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作  者:孙歌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定  价:40.00

I S B N :978710803845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政治/军事  世界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状况中的政治与历史》的内容,围绕着近几年我所关心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展开:怎样看待历史与政治?

对我而言,历史与政治无法分开,这是因为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同’一个对象:流动着的状况本身。因此,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经验学科处理的对象。不过,比起这一有关学科分类的讨论来,更重要的问题是,实际上仅仅依靠学院学术的定义,我们无法理解历史,也无法理解政治。在这两个语汇被不假思索地使用的时候,我们其实并没有真的追问过,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TOP作者简介

孙歌,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等。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学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台湾人间出版社,2010)等。

TOP目录

序理论的即物
第一编 东亚论述和东亚感觉
1 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
一 中国社会既定的东亚视角及其问题性
二 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内部的不均衡状态
三 冷战历史与东亚的关系
四 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视野与东亚叙事的思想品格
五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2 如何做个台社人
一 台社的文化性格
二 《台湾社会研究》二十周年纪念特刊的理论视野
三 作为方法的主体认同
四 寻找“思想两岸”的接触点
五 追问这个问题:什么是多元化前提下的普遍性

第二编 跨文化的体验与课题
3 跨文化视野的形成
一 回顾知识共同体的思想课题
二 观察日本的视角
三 亚洲的普遍性想象与中国的政治叙事
4 如何叙述“战后”东北亚问题
一 高句丽问题引发的思考
二 内在于冲绳的东亚战后史
三 从那霸到上海
四 民众视角与民众的连带
5 文化间的日本思想
一 个体文化认同的精神性格
二 今天,我们为何需要竹内好
三 阅读竹内好与阅读历史

第三编 作为艺术的政治学
6 丸山真男政治学中的“政治”
一 本行与副业--政治的认识论问题
二 “作为艺术的政治”--丸山政治学的思考
三 丸山政治思想史的环境
结语:丸山的政治性与阅读丸山的政治性
7 文学作品中的“政治”
一 极限状态下的政治感觉
……
第四编 思想史的逻辑

TOP书摘

它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呢?

看起来,比起大陆和台湾来,日本和韩国对于这个活动表现了更真实的兴趣。尽管这个对话发生在中国与日本的知识分子之间,但是涉及的问题却不能完全纳入中日的框架里面去,因为,它面对的是“东亚”的问题。
东亚是一个区域,却不止于一个区域。无论是否情愿,这个区域历史地形成了开放的格局。美国并不在东亚的外部,它内在于东亚。只要看看日本与韩国的美军基地,我们就知道即使在物理空间上美国也并不仅仅在北美洲。美国海军开到横须贺美军基地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预示了美军基地在日本的进一步强化;冲绳日益高涨的反对美军基地的呼声,也未能阻止日本政府与美国的军事合谋。至于在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美国对于东亚的日益渗透,也是有目共睹之事。因此,中日之间,无论个人还是团体,无论什么对话,只要牵涉东亚,就无法避开美国。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内在于东亚的地方是无法回避的,这就是以前的苏联今天的俄罗斯。在二战之后,苏联在东亚现当代史上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不过柏林墙的倒塌造成了一个假象,似乎苏联解体之后它的历史功能和现实作用也跟着解体了。其实,只要浏览一下上海合作组织的运作轨迹,我们便可以知道中苏关系在当今暗示着后冷战时期的一条基本轴线,暗示着即使冷战意识形态松弛,也并不会产生一边倒的国际政治格局。
当年知识共同体进行对话的时候,并没有把上述问题设定为主要的话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思路需要清理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中日之间积怨已久的问题需要正面碰撞,引入美国和苏联以及冷战的问题,反倒会冲淡这些话题。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9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