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斯芬克斯的眼睛
斯芬克斯的眼睛


斯芬克斯的眼睛

作  者:[瑞士]埃里希•冯•丹尼肯 著

出 版 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80251967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民族学    

标  签:文化  神秘现象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埃及就被神秘之光笼罩着,无论是塞加拉沙漠地下数以百万只动物的木乃伊“诺亚方舟”,高大坚固、美轮美奂的金字塔,无与伦比却下落不明的迷宫,没有名字的世界奇迹,还是眼睛里流露出鄙视和不屑的斯芬克斯的雕像,无不让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埃里希?冯?丹尼肯查阅了大量古代文献后得知,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形态各异的怪物。那么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创造了它们?在研究大量古代传说以及所有与金字塔有关的理论后,作者用机智、幽默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这些神秘的事或物的真相。

TOP作者简介

埃里希·冯·丹尼肯,1935年生于瑞士,世界未解之谜的最权威作家,1968年因一部关于外星人与早期人类文明关系的著作《回忆未来》而一举成名,成为世界超级畅销书的作家之一。他的探索人类文明不解之谜的系列著作已被译成35种文字,并被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拍摄成多部专题片。1993年,德国卫星电视1台根据他的《宇宙的踪迹》拍摄了25集电视系列片;1996年,美国ABC\/Kane电影公司制作了长达一个小时名为《众神的战车:神秘再续》专题电影,并在全球同步放映。1996-1997年,ABC\/Kane电视公司再度与丹尼肯联手,制作了一部专题电影,在《发现》频道播放。1996年9月26日,德国最大的电视网RTL转播了这部电影,当时仅欧洲就有490万人观看了这部电影。世界未解之谜的绝对权威,其作品长期稳坐“不解之谜”、“自然科学”、“心灵”、“宇宙”等分类榜单,雄踞“神秘学”和“不明飞行物”类图书榜榜首。

TOP目录

第一章    动物的墓地和空荡荡的墓穴  奥古斯特?马里耶特   消失的圣牛木乃伊 
 伪造的木乃伊    自相矛盾的历史记载   奥马尔?哈亚姆是谁?    发现一座金字塔  肉体、卡和巴    沉睡的逝者   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木乃伊    装着狒狒的箱子  木乃伊热    绘图板上的动物   曼涅托和优西比乌——两个见证人    无处不在的雌雄同体怪物  科幻小说式的历史   放错地方的伪造木乃伊  狒狒幼仔之谜    二、消失的迷宫    思想的转变    希罗多德   比金字塔还宏伟的建筑?
 一个又一个奇观   是信任与否的问题?   见证者的描述   兴高采烈的考古学家    普鲁士皇家埃及探险队发现了什么?
 考古学家VS历史学家
 自相矛盾 
干涸的湖泊    实地考察   误把石堆当迷宫   迷宫 
古代历史学家的谎言?
 最后的机会   三、无名的世界奇观   米的定义    巧合不断    集体沉默  建造金字塔不用木头?   加油,加油!   古代历史学家的记载    一千零一夜?  维也纳秋千    沉到水底再拉上来   历经千年的混凝土    雾霭中的金字塔   放错地方的石棺    一对矛盾   和尼罗河一样古老的纸莎草纸   
刻满文字的金字塔内墙   航空技术和儿童玩具    法老船  
古埃及的宇航员    不符合逻辑的逻辑   让光明来吧!    托马斯?爱迪生不是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   法老之光    金字塔的魔力    金字塔效应  捷克斯洛伐克第91304号专利  对这个奇怪现象的解释
 一点建议   四、斯芬克斯的眼睛    岩石中的墓穴 
 金字塔是如何被强行打开的?    自相矛盾   阿拉伯人的惊人发现    新通道和墓室
 考古爱好者的谎言    金字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谁?   比大洪水还早?    我的朋友以诺   有历史记载的几万年    希罗多德和341尊雕像   斯芬克斯的眼睛   消失的法老   沉睡的逝者?    为了复活   证据    五、编后记    /p>

