垃圾两大类;洛杉矶市 2000 年提出了垃圾减半的目标,开始实行新的垃圾分类收集方法,由原来的两类分法改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植物类垃圾和普通垃圾。美国在每个焚烧厂房都配有资源化中心,将那些不燃性垃圾、大块垃圾按可燃物、不燃物、有价物铁、铝进行破碎分拣,尽量减少填埋场的垃圾容量,并力求资源的再生利用。

在美国,如果想分类处置垃圾,只要联系当地的垃圾回收处理处,对方就会免费给申请人派发“垃圾回收箱”,效率奇高,非常便民。通过查询当地垃圾回收处理处的网站,就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垃圾回收信息,哪些可以回收、哪些不可以、怎么回收等疑问,打开网页就全部有答案,这类网络就像个百科全书,只要是和垃圾分类有关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除了网页能提供专业信息外,垃圾回收处理处还会寄发小册子解答市民疑问。

在美国,可以回收利用的家庭垃圾如废纸、玻璃瓶、塑料等都可以全部放到同一个回收箱里。垃圾回收车每周会上门收一次,垃圾拉回回收站后工作人员还会作二次回收分类处理,即将所有可回收的垃圾统一送到一条传输带上,上面有很多机器吊臂会先把金属物质吸走,剩下的纸、胶瓶或玻璃瓶,工作人员就在传输带边迅速进行人工挑选分类,以便回收再生。

纽约市的垃圾分类指导非常周到而详尽:比如在电话电讯公司的黄页号簿中刊登了纽约市有关垃圾回收的立法以及具体操作办法,还有一行大字:“居住在曼哈顿岛上的所有居民有义务参加纽约市的垃圾回收计划,这是纽约市法律的要求。”此外还有一幅年历,上面用粗体字标出了一年中所有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日,还刊出了一幅绘制精确的曼哈顿岛地图,图中仔细标明曼哈顿岛上每一个地区的固体垃圾回收日。

另外,黄页上还告诉居民,什么垃圾是可回收的,什么垃圾是不可回收的,要求居民将可回收的物品放进蓝色塑料袋或者环卫系统统一设立的有“回收”字样的蓝色塑料桶里。到了可回收垃圾日,市环卫系统就会派专人开车来收集。反之,如果在生活垃圾中发现可回收垃圾,只要环卫部门深究,丢弃者很有可能被罚款,因为纽约市的法律规定生活垃圾是必须回收的。

对于对环境污染特别大的电子废品,如电脑、电池、手机等,现在美国的一些商家也开始推出了“便民政策”。比如Target商店里除了设有一般的垃圾回收箱,还设有手机回收箱。顾客到Best buy(百思买)购买电脑也能享受到免费回收旧电脑的服务,省去了要找专门部门回收的麻烦。商场里会向购物者提供回收计划,在顾客购物的时候顺便做回收,或者是做回收的时候顺便去购物,可以说做到了双赢。

家庭中的大型废品也是需要专门处理的。例如,装修产生的大量废木板、石灰之类的垃圾就不可以拉到路边等垃圾车来收,因为就算垃圾车来了也不会把它们拉走,而如果随便放置在路边的话还会遭到罚款。唯一的方法是租用大型垃圾装卸卡车,卡车容量根据需要有很多选择,大型的容量约为1吨,费用为200美元1个,租用公司会派出专人开着卡车来拉走这些建筑垃圾进行处理。

在美国,生活垃圾分类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成为人们的共识。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垃圾桶随处可见;小区里,很少开辟集中的垃圾场。美国采用的办法是:小区或者个人跟垃圾处理公司签订合同,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垃圾由垃圾公司收走。政府鼓励民众把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为此还发放专门的垃圾桶,而放置生活垃圾的垃圾桶则需要自己购买,或者按照与垃圾公司的合同由垃圾公司提供。这项服务

每个月收费20多美元,如果每周收两次生活垃圾的话,会更贵一些。
算下来,一户普通家庭每月为了废水和固体垃圾而交的费用大约有五六十美元。当然,不同的小区情况略有不同,但浮动也不会太大。垃圾车把收来的垃圾集中到一起,然后进行处理。垃圾中有用的东西,比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会被分出来进行回收利用。而剩下的部分中,可燃烧垃圾会送到垃圾焚化中心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为附近的居民或工厂供暖。最后剩余的部分会被压缩,送到垃圾掩埋处进行掩埋。这些垃圾被埋之后,还会产生天然气,现在的技术趋势之一就是收集这些天然气,从而实现垃圾向生物燃料的转变。

可以看出,美国的垃圾回收和处理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同时,政府也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细化与回收过程的流水化。例如,华盛顿州金县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在庭院垃圾路边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增加了餐厨垃圾及纸盒、纸板类垃圾的分类收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会被送到县堆肥处理中心进行堆肥。

2. 值得借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美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中有一个亮点值得我国关注和借鉴,这就是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

美国的垃圾除32%得到回收和7%被焚烧外,其余均为填埋。在跨世纪之交的10年间,美国的垃圾量增加了1.5倍,填埋垃圾的大小场地达到了2000个以上,大有垃圾包围城市之势。一般说来,填埋垃圾占地多,腐烂慢,一个垃圾场填满后,垃圾要经过100年至150年左右才能完全腐烂。不仅垃圾中的气体和污水难以处理,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有些早年地处郊外的垃圾场后来处于市中心的地段,影响市容环境,因此,垃圾填埋方式不被看好。也正因为这些因素,美国有不少城市的垃圾填埋场采取的是收费制。旧金山市政部门规定,不论是垃圾车收集的垃圾,还是私人汽车运来的家庭垃圾都必须收费。废物处理场收取的费用根据每周期承运者运载的卡车数或体积计算,由普通基金作为直接的用户费转来或作为津贴拨来。将垃圾进行沼气收集后,沼气的出路有两条:在大型垃圾场内,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而在一些小垃圾场内,沼气产生量较小,不足以用来发电的,则通过一种燃烧装置将其烧掉。

虽然美国各州甚至是州下属的各个城市的垃圾收费政策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减少垃圾量已经是许多地方政府的目标,目前一些州已经实施了垃圾计量收费。旧金山提倡市民在丢弃垃圾时首先将垃圾分类,按可循环类、肥料类和废物类将生活垃圾分开放在3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内。为了推广垃圾分类,旧金山在加强宣传之外,还采取了垃圾费区别收取的方法。普通垃圾费是按丢弃量计算的,一户人家每月扔的垃圾多,垃圾费就高,反之则低。如果居民按照垃圾分类丢弃垃圾,收取垃圾费时就可以按比例打折。这种办法在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上比纯粹作概念上的宣传有效得多,提供分类垃圾的市民和商家因为能享受垃圾费打折的优惠,所以积极性很高。

此外,城市建设规划也与垃圾处理挂钩。旧金山市很早以前就制订法规规定,房产商在拆除和开建一座建筑时,不仅要有城建部门的批文,还要到环保部门签订垃圾处理责任书,同时缴纳一笔押金。房产商不仅要负责把建筑垃圾分类,还要运送到建筑垃圾处理场,并向垃圾处理场支付建筑垃圾处理费。只有房产商将所有建筑垃圾按此方式处理完毕后,才能领回押金。垃圾处理场则将建筑垃圾中的金属、玻璃、木材等重新利用,混凝土则在被碾碎后用于铺路基。

生活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在美国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20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垃圾回收转化率已接近50%,其中旧金山市更是已经达到68%。旧金山的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做到“零垃圾”。

美国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是十分严格的,尤其是分类处理,废旧电器物、有机生活垃圾、瓶罐书本杂志、大件废旧生活用品是分别收集的,这些废弃物在奥伯尼市、怀特普莱斯市、索默斯镇等住地都有严格的分类要求。美国人也严格恪守垃圾处理规定,除了自律外还监督他人,一旦发现有违规者,“好事者”就会去举报,环卫部门视情节轻重处以高额罚款。

在美国,一般居住地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收垃圾,大多是一周一次。比如在爱荷华州、密苏里州和新泽西州、明尼苏达州等一些地方,垃圾必须用专门的垃圾袋装好或是需要贴上专门的垃圾标签,才有人回收;而且这些垃圾袋和垃圾标签都需要出钱购买。也就是说,扔一袋垃圾花的钱肯定比扔两袋垃圾更少,这种措施可以鼓励人们少扔垃圾。此外,政府还采取了种种办法鼓励人们参与垃圾处理工作,比如在明尼苏达州,如果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回收的工作,扔垃圾的费用就可以打折。