 /p>

TOP书摘


一、动物的墓地和空荡荡的墓穴/p>


埃及啊,埃及!
这个神秘的国度
留给后人的
只有难以置信的传说。/p>

——卢修斯?阿普列尤斯
(Lucius Apuleius,公元2世纪古罗马哲学家)/p>

 “欢迎您到埃及来!”开罗机场航站楼内一个小伙子走到我面前,向我伸出手来。他留着黑色的小胡子,高高的个儿,显得不太灵活。我有些不知所措地和他握了握手,心想,这也许是现在流行的迎接游客的方式。接下来仍然是老一套,他问我从哪里来,来埃及打算去哪些景点。尽管显得有些不自然,我还是尽可能友好地拒绝了他。刚刚摆脱这个小伙子的纠缠,还没来得及走出机场航站楼,又一个年轻人拦住了我。“欢迎来到埃及!”他一边跟我打招呼,一边不由分说地抢下我的行李箱,热情地跟我握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很多次,搞得我不胜其烦。无论是在埃及博物馆门前,还是在卖纸莎草纸的商店;无论是街角擦皮鞋的男孩、出租车司机,还是酒店门房、卖旅游纪念品的小贩,所有的人都热情地对我说:“欢迎来到埃及!”
 似乎所有的人都对我从哪个国家来感到好奇,而我早已厌烦了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同一个问题。于是,当我在塞加拉的梯形金字塔前遇到第42个跟我握手、并问我同样问题的埃及人时,我一脸严肃地告诉他:“我从火星来。”出人意料的是,他对我的回答居然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反而握住我的双手,大声地重复着一句话:“欢迎来到埃及!”
 我暗自思忖,莫非埃及人已经到了这种境界,连火星来的游客都见怪不怪了?
 我今年54岁,这个位于尼罗河畔的国家我已经来过很多次了。每一次来,我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象:大街上汽车多了,汽车尾气使得空气不再那么清新,新建的酒店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而亘古不变的是笼罩这个国度的神秘感和它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
 35年前,也就是1954年,刚满19岁的我第一次造访埃及的地下墓穴,同行的还有我的一位埃及同学和两个守墓人。这些墓穴位于塞加拉(Sakkara)附近的一片沙漠里,当时还没有对游人开放。因为没有通电,我们每人拿着一支蜡烛进入墓道。我的埃及同学和两位守墓人在前,我跟在后面,一行四人艰难前行。墓道顶部呈拱形,内部比较低矮,弥漫着浓浓的霉味。幽暗的烛光下,一个巨大的花岗岩石棺突然映入我的眼帘。忽明忽暗的烛光在石棺表面形成跃动的光影。这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是那么清晰,就像昨天才看过一样。
 “这里面……是……什么?”我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是圣牛,年轻人,圣牛木乃伊。”一位守墓人回答。
 接下来每走几步就是一个盛放石棺的墓室,墓室内散发出阵阵腐臭味。昏暗的烛光下,一口口石棺犹如巨大的怪兽,面目狰狞。踏上一条厚厚的、类似天鹅绒质地的防尘毯,我们进入一条新的墓道。墓道里阴森森的,令人毛骨悚然。由于密不透风,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霉味;细小的尘土弄得我嗓子眼痒痒的。墓道两边依然是盛放石棺的墓穴,所有的棺盖都没有完全合上。我突然有种冲动,想看看棺材里面的木乃伊究竟是什么样子,于是向我的同伴们求助。在他们的协助下,我奋力跃上石棺,用腹部抵住石棺的上边缘,半个身子探进石棺里,借着幽暗的烛光,仔细查看石棺内部。出乎我意料的是,锃明瓦亮的石棺里居然空空如也。紧接着我又查看了另外四口石棺,里面同样什么也没有。圣牛木乃伊哪儿去了?被移到别处去了?在博物馆里展出?还是……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许棺材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圣牛木乃伊。
 三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来到这个地下墓穴。这里早已装上了电灯,成群结队的游客通过两条平行的地下通道进入墓穴内部。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惊愕的表情。一位导游煞有介事地向游客们介绍:“每一口棺材里都装着一具阿庇斯神牛的木乃伊……”
 我并不想反驳这位导游,虽然我十分清楚,在这些巨大的花岗石棺材里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圣牛木乃伊。/p>

 /p>

 消失的圣牛木乃伊/p>

 1851年11月12日,马里耶特撬开一块大石头,发现了一个地下墓穴的入口。他顺势慢慢往下滑,进入一个拱顶墓道。灰尘散去后,借着火把的光亮马里耶特发现自己站在一间墓室的门口,墓室中放着一口巨大的石棺。此时,马里耶特毫不怀疑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石棺里一定是一具圣牛木乃伊。走近石棺,他发现棺盖是打开的,而棺材里什么都没有。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马里耶特对这个地下墓穴进行了一次彻底搜查。其主墓道长300米、高8米、宽3米,左右两边各有6间墓室。每间墓室里都放着一口花岗岩石棺,石棺四角牢牢地卡在石基里。另一条同样大小的墓道里也是同样的情形。石棺长3.79米、宽2.3米,除去棺盖高2.4米,石料厚度为42厘米。据马里耶特估计,棺身部分重达60吨,棺盖重量在20—25吨之间。规模相当可观!棺盖要么被稍稍推向一边,要么被掀开一条缝,被风光大葬的圣牛木乃伊却始终不见踪影。
 马里耶特猜想,也许是盗墓者或附近耶雷米亚斯(hl.Jeremias)神庙里的僧人已经抢在他之前来过这里。尽管他十分郁闷,挖掘工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不久,马里耶特的团队又发现了新的墓穴,墓穴里停放着埃及十九王朝时期(公元前1307—公元前1196年)的木棺。正当挖掘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块岩石挡住了工人们的去路,马里耶特立刻决定使用炸药。炸药在地面上炸出了一个大坑,工人们借着火把的光亮在脚下发现了一口巨大的木棺,木棺的棺盖已经被炸碎了。当棺盖的残骸被清理干净后,马里耶特才看清棺材里放着一具木乃伊男尸。
 “他戴着黄金面具和项链,其中一条项链上挂着一个绿色长石和红色碧玉做的柱形吊坠,另一条项链上挂着两个碧玉护身符,上面刻着拉美西斯二世(RamsesII)的儿子沙姆韦泽(Chaèmwese)王子的名字。他的周围散落着80个人头雕像,每个雕像上都刻着‘欧西里斯—阿庇斯,伟大的神,永恒之主’的字样。”
 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罗伯特?蒙德爵士(Sir Robert Mond)和奥利弗?梅耶尔博士(Dr.OliverMyers)才开始着手研究这具“王子”的木乃伊。他们小心翼翼地剪开缠绕在尸体表面的布条之后,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布条下面居然是一堆混合着骨头碎片的沥青。
 圣牛木乃伊究竟在哪里?1852年夏天,马里耶特又在一个新发现的墓穴里找到了几口棺材,年代最久远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但是这些棺材里也没有圣牛木乃伊。
 1852年9月5日,马里耶特找到了两口完好无损的石棺。墓室的地面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马里耶特在地面上发现了3500年前祭司安葬圣牛时留下的脚印。一尊镀金的欧西里斯雕像镇守着墓室。天花板上的壁画描绘了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90—公元前1224年在位)和他的儿子向阿庇斯—欧西里斯神(阿庇斯和欧西里斯的综合体)献祭酒的场景。历经了几个世纪,壁画上的金片有些已经脱落。马里耶特用凿子和绞车打开棺盖。
 “我坚信棺材里肯定是圣牛木乃伊,因此倍加小心……我原本最担心碰坏了木乃伊的头骨,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棺材里根本不是一具完整的木乃伊,而是一堆散发着恶臭且一碰就碎的沥青。沥青里还夹杂着一些细小的骨头碎片,很明显是下葬时就已经敲碎的。在这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中,我无意中发现了50个小雕像……”
 第二口棺材同样令人失望。马里耶特这样写道:“没有牛的头骨,没有稍大一点的残骸,有的只是更多的碎片。”
 如今,塞加拉城里的这些拱顶建筑被称为塞拉比尤姆,这个词是由希腊语中欧西里斯和阿庇斯两个词组合而成的(Osir-Apis=Serapis)。尽管根据大部分专业文献的记载,塞拉比尤姆的石棺里装着圣牛木乃伊,所有的导游也是这么向游客介绍的,但事实上塞拉比尤姆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圣牛木乃伊。
 马里耶特在埃及夜以继日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在此期间他和埃及政府多次发生冲突。回到巴黎后,他已经无法忍受博物馆里沉闷的气氛,于是在巴黎短暂停留之后立刻返回埃及。1858年,经苏伊士运河工程的负责人费迪南?莱塞普(FerdinandLesspes)的推荐,马里耶特被埃及政府任命为埃及考古发掘工作的总负责人。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考古发掘工作在40个地方同时展开,他手下的工人最多时达到2700人。他还组织人手将所有的考古发现详细记录下来,整理并编辑成册,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创建了著名的埃及博物馆,并于1879年被授予帕夏(Pascha)头衔。朱赛佩?威尔第(GuiseppeVerdi)为庆祝苏伊士运河通航创作的歌剧《阿依达》(Aida)也是根据他的著作改编的。马里耶特死后被葬在开罗埃及博物馆门前的花园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从他的墓前经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功绩。/p>