许多城市靠收税解决垃圾处理的费用问题,但垃圾分类在美国还是得到了广泛认同。例如弗吉尼亚州规定,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必须分开来扔。哪怕一只小小的塑料盒子上,也会画着可回收的标签。大多数人都非常自觉地把报纸、玻璃瓶和塑料放到专门的垃圾桶里。

为了让人们享受到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一些地市政府的垃圾回收站专门利用生活垃圾制成营养土供人们免费拿取,这些营养上可是栽花种草的好原料。因此,可以说,收费也好,分类也好,想办法给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才是美国垃圾收费和分类的最终目的。

以大都市纽约为例。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会一样,城市垃圾问题是纽约市市政管理者面临的头疼问题。纽约每年制造垃圾2400万吨,一半来自居民的生活垃圾。每一个纽约人平均每天出产垃圾5磅(约4.5斤),这个数字是日本和很多欧洲国家居民每天丢弃垃圾重量的两倍。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写有“垃圾管理公司”字样的黑色或深褐色垃圾集装箱。垃圾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美闻名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公司。它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收购了上百家小型垃圾运输公司和化学垃圾处理公司。目前这家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市,且业绩不俗。

还有旧电器等大型垃圾的处理,由于这些电器对环境的危害很大,要请垃圾公司收走的话居民必须支付一笔处理的费用,所以对于美国居民来说,旧的电器不仅卖不出什么钱来,还得付钱才能让人拿走。如果电器只是年久老旧但还能使用,捐给慈善机构是比较好的办法;或者在购买新产品的时候,把旧电器交给商店处理。许多商店也把回收废旧的大型家电当做购买新产品的优惠。

3. 民众的积极参与
当然,垃圾处理最重要的还是居民的配合,只要居民们自愿对垃圾进行分类,为垃圾回收付费,把这看做像喝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垃圾分类收集就不是难题了。在美国,各城镇居民的垃圾处理都是要个人掏腰包的,而且,许多缴费是按照每天各户处理的垃圾量,或按桶或按袋来收费的。制度中或许并没有垃圾实名制这一规定,可是,清洁工人要上门收垃圾这一行为本身就已经衍生了实际的实名制。尽管实名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收费的明晰程度是不同的。独立住宅门前的垃圾量容易测算,而且,容易分清哪些垃圾是谁家的,但公寓式住宅产出的垃圾就很难分得清各家的垃圾及垃圾量了。这种垃圾缴费的模糊性恰恰也模糊了公民垃圾分类责任的履行。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都对不分类的居民进行罚款,独立住宅的公民如果不分类,基本上一抓一个准,而公寓式住宅的公民似乎就容易逃脱罚款。正因如此,才导致接受垃圾分类习惯的速度不同。

美国从官方到民间对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为当地环境管理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在纽约,只有17%的城市住房垃圾进行了回收,同时,纽约具有全美最大的公共住房系统,约有40多万人居住在2600多幢公共住宅楼房中。调查显示,关注环保在低收入人群中最为广泛,因为该群体首当其冲面临着空气污染问题。比如尽管美国垃圾回收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但几年前在纽约的格兰特将军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却很难施行,因为那里的垃圾箱放置在人们投放不方便的地方,而且居民很容易就忽略掉垃圾回收标志。为此,2007年起,社区便有住户带头发起了垃圾分类收集知识推广活动,还招募了志愿者,他们顶着被住户责骂和拒绝开门等压力,挨家挨户地向邻居们传播垃圾回收的知识,志愿者们还分发用不同颜色作为标记的回收不同种类垃圾的袋子。与此同时,纽约公共住房管理机构也在行动,机构利用联邦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资金,置换公共住房社区低能效的老式锅炉、热水器和其他家用电器等。还组织了20多个小型居民“绿色委员会”,帮助推行植树项目,招募绿色环保工作人员。格兰特将军公共住房社区从2007年启动垃圾分类回收项目,两年后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9年,社区已经有5栋楼房的居民进入垃圾回收运转。每栋楼房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至少减少10袋,居民们也不再像没有接受回收宣传之前那样,乱扔捕鼠器或车胎到垃圾回收箱了。