 
 /p>

 /p>

二、消失的迷宫/p>


不要将多数人的意见等同于真理。
                                  ——让?科克托
(Jean Cocteau,法国诗人,1889—1963年)/p>

 十年前我还认为,写关于埃及的书没有什么意义。大家对这个国家已经很了解了,不是吗?我本人对关于埃及的书籍没什么兴趣。除了金字塔,就是狮身人面像;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法老,就是戴着古怪头饰的神。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每到一处,我都会看到古埃及的文物。久而久之,我便在潜移默化中记住了众多古埃及神灵的名字。当我在博物馆的石基之上或陈列柜中看到埃及神像时,就像与一位老朋友不期而遇。哈索尔,一位优雅的女神,头顶一对牛角和一个日轮。托特,鸟头人身的神,头顶一弯新月或一个圆球。说起来我们还是同行,因为它是作家的保护神。索贝克(Sobek),它不就是那个长着鳄鱼头、头上长着两只角的疯子吗?看起来像戴着连衣帽子,帽子上还有两排形似太阳能电池的东西,这一定是敏(Min)了,像它这样的神祇毕竟需要些能量。它通常以拿着一条三尾鞭的形象示人。荷鲁斯(Horus),我的老朋友,每一个去过埃及的人都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因为它头顶上的彩翼日轮在埃及神庙入口上方或屋顶的镏金壁画上随处可见。这个长着翅膀的圆盘子倒是十分适合做高速列车或飞碟的形象代言。虽然只有一只眼睛,但荷鲁斯始终警觉地注视着地球上发生的一切,就凭这种敬业精神它也能做人造卫星制造商的保护神。荷鲁斯的形象在上埃及和下埃及有所不同,它有时被描绘成鹰头人身的样子,有时就以鹰的形象出现。虽然有些大不敬,但我始终觉得它的头饰像一个装着酒瓶的长柄勺。没办法,神灵们各式各样的头饰总是让人浮想联翩。
 埃及的神祇形象各异,有的被描绘成男人,有的被描绘成女人,有的被描绘成人和动物的混合体,有的被描绘成某种动物。极富想象力的埃及人不仅创造出为数众多的神祇,还为众神编织了一张复杂的亲属关系网,使得埃及的神仙体系尤为纷繁复杂。为什么埃及的神仙体系与古希腊、古印度、古代日本和中美洲的神仙体系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在埃及,一草一木、每一种细微感受都有一位主管的神灵。虽然基督教只有2000多年历史,但基督教的圣徒也被纳入了埃及人的神仙体系。
 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埃及众神的书,书中的文字十分枯燥乏味,我是硬着头皮才勉强读完的。我认为,记住神灵之间复杂的亲属关系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有关埃及神话的著作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想知道什么,找本书一查便知。另外,考古学家已经列出所有埃及法老的名字和在位时间,标明了每一处神庙和神庙里的每一根柱子,并详细说明了建造这些神庙的动机。埃及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呢?我,一个孜孜不倦地追踪未解之谜的侦探,怎么可能再去写关于埃及的书?/p>