经历几乎整整一代人的努力,美国大大小小的城镇都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据了解,经过家庭的分类处理,美国垃圾的最终走向是:回收利用(包括直接回收、路边分类、堆肥、综合利用等)占50%,填埋占40%,焚烧占10%。

(三) 瑞士
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是一个多山的内陆国,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广州市的面积。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两个著名的全球性都市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一和第二名。瑞士的山间、村边、湖滨,到处都是绿色。无论是居民的房前屋后,还是城市的道路两旁,举目随处可见合抱粗的参天大树,洁白的雪,绿色的草,墨青的树,几何形的尖尖的房屋,仿佛是童话世界。

1. 规范的管理
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 26个州组成,州内设地区,全国有 3000多个地区,国家机构也按国家、州和地区设置。瑞士中央政府由 7个部组成,其中一个是环境、交通、能源和通讯部,瑞士环境森林风景局隶属于该部。瑞士环境局下设废物管理司,司里设有 3个处,分别是垃圾处理设施处、包装与消费品处、工业与手工业废物处,共约有工作人员20人。各级政府分管垃圾处理部门的侧重点不同:联邦政府主要的职能是立法和规划,过去还主管项目的融资,目前这个职能已推向市场;州政府主要执行联邦政府的立法,同时还承担有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融资工作;具体的环卫作业由区级政府负责,作业的费用由国家承担转向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收取。瑞士与城市垃圾处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包括联邦环保法、垃圾处理技术政策、饮料包装条例、电子产品回收及处置条例等。

瑞士的城市生活垃圾大部分是通过焚烧方式处理的,目前瑞士全国有 28个焚烧厂,焚烧处理成本约为150至300瑞郎/吨(填埋处理成本约为 120瑞郎/吨),焚烧量约占 80%,还有约 15%的残渣、废物进入填埋场。2001年,瑞士政府颁布《填埋禁入法》,禁止城市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由末端处理转向源头治理,形成倒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城市生活垃圾必须经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资源充分利用以后,形成最终的惰性物质,才能进行填埋处置。

瑞士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率在1985年到 2000年间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纸张的回收量,2000年为 113.7万吨,回收率达到了64%。2010年春,《读者文摘》对16个欧洲国家的32000名民众进行调查,瑞士有1336人参与了调查,其中94%的人表示自己会对家务垃圾进行分类,而欧洲其他国家的该项数据只有82%;70%的欧洲人表示会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产品,而87%的瑞士人会这样做。调查表明,在瑞士,进行垃圾分类、降低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2. 给力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瑞士人能有如此强的生活垃圾分类能力,教育与宣传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瑞士,促进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国家环保政策的一大基本指导思想,各级政府官员和民众都有极强的环保意识。无论老幼,瑞士人一般均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瑞士的小学设有环保课,专门教孩子们怎样给垃圾分类,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与其将废物白白扔掉,不如回收利用,分类丢弃垃圾能够节省资源的道理。比如老师会在课上用图片演示易拉罐的生命周期,每张图片表示一个阶段,从最初的铝元素到铝矿,接着提取原料制成易拉罐,从加工厂、饮料灌装车间到超市,最后到废弃易拉罐熔解后的残余物。讲完后老师会要求学生把这些不同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摆放,使其熟悉垃圾分类处理的程序。老师还会告诉孩子们喝完饮料后不要把易拉罐当成普通垃圾随便扔掉,因为这些易拉罐回收熔化后可以做成新的易拉罐,可以节约此前提取铝材、加工运输所耗费的能源。当然,老师还会对孩子们宣传最好不要购买易拉罐饮料,而选择玻璃瓶装饮料。在垃圾回收点,经常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来处置分类的各种瓶子,孩子从父母手里接过废瓶,然后准确地将不同的瓶子扔进不同的回收箱。