 /p>

 希罗多德和341尊雕像
 希罗多德究竟是何许人也?希罗多德出生于小亚细亚西南端的哈利卡那索斯(Halikarnassos),也就是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博德鲁姆。由于他的父亲强烈反对吕戈达米斯(Lygdamis)的专制统治,他们全家被驱逐出境,流亡到萨摩斯岛(Samos)。从那时起,希罗多德开始密切关注周围发生的政治事件。那时正值政治动荡时期,强大的波斯帝国一直对希腊半岛虎视眈眈,雅典城邦与斯巴达城邦组成海军联盟,共同抵抗波斯。也许正是这些政治纷争促使年轻的希罗多德养成了凡事都要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习惯。他在世界各地游历,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他走遍了整个小亚细亚地区、意大利和西西里岛,还到过俄罗斯南部地区、塞浦路斯和叙利亚,并且曾经在巴比伦王国停留过很长时间。公元前448年7月,希罗多德踏上埃及的土地。对他来说,埃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因为他曾经读过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赫卡泰厄斯(Hekataios,约公元前550—公元前480年)写的关于埃及的著作。不过希罗多德对他的这位前辈所记述的内容并没有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而“带有成见和强烈的不信任感”。
 希罗多德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还是一位地理学家。他不仅详细地记录下他的采访对象对于本国历史的描述,还记录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及地貌特征。希罗多德最早提出:“每一个地域的历史都应该从地理角度来解读,每一种地理环境都会成就一段历史。”
 在希罗多德生活的那个年代,埃及与希腊贸易往来频繁。波斯帝国皇帝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I,公元前465—公元前424年在位)统治埃及时,还曾选派埃及男童去希腊学习希腊语。同时,许多希腊人到埃及经商。希罗多德不懂埃及当地的语言,因此必须依靠翻译。幸好埃及并不缺少这样的人才,孟菲斯、赫里奥波利斯、底比斯的各级神职人员、图书管理员、一些朝廷官员以及喜欢和希腊人交谈的埃及贵族都为希罗多德提供了许多素材。
 希罗多德对待民间传说和官方历史记载的态度截然不同。在一位神职人员的口授下,他详细地记录下331位埃及法老的名号;而对于孟卡拉(Mykerinos)法老将他唯一的女儿葬在一头木制镀金母牛雕像里的传说,他的评价是“无稽之谈”。他不厌其烦地搜集早期埃及法老的英雄事迹,却对诸如建造金字塔时仅购买萝卜和洋葱就花了1600泰伦特(1泰伦特相当于26千克)白银之类的民间传说持怀疑态度。
 希罗多德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但他并不盲目相信一切传闻。他不仅将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并附以尖锐的评论。在他的书中,哪些是别人的叙述,哪些是他自己的观点,一目了然。下面是希罗多德2500年前的一段亲身经历,节选自他撰写的《历史》(Historien)第二卷第一百四十八章。/p>

 比金字塔还宏伟的建筑?
 “他们(12位法老——作者注)还想为后世留下一个共同的纪念,因此下令建造了一座迷宫。这座迷宫位于莫埃里斯湖(Moeris-Sea)上游,离一个叫鳄鱼城的地方不远。我曾经见过这座迷宫,在它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修建这座迷宫所耗费的人力、财力超过了包括城墙在内的希腊所有建筑的总和。在所有希腊建筑中,艾菲斯(Ephesos)和萨摩斯的神庙也称得上雄伟壮丽,但在埃及金字塔面前它们显得黯然失色。金字塔气势之恢弘已经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但和这座迷宫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座迷宫由12个有顶的院落组成,这12个院落分成两排,南北各6个,相对而立。一堵高墙将所有院落环绕在内。整个迷宫里共有3000个房间,地上、地下各1500间。地上的房间我亲自进去参观过,我写的都是我亲眼所见的情况。地下的房间是什么样子我只能听别人给我描述了,因为负责看守迷宫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肯让我进入地下,他解释说下令建造迷宫的法老们的灵柩以及鳄鱼神的棺木都在那里。我只好把我听到的关于地下房间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我亲眼所见的地上的房间简直是鬼斧神工的杰作……迷宫尽头的拐角处矗立着一座体积约为40克拉夫特(Klafter,古时木材堆的体积单位,1克拉夫特约合3立方米)的金字塔,塔身上雕刻着巨大的浮雕图案。一条地道通向金字塔内部……离迷宫不远的莫埃里斯湖更称得上是个奇迹……莫埃里斯湖一看就是一个人工湖,因为在湖中央矗立着两座金字塔,露出水面的部分和水下部分各有50克拉夫特(寻,古代长度单位,1克拉夫特为两臂伸直的长度,约合1.9米)。两座金字塔上都有一尊巨型石雕,表现的是一个坐在宝座上的人……”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吉萨大金字塔被公认为是埃及历史上最雄伟壮丽的建筑。希罗多德对这座金字塔肯定并不陌生,因为他曾经详细地介绍过它的情况。可是他怎么无缘无故又提起一座迷宫,还说“在它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就连金字塔“和这座迷宫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难道我们尊敬的希罗多德先生被埃及的炎炎烈日烤晕了吗?肯定不是,因为他在这段文字里4次强调他亲眼见过这座迷宫(我曾经见过这座迷宫……地上的房间我亲自进去参观过……我亲眼所见的地上的房间简直是鬼斧神工的杰作……莫埃里斯湖一看就是个人工湖),并且明确指出哪些是他亲眼所见的,哪些是听别人说的。(地下的房间是什么样子只能听别人给我描述了……我只好把我听到的关于地下房间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
 根据希罗多德的描述,我们可以断定这座迷宫肯定是一座超级建筑。想象一下,仅地上就有1500个房间,12个有顶的院落,环绕着所有院落的高墙,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除此之外,它边上居然还有一个巨大人工湖,湖中还矗立着两座金字塔。
 可是我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如此规模的建筑怎么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公元前448年的秋天它明明还在。也许有人会说,可能是后来的埃及人把迷宫拆了,用拆下来的石块建别的大型建筑了。那么,到底是谁干的呢?希罗多德那个时代,修建金字塔的热潮早已褪去,不少神庙也因为年久失修而倒塌。罗马人统治时期、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西方人统治时期也没有任何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出现。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大型建筑,埃及人也可能将这些石块用来盖房子或铺路了,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也是存在的。可是,这些用巨大的石块建造的房子现在在哪里呢?用装饰着大量彩色神像的大石块铺成的豪华街道又在哪里呢?/p>

 /p>


三、无名的世界奇观/p>


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
——埃及谚语
 
 “酸黄瓜是引发飞机失事、交通事故、战争和癌症的罪魁祸首。”1982年夏天,《不可复现结果杂志》(Journal forIrreproducibleResults)公布了这个惊人的结论,令整个学术界大惑不解。统计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结论:99%的癌症患者一生中都曾吃过酸黄瓜,所有士兵的伙食中都少不了酸黄瓜,99.7%的飞行员和司机的餐桌上经常出现酸黄瓜。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大本营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公园的《不可复现结果杂志》每季度出版一次,模仿科学论文的形式发表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有了统计数据,再加上一个假命题和诡辩,谬论也能变成真理。
 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论证一下洋葱和建造金字塔的关系。在建设吉萨大金字塔期间,埃及人特别爱吃洋葱和萝卜。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10万名工人花20年时间才建成这座宏伟建筑。假设一名工人每天要吃掉一个重100克的洋葱,那么10万名工人一天就要消耗10吨洋葱,10天就是100吨,一个月下来总共要消耗300吨洋葱。假设工人们一年工作6个月,那么这期间就需要1800吨洋葱。那个时候既没有卡车也没有集装箱,埃及人只能用船和牲口运送成袋的洋葱。如果每天有200名工人专门负责卸货和分发洋葱,那么每人每天要搬运并分发50千克的洋葱。建筑工人们不可能只吃洋葱,假定他们每人每天摄入1千克的水果、米饭、鸡蛋和蔬菜,10万名工人一天就要消耗100吨食物,一个月就要消耗3000吨食物。我们可以用建筑工人消耗的3000吨食物加上除建筑工人以外的埃及人每天消耗的食品量,用得出的数字除以当时埃及的耕地面积,再乘以与欧西里斯神和荷鲁斯神有关的宗教节日的天数(节日里食品的消耗量是平时的两倍)……按照这种计算方式,我们早晚会得出赤道长度是多少金字塔寸(Pyramiden-Zoll,古埃及长度单位,1金字塔寸约合1.001英寸),太阳到半人马座α星(AlphaCentauri)的距离以及臭氧层空洞的直径(这个喜欢食用洋葱的国家不断向外排放尾气,使得臭氧层空洞还在扩大)。
 如果有人想在金字塔或其他古代建筑中发现一些数学上的巧合,那么这样的机会真是俯拾即是,就连我伏案工作的这张书桌的长度与那些奇怪的建筑数据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系。那么,我们是不是因此就可以不把数字艺术家和数学家费尽周折从胡夫金字塔中推导出的稀奇古怪的数字当回事呢?
 作为这座巨型建筑的基本要素,胡夫金字塔的尺寸是固定的,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搞清楚。即使是专业人士,要想看得懂几千年前使用的语言也需要参考一些资料。与语言相比,数字不受时间的限制。一加一等于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p>

 
 集体沉默
 关于金字塔,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考古学家来说,金字塔的这些未解之谜无异于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而那些爱钻牛角尖的人和对金字塔一无所知的人偏偏喜欢问一些幼稚可笑或没法回答的问题,令考古学家们大为光火。现在如果有大型工程上马,所有建筑工程公司的员工都要参与其中。而种种证据表明,胡夫金字塔是某位天才一个人的杰作,而种种数学上的巧合要么是神授的,要么压根儿不存在。也有人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在正式建造大金字塔之前埃及人曾经做过“试验”。但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那些为练手而建的金字塔仅仅比胡夫金字塔早几百年,而且它们的规模与胡夫金字塔相距甚远,各种技术参数也构不成那么多巧合。
 埃及学家埃娃?埃格布雷希特(EvaEggebrecht)博士在一本图文并茂的关于古埃及的书中写道:“根据最新统计,在第四王朝的前80年里埃及的建筑规模累计达到了8974000立方米,其中包括斯尼夫鲁(Snofru,公元前2575—公元前2551年在位)金字塔、胡夫(公元前2551—公元前2528年在位)金字塔、雷吉德夫(Djedefre,公元前2528—公元前2520年在位)金字塔和哈夫拉(Chefren,公元前2520—公元前2494年在位)金字塔。在这80年当中,共有2066000块石头经过开采、打磨、测量、抛光等工序被运到工地上,用来建造金字塔,平均每天413块石头。此外,还有大量的挖方、平整工作,还要生产、修理工具,搭建装卸台和脚手架……可以想象,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人员管理工作有多么复杂,材料消耗多么巨大,整个下埃及就是一个大工地。”
 无论是设计师、建筑师,还是工头、祭司、法老,没有人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留下只言片语;没有任何文献上记载了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埃娃?埃格布雷希特博士这样写道:“金字塔并不是什么秘密墓穴,正因为如此,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人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守口如瓶。法老墓里有大量祭品,祭司们不断进进出出……可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留下关于金字塔建造过程的只言片语。”
 对于埃及人的这种沉默,我有许多种解释:
 ——记载金字塔建造过程的文献还没有被发现,或者已经被毁掉了。
 ——埃及人认为建造金字塔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统治者禁止留下关于金字塔的任何记录,他们一定是想对后人隐瞒某些信息。
 ——我们对于金字塔的某些认识是错误的。吉萨大金字塔的出现早于其他金字塔,后来的金字塔都是仿照大金字塔建造的。
 一般来说,我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感兴趣。可是对于胡夫金字塔,我们越不了解它就越对它感兴趣。一些自封金字塔学家的人、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和考古学家一直试图解开金字塔之谜。他们通过大量计算提出了多种建造金字塔的方案,这些方案又被其他人一一反驳。乔治?戈永(GeorgesGoyon)博士是一位考古学家,也是“几十年来业界公认的古埃及技术专家”。他逐一反驳了所有著名的金字塔建造理论,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观点遭到了奥斯卡?里德尔(OskarRiedl)教授的反对,里德尔教授也称自己找到了这个“千古之谜的答案”。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一篇篇关于金字塔建造过程的文章应运而生。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被几千年前的金字塔建造者牵着鼻子走。
 外行也许会说,建造金字塔有什么难的,把石块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不就行了。但是内行人知道其中的困难有多大。无论在什么时候,要建造金字塔这样的大型建筑,绳索、滚轮、凿子、脚手架、滑轮组、牲口、滑橇等工具是必不可少的。/p>