除了老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对环保教育的推动作用也功不可没。瑞士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各州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颁布垃圾分类处理法规。现在,各州垃圾分类标准不断更新、细化,分类越来越详尽,垃圾分类细致到必须出版一本专门小册子的程度。如苏黎世州政府颁发的垃圾分类手册厚达108页,内容详细,应有尽有。有关部门会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还有漂亮的挂历,上面标出了不同地区对不同类型垃圾的回收时间。

3. 科学的生活垃圾分类

瑞士堪称垃圾分类最细的国家,各州对于垃圾处理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家庭的垃圾有以下几种:

1. 玻璃瓶

用过的玻璃瓶必须先冲洗干净,然后放在一起,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带到超市去。超市有专门的大柜收集,大柜有分别收集棕色瓶、绿色瓶和无色瓶的洞口,所有的人都会按指定的洞口倒入,绝不会弄错。

2. 塑料瓶

超市有专门收集塑料瓶的收集柜,它有两个收集洞口:一个是收集装牛奶的不透明塑料瓶(或者桶)的,还有一类是收集透明的其他塑料饮料瓶的。

瑞士人在处置这些塑料瓶之前,同样会把它们清洗干净,能压扁的还要自己把它们压扁,然后才去扔掉。

3. 电池

超市也有专用柜收集电池。瑞士将电池分为碱性和酸性两种,也是分别收集。

4. 灯管

瑞士将灯管分成4类,人们会按照回收柜外面的文字和图案说明去做,保证不会扔错。

上述4种垃圾都是无味的,因此设在超市收集是个很好的办法。瑞士家庭一般都是开车去超市,把以上垃圾运到超市,先扔垃圾后购物,非常方便。而且上述垃圾均由销售厂商来负责回收,销售、回收一条龙,也很合理。

5. 金属

大致有铁、铝等几类。家庭里金属类垃圾积累很慢,存放数量有限。

6. 绿色垃圾

主要是指家庭产生的植物性垃圾,如摘剩的蔬菜、剥下的菜皮、倒掉的茶叶等。这类垃圾要用专门的绿色垃圾塑料袋来装,然后倒入垃圾站指定的绿色垃圾箱中。

7. 报纸、杂志

这类垃圾必须捆得整整齐齐、四四方方,放在垃圾站。

8. 纸张

指其他废纸。

9. 不可回收垃圾

这里主要是指家庭产生的其他常见无毒生物垃圾,如骨头、食物残渣、碎纸片等。这类垃圾要用专用的塑料袋来装,然后贴上交费标签,放到垃圾站。

在瑞士,没有人会随意用非垃圾专用袋来装垃圾,也没有人不贴交费标签。瑞士人会自觉按照规范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10. 特种垃圾

瑞士的特种垃圾主要是指油类、橡胶、化工涂料等,分类标准非常严格,而且政府经常还会更新和细化其分类标准。

瑞士的垃圾处理也给民众生活带来了不少实惠,比如居民的生活用热水就是垃圾处理厂燃烧不可回收的垃圾来加热的。

在瑞士,从城市到偏远的农村都广泛实行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不仅居家生活是这样,任何车站、机场、饭店、会场、体育场所、旅游景点也都不例外。比如日内瓦州,该州并没有对居民的生活垃圾收费,垃圾分类也不是强制的。不过,当地的居民大多都会自觉地将垃圾至少分为厨余、纸张和其他垃圾3类,放入居民楼楼下相对应的3个垃圾箱里。比如,吃剩的饭菜属于有机垃圾,家庭需要自我回收和管理,小区统一将这些有机垃圾处理为肥料;而塑料咖啡盒则留到下次购买咖啡时,带到商店里由厂家回收。另外,每一片居民区还会设一个分类更细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点,像玻璃瓶、易拉罐、金属之类的就扔到那里。不同颜色的玻璃瓶、不同成分的金属也都要分开回收。有些回收站离居民点较远,但当地居民仍会开车将废品运来。

瑞士的大部分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采取定额收费制度,个人处理垃圾必须使用在超市购买的专门垃圾袋,如果不用,就没人会运走这些垃圾。如果乱扔,则会面临罚款,最高可达到200瑞士法郎。政府对垃圾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废弃物如玻璃、纸、砖瓦、化学药品等都被分类处理。在各个城市,居民每隔数周会将废纸捆扎好,按指定日期放在外面等专门的机构来收取。

瑞士对各类生活垃圾的分类一直在不断更新,而且越来越详尽。一般瑞士家庭生活垃圾有玻璃、塑料、电池、灯管、金属、绿色垃圾、报纸杂志、其他废纸、不可回收垃圾、特种垃圾等10类以上的分类,每一类都还要严格地再分类,如不同用途的瓶子要分开,不同颜色的玻璃瓶也要分开,各种垃圾都要装入专用的塑料袋内并贴上交费标签。瑞士将垃圾称重收费,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成本不同:混合垃圾处理费用最高,一般通过购买垃圾袋收取,为每人每年交处理费130瑞郎;纸张和纸板处理费每户每年18瑞郎;厨房垃圾处理费每人每年13瑞郎;玻璃处理费每人每年5瑞郎;铝罐和镀锡铁皮分别按每人每年0.7、0.5瑞郎收取。用垃圾收集容器对居民垃圾称重收费,容器上带有的芯片可记录居民产生垃圾的重量,以便电脑存档。有的州还专门设立了垃圾警察,负责抽检分类的垃圾,一旦发现垃圾没有正确分类,将根据线索处罚当事人。瑞士的奖励措施也做得很有成效。例如,超市门口通常有回收空饮料瓶和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的自助式专用回收机,人们把垃圾放进去,收条会打印出来,凭收条可以在超市购物或者直接兑换成现金。

在瑞士,处理旧家具、电器之类的大件也是要收费的,主人需要叫专门的运输公司来将这些垃圾送到指定地点,如果随意乱扔的话理论上是要处以罚款的。

由于每家每户都参与分类回收垃圾,可谓全民总动员,所以瑞士的垃圾回收率相当高。据瑞士环境部2007年数据统计,瑞士的钢板回收率达79%,玻璃达95%。2005年以来,虽然瑞士每年垃圾产量总体上增长了,但送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减少,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0%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0%以上。

(四)德国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中最为优秀的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曾经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灾难,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剧减少,垃圾堆放场周边的土壤和水体遭到严重污染,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民众深受其害。日益恶化的环境使德国政府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德国向来以严谨著称,在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上也显示了它特有的严谨性。

1. 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
德国是最早实行循环经济立法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实施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德国已有关于环境的法律法规8000多部。1972年,原西德政府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法》拉开了循环经济立法的序幕。1996年10月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处理法》确立了德国循环经济的总纲,该法要求所有资源必须尽力减少用量,被列入循环经济回收利用的产品除包装废弃物外,还包括废汽车、废旧电子器件和电子设备、废旧电池、生物废弃物、建筑或拆毁废墟、废地毯和纺织物、废木柴等。此后还出台了废车限制条例、废弃电池条例等专项产品的实施条例,以逐步完善该法。2000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根据此法,从事再生能源的公司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经济补助,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德国政府制定出的一整套行之有效并严格执行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使再生资源利用有了实现的基础。目前,德国是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最完善的国家,可回收物质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20%至50%,可生物降解的物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20%至60%,其他物质类垃圾则通过热处理即焚烧或者物理机械方式处理,最终填埋。

比如在汉堡州,每年年初,地方主管机构都会将新一年的“垃圾清运时间表”和“垃圾分类说明”挨家挨户地投到各家的信箱,以方便居民遵照执行。每个生活社区设置专门的轻型包装物回收箱,还有3个成套的专门的旧玻璃回收桶,分别用于收集透明、褐色、绿色的玻璃瓶和玻璃罐。通常在每个小区也设立专门的收集箱。居民还可以按时间表上的规定时间将旧纸捆扎好摆放在自己家附近的街道边,回收公司会及时收取,一般每月1至2次。通过上述分类处理办法,汉堡地区民用垃圾废弃物中的大部分可再生资源都可以有非常高的回收率,从而大大降低了最终废物垃圾的处理量,大量可再生资源也得到了回收再利用。