 建造金字塔不用木头?
 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乔治?戈永博士有这样一段论述:“首先我们要坚决摒弃建造金字塔使用的是木质脚手架这种想法。根据目前我们对古埃及的了解,我们可以肯定木材在尼罗河三角洲十分紧缺。大量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古埃及的木匠们多么惜木如金,即使是一小块木片他们也要物尽其用。”
 古埃及的木材主要有柽柳、柳树,此外还有金合欢、棕榈树、埃及无花果树和一些灌木。承重能力强、能充当滚轮运输重达40吨的大块石料的木材,如雪松木和乌木,必须从黎巴嫩、叙利亚和中非地区进口,而进口的规模极其有限。要想把木材运到尼罗河上游地区必须要用船,而船也是木头做的。在沙漠里埃及人是用骆驼和马运输木材的吗?不,胡夫法老统治时期埃及还没有这两种动物,那时候可供使用的役畜只有公牛和驴。
 古埃及人是用绞绳和斜坡把几吨重的石料运到高处去的吗?所有专家一致认为,没有绞绳什么事都办不成。虽然没有人敢断言,但是建造金字塔时古埃及人肯定已经开始使用绞绳了。古埃及省长杰胡提霍特普(Djehutihotep,约生活于公元前1870年)陵墓墙壁上的浮雕描绘了170个壮劳力用绞绳拖着一尊巨型雕像穿越沙漠的景象,甚至阿蒙涅姆赫特一世(AmenemhetsI,公元前1991—公元前1962年在位)时期的一份文献中也提到了绞绳。考古学家还在十八王朝的陵墓里发现了用滑轮组堆砌石块的壁画。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建造大金字塔时绞绳已经出现了,因为大金字塔的建造比阿蒙涅姆赫特一世统治埃及足足早了550年。正如未来的考古学家不能根据19世纪70年代泛黄的老照片上的起重机、挖土机和传送带,就断言半个世纪以前这些大型机械就已经存在了。再者,根据胡夫王朝1000年后的十八王朝时期的壁画来判断第三、第四王朝时期的情况,这种想法本身就有问题。按理说,使用滑车工程的建设质量一定比没有使用滑车好。而事实恰恰相反,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技术远远高于后来的金字塔。可以这样说,没有绞绳就不可能建成胡夫金字塔,所以我们也只能默认在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时候绳索已经出现了。
 而那时候有没有斜坡和脚手架就更难考证了。大家普遍认为古埃及人是这样建造金字塔的:在挖方、平地工作完成后,工人们用石块在岩石层上建起一个平台,只留下一个通往地下的豁口。接着,工人们用手推车运来沙子,铺在平台周围。他们顺着沙堆用滑橇将石块拖上平台,接着砌第二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砌好后,工人们再次将沙堆加高到与平台相同的高度……工人们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加高金字塔,等金字塔建成后,周围的沙子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戈永博士做过计算,假设金字塔每加高10厘米斜坡就要延长1米,那么一座146.549米高的金字塔建成后,金字塔周围方圆500米的土地就会被掩埋在厚厚的一层黄沙之下。
 这种说法乍一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说不通。按照这种方法,所有的牲口、建筑材料、滚木和滑橇都将被掩埋在沙子底下。况且,工人们还要在金字塔脚下建造神庙;石匠们还要开采石块,用木槌打磨这些巨型石块,用于建造金字塔内部的长廊。而这些工作在一座沙丘里是无法完成的。
 在金字塔周围垒一座沙丘是不可能的,但建一个巨型斜坡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一直试图还原金字塔建造过程的英国人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Petrie)爵士和20世纪2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博尔夏德(LudwigBorchardt)都持这种观点。那么这个斜坡是由什么材料建成的呢?肯定不是木头,不仅因为古埃及木材数量有限,还因为木头承受不了这些石块、滑橇和工人的重量。想象一下,一个长1000米、高146米的木头斜坡上几个滑橇同时向上运送石块,而在另一边工人们拉着空滑橇踉踉跄跄地走下斜坡。
 不是木头斜坡,那就是石块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成的斜坡。疑难问题专家戈永博士认为,金字塔每加高0.056米,斜坡长度至少要增加1米。斜坡必须位于尼罗河的东岸,以便于船只卸货。但可气的是,大金字塔所在的吉萨高原海拔比尼罗河高40米,这样一来斜坡的长度和高度也要相应地增加,斜坡的长度应该接近3500米。“在这样一座斜坡面前,金字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不管这座斜坡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也不管埃及人有没有为了减小摩擦力在斜坡表面抹上一层油或铺一层潮湿的黏土,金字塔每加高一层,斜坡的长度也要相应增加。随着工程的进展,斜坡也要不停地按照相应的比例加高,斜坡倾角很大,因此斜坡不可能突然转弯。同时,随着斜坡长度的增加,斜坡的倾角也会不断变化,滑橇的倾角也随之变化。白天工人们在斜坡上一刻不停地忙碌,因此加高斜坡的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可能是借着荷鲁斯的日轮发出的光吧!/p>


 一千零一夜?
 大约在公元1360年,阿拉伯历史学家艾哈迈德?阿尔马克里兹(Ahmed-Al-Makrizis)搜集整理了所有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资料,在他的著作《埃及志》(Hitat)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论述了金字塔。
 《埃及志》中关于金字塔的描写充满诡异色彩:“埃及人在金字塔的天花板上、墙壁上、柱子上刻上了他们掌握的所有秘密知识,标明了所有天体的位置,记下了所有药材的名字、功效和副作用以及护身符、算术、几何等科学知识,简直是倾其所有。很显然,他们是想把这些留给那个看得懂埃及文字的人。建造金字塔时,他下令雕琢巨型石柱和石板,引入西方的铅垂线,在阿斯旺地区开采石块。他用这些材料建造了东方、西方和彩色金字塔的基座。他在树叶上写上某种符咒,当石块开凿、加工完毕后,他把树叶放到石块上,用力一推,石块就向前移动100萨姆(Sahm,1萨姆=6腕尺,作者注)。他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直到这块石头移动到金字塔上……”
 我就知道,建造金字塔是一件再无聊不过的事情。只可惜艾哈迈德?阿尔马克里兹没有透露让石块运动的咒语究竟是什么。
 实践家不相信奇迹,他们一直在寻找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戈永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埃及人用风干的泥块在不断加高的金字塔周围建造了一个17米宽的螺旋形斜坡。建造斜坡的砖块是用尼罗河的淤泥、黏土和碎秸秆制成的,建造金字塔使用的也是这种砖块。事实证明,这种建筑材料相当坚固。而这个砖块理论还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可是所有关于金字塔的理论哪一个没有疑点呢?里德尔教授的观点不无道理,他认为螺旋形斜坡的表面必须一直保持湿润,这样才能减小斜坡与滑橇之间的摩擦。
 “假设一个由两个宽滑板组成的滑橇每往前移动一米需要在路面上洒125毫升水——这个用水量还是很少的,其中有一半的水分会蒸发;假设斜坡的长度为34米,倾斜度应为6%,便于工人们将52000块石块堆放到金字塔上;那么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大约有22万升水渗入斜坡,也就是说,每天有大约1380升的水持续不断地渗入体积为250立方米的砖块里。这样一来,这个斜坡到底能存在多长时间呢?”
 没有人知道古埃及人是怎么工作的,但我感觉,参与建造吉萨大金字塔的工人和监工肯定始终关注着时间。每两分钟就要把一块石头放到指定位置上,这是多么巨大的工作压力啊!如果有一辆滑橇在斜坡上稍作停留,就会影响后面所有滑橇的行进速度,这样一来斜坡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加。因此,工人们只有一刻不停地工作,保持道路通畅,才能使整个工地秩序井然。
 
 古埃及的宇航员
 除了太阳船,在古埃及神庙和石碑上还有另外一个造型奇特的图案,那就是长着翅膀的日盘。这个图案中间是一个金色的圆盘或者说是一个球体的轮廓,圆盘两边是一双张开的彩色翅膀,仿佛随时都能振翅而飞。从第五王朝开始,这个图案被看做统治天空的鹰和太阳的象征。而事实上,这个大量出现在神庙屋顶和入口上方壁画上的图案是由远古时代长着翅膀的太阳船的图案演化而来的,这个图案早在第一王朝时期就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个长着翅膀的太阳船图案究竟代表什么,于是古埃及人把太阳船换成了一个金色的圆盘。这个对称的图案经常出现在神庙大殿入口的上方,图案边上通常还配有文字,文字里经常出现“胡特”(hut)、“阿皮”(api)这两个名字。“胡特”这个词的词干意思是伸展、舒展,而“阿皮”这个词的词根就是飞翔的意思。
 这个长着翅膀的日盘图案与荷鲁斯神有密切的联系。供奉荷鲁斯神的伊德富(Edfu)神庙就坐落在尼罗河西岸阿斯旺和卢克索之间。虽然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恢弘气势,但是伊德富神庙遗址的规模依然十分宏大。伊德富神庙和古代的荷鲁斯神庙有很大的区别。根据神庙墙壁上的铭文和其他考古发现推断,伊德富神庙建在荷鲁斯神庙的遗址上。伊德富神庙的墙壁上也有长着翅膀的日盘图案,墙壁上的铭文记载了和这个日盘有关的传说。铭文描述了太阳神拉和他的随从是如何在“伊德富以西和佩凯努(Pechennu)运河以东地区”着陆的。很明显,太阳神在地球上的代理人——埃及法老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他向神的飞船求助,请求神帮他对付他的敌人。
 “神圣的拉?哈马西斯(Ra-Harmachis)对他的随从神圣的赫尔?胡特(Hor-Hut)说:噢,太阳之子,我创造的圣灵,以最快的速度打败你面前的敌人。赫尔?胡特接到命令后,变成一个五光十色的巨大日盘,张开翅膀直冲云霄,向太阳飞去……当他在空中发现敌人之后……他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天空中俯冲下来,瞬间将敌人全部消灭,不留一个活口。完成任务后,赫尔?胡特回到拉?哈马西斯的飞船上。”
 /p>