2. 从垃圾源头开始减量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德国的垃圾管理思路由“末端处理—循环利用—避免产生”逐渐过渡转变为“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末端处理”的方式,控制垃圾产生得到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重视。为了适应管理思路的转变,德国在垃圾处理管理中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制度,它要求生产商对其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负责。生产者和销售者需要按照规定(如“绿点”标志),根据废弃物的质量、种类、能否回收等标准交纳相应的费用,用于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和处置。生产者责任制度的确立有助于约束生产商使用过多的原材料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促进生产技术的创新,从而达到从源头上使垃圾减量的目的。1998年,德国在产品税制改革中引入生态税,通过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增收生态税的方式,来促使生产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进而达到改进消费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在德国,垃圾资源回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包装的回收与利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利用;废弃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废弃汽车的回收与利用;废弃油的回收与利用;废弃玻璃的回收与利用;废旧纸张的回收与利用;生态垃圾的回收与利用;建筑和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等。

德国的垃圾分类主要在产生垃圾的源头——居民的家里实现。专业人员指导居民根据不同成分垃圾的利用及处理途径,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和收集,并利用4种颜色的垃圾桶或储藏容器,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开处理。 这4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黄色垃圾袋(装所有的食品塑料包装、饮水瓶、金属易拉罐、日常废旧塑料等)、蓝色垃圾桶(用来装各种废旧报纸广告等)、绿色有机垃圾桶(用于存放所有的食物残渣、花园树木剪下的残枝、草坪割下来的草等生物有机垃圾)和黑桶(用于装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其中,黄袋由政府免费派发,放入黄袋和蓝色、绿色垃圾桶中的垃圾并不需要支付垃圾处理费用。只有黑桶按照其体积大小来收费,家常用的有每年约400欧元和800欧元两种规格,分类不仔细就乱丢入黑桶的话,黑桶越大,要付的钱就越多。所有垃圾桶每周定期有垃圾工人来收,有些是两周收一次。但是如果垃圾工人发现乱丢乱放的垃圾,有权拒绝收走。

在德国,每个城市都有政府指定的公司负责垃圾的处理,比如:用快速腐烂的方式把生物垃圾变做养花的泥土肥料,在各建筑超市出售;废旧纸张的回收也比较容易处理。但是黄袋里面的各种塑料和金属包装,则需要比较先进的分离技术进行处理。由于塑料是以石油作为原料制成的,粗分类是16大种,细分类则超过千种,食品包装的塑料是比较高级的塑料,如果在回收过程中将塑料不分品种和颜色混合处理,就严重降低了其使用价值,因此德国对黄袋中从千家万户回收上来的塑料,都预先经过专门的设备分离,之后才能进入塑料回收市场。

垃圾分类储藏容器主要用于存放废纸、纸箱、衣物和玻璃瓶。在德国,每隔几条街,就有专门的垃圾桶回收各种玻璃瓶子。

大件垃圾、废旧电器、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则另有专门的回收点,它们分布在市区的不同地方。比如废电池,通常是由销售商负责收回,即每个零售电池的商场均设有废电池回收箱。居民可将大件垃圾、废旧电器、危险废物免费送至回收点,或约定时间请人来收取。到了指定的丢大垃圾的日子,附近的人家把他们不要的或者是坏了的家具和小家电堆到门口,等待市政府的工人第二天将它们取走。所谓的大垃圾包括旧沙发、床垫、小茶几、五斗柜、咖啡机、台灯、窗帘、旧碗盘、旧电话、冰柜、电视等,不胜枚举。常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家或学生趁这个机会捡取干净而且可用的东西回去作为己用,这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因为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量,一方面还可以废物利用,有利无弊,特别是有一些家具和小家电还很新,完全报废实在太可惜。这样丢大垃圾的机会每个地区一年只有4次,市政府会事前公布日期,使大家可以提前做准备。除了这4次丢大垃圾的机会外,市民不可以将家中不要的东西任意丢弃在家门口,否则是违法的,要受到处罚。

各户居民可根据自家产生的垃圾量确定所租用垃圾桶的大小,不同容积的垃圾桶交费价格不同。对一些特殊的垃圾,如废旧轮胎的回收,居民也必须付费。比如一个4口之家,一对夫妻加2个小孩,如果使用80公升的黑桶,也就是收费垃圾桶中最小的垃圾桶,垃圾桶每14天会被清理一次,这种情况下,这户人家一年要缴135欧元垃圾费(约为1350元人民币)。如果这家人自己掩埋院子中的树叶杂草,则可以获得减免10%垃圾费的奖励。

3. 生活垃圾回收制度创新
1991年,德国正式实施《废物分类包装条例》,明确了生产者的责任制度;1998年,该条例曾有修改。根据条例的要求,来自德国包装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行业协会及商业协会的 95个公司出资组建了德国双轨制系统股份公司(DSD),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综合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组织工作。德国双轨制系统股份公司通过向包装生产者和销售者出卖绿点标志获取费用,具体费用根据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质量及件数来确定。这种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引入市场行为、走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的方法,既提高了回收利用的效率,又降低了零售商、制造商和包装商的投入。德国著名的绿点公司就是配合1991年实施的《废物分类包装条例》而成立的废弃物回收公司,它的回收范围限于销售包装废弃物。

2001年,按照这种双轨制的模式,德国共收集利用处理了540万吨各类包装垃圾。目前该系统已经扩大到了德国此外的国家,至2000年,该公司已有会员1.79万个,仅在欧洲就有23个国家加入了绿点计划,涉及的公司总数超过13万家。绿点公司的会员根据其包装材料使用类型及重量向绿点公司支付费用,同时取得使用“绿点”包装回收标志的权利,凡是交了钱的企业都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印一个由一绿一黄两个箭头组成的绿点标记,表示自己已经缴纳了回收的费用,老百姓可以放心购买。

消费者在使用完这件商品后,便可将带有绿点标记的废弃包装丢进专门的垃圾袋内,方便回收。绿点公司通过在城市各个角落安置黄色垃圾桶,专门收集带有绿点标志的包装废弃物,实现了广泛回收。而非成员公司则必须执行包装法规中的相关条款,所花费用比会员公司高出不少。

由于放进黑色垃圾桶的垃圾是要交费的,所以德国民众会尽量减少放进黑色垃圾桶的垃圾量。居民将自己收集的各类包装垃圾出售给废品收集工,并得到一定经济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分类回收的经济补偿,可以有效促进居民自觉进行分类收集。

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回收塑料价格不断上涨,德国也越来越重视回收各种物资,不仅是各大超市,各公司、各个家庭的废旧塑料纸张都必须进入回收系统再利用,而且,很多超市开始对塑料饮水瓶收押金,从而促使顾客将此类物资重新送回超市,不混入黄袋,因为制作饮水瓶的塑料,在可以接触食品的塑料中是最高级、最值钱的一种。2003年,德国实施了饮料一次性包装必须支付押金的规定,即对于用玻璃、金属和塑料包装的矿泉水、啤酒和含碳酸的清凉饮料在购买时收取 25欧分(容量超过1.5升的50欧分)的押金,在顾客退包装时返还。押金抵押返还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玻璃、金属和塑料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德国的生活垃圾管理政策对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从1996年到2005年,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02年,生活垃圾总量达到527.72万吨,为最高年份,随后就呈现出了下降趋势;2005年生活垃圾产量为465.55万吨,与 1990年相比下降了约 7%。家庭垃圾中,普通垃圾和公共垃圾也是呈逐年下降趋势,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的产量到2002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前者趋于稳定,后者呈下降趋势;200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62%,是 1990年的 4.8倍。垃圾填埋量迅速下降,垃圾的焚烧量、回收利用量(包括堆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除去分类单独收集的生活垃圾,2005年分类后的剩余垃圾为 1391万吨,折合为人均日产量仅046千克(中国城市垃圾人均日产量已超过 1千克)。

综上所述,德国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方面取得领先优势的原因就在于,德国拥有比其他国家更为先进完备的环保政策和执行系统。德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从业人员超过25万,涵盖工程师、工人、公务员等不同职业。在教育领域,德国的一些大学相继设立了垃圾处理方面的专业或课程,同时也提供针对垃圾处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项目。这些做法为德国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发达国家值得我们借鉴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远不止于上述方面,可以相信,只要我们从垃圾源头着手,积极参与分类收集与处理,随着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不断降低,垃圾中不可回收利用的物质的量也会越来越少,其对环境的危害性也就会越来越小。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0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