 托马斯?爱迪生不是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
 很可惜,我们熟悉的这段历史记载是错误的。伊拉克巴格达国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仪器,这个仪器由一个80厘米高的陶罐、一个比陶罐稍矮的铜柱和一个氧化的铁棒组成,铁棒上还残留着一些沥青和铅。这个奇怪的陶罐是1936年德国考古学家威廉?柯尼希(WilhelmKonig)在巴格达附近一个帕提亚人的遗址发现的。
 柯尼希怀疑,这个奇怪的仪器可能是一种类似电池的发电装置。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他的猜想。陶罐的内部套着一个用薄铜片做成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高12厘米,底面半径2.5厘米,接缝处是用锡铅合金焊接的。圆柱体的底部是一个铜制的塞子,塞子内部用沥青绝缘,顶部用沥青封死。这个圆柱体里面插着一根11厘米长的铁棒,铁棒与铜片之间是绝缘的。往陶罐里注入一种酸性或碱性的液体后,这个装置就能发挥电池的功效。伽伐尼(Galvani)发明的电池跟这个装置的构造完全相同。
 1957年,美国皮茨菲尔德(Pittsfield)通用电气公司高压电实验室的研究员F.M.格雷(F.M.Gray)仿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装置,并往里面注入硫酸铜溶液,这个装置中果然有电流产生。这个实验证明,在巴格达出土的这个装置以及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Seleukia)和泰西封(Ctesiphon)发现的类似的装置确实是古代使用的电池。那么,古埃及人也使用这种装置吗?
 位于卢克索以北70公里的丹德拉的一处地下墓室中的浮雕证实了克拉萨和哈贝克的猜测。丹德拉神庙供奉的是女神哈索尔。在古埃及,哈索尔被视为天神和太阳神荷鲁斯的母亲。古埃及人在观察夜空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母牛的轮廓,因此哈索尔除了人的形象外还会以母牛的形象出现。当她被描绘成人的时候,头上总会顶着一对牛角和一个日轮。哈索尔是舞蹈之神、音乐之神、爱神,同时也是科学和天文学的保护神。
 
 
 金字塔效应
 金字塔效应的发现过程听起来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
 法国的蓝色海岸地区(Cote d''Azur)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安托万?博维斯(AntoineBovis)在尼斯市(Nizza)经营着一家五金店,他不是一个整天只会和螺丝、铆钉打交道的人,他喜欢思考、爱搞发明。早在20世纪30年代,新纪元运动(1970—1980年起源于西方的一个社会与宗教运动)还没有兴起,他就组织了一个神秘学社团。
 博维斯先生的五金店里不仅出售各式工具,还出售磁钟摆、生物计和其他各种精美的小发明。博维斯在游览吉萨大金字塔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法老墓室的地板上有一只死耗子。天知道这个小东西是怎么进入这个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金字塔的。
 除了博维斯,没有人注意到这只小老鼠。博维斯用脚尖轻轻地碰了碰它,他想看看有没有甲虫或者蚂蚁爬进老鼠的尸体里。他把小老鼠翻来覆去仔细查看了几遍,最后弯下腰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他惊讶地发现,这只小老鼠轻如鸿毛,身体皱巴巴的,就像一具木乃伊。
 为什么这只小老鼠的尸体没有腐烂呢?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胡夫金字塔里的奇怪现象像蚂蚁一样啃噬着他的心。一回到家里,博维斯就用铁棍和木头制作了一个小型金字塔。虽然只是凭直觉做事,但博维斯从一开始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他严格仿照吉萨大金字塔,让金字塔模型的四个侧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他还在金字塔中放了一个小木块,小木块的高度恰好是金字塔高度的三分之一。这个小木块代表法老墓室,在胡夫金字塔中法老墓室地上部分的高度就是金字塔高度的三分之一。刚好那天博维斯家晚餐准备吃五香牛肉,于是他灵光一闪,又把一小块牛肉丁放到了木块上。
 按理说,牛肉在金字塔里放了几天后应该发臭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牛肉里的水分抽了出来,这块小牛肉居然慢慢风干了。博维斯大惑不解,他观察了牛肉风干的整个过程,又用金字塔模型和其他容器做了一系列实验。
 所有的实验样品在金字塔模型里都会脱水风干,而在其他容器里就会腐烂。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就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金字塔模型是密封的,其隔绝细菌的效果跟我们使用的真空包装差不多,肉放在里面就与外界完全隔绝了,细菌无法进入,肉当然不会腐烂。可是,为什么金字塔模型里的肉会被风干呢?肉里的水分究竟是如何蒸发出去的呢?/p>

 捷克斯洛伐克第91304号专利
 原捷克斯洛伐克无线电工程师卡尔?德波尔(KarlDrbal)在一本不知名的杂志上读到一篇介绍博维斯实验的文章,这个奇怪的现象也引起了他的思考。德波尔用肉、鸡蛋和奶酪重复了博维斯的实验,得出了与博维斯同样的结果。后来他想,用肉、鸡蛋和奶酪做实验可能并不合适。如果用无机物做实验品会怎样?如果把石块、咖啡勺和不小心沾上水的顶针放进金字塔模型里,它们也会被风干吗?
 卡尔?德波尔制作了一个底面边长只有12.5厘米、高8厘米的金字塔模型。模型做完后,他就开始四处寻找大小合适的实验品。一天,他的目光落到了一个用过的剃须刀片上,这个刀片经过反复使用已经不再锋利,不能刮胡子了。德波尔把刀片放进金字塔模型里,他原以为,刀片在金字塔模型里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更钝。24小时后,他取出刀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出乎他意料的是,刀片看起来居然跟新的一样。他怀疑自己产生错觉了,于是果断地决定亲自试用一下。这个原本已经不能用的旧刀片居然把他的短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德波尔再次把刀片放进金字塔模型里,他想用过一次后这个纸片一样薄的刀片应该坏了。可是第二天,刀片依然锋利如初,依然将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胡楂儿。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这一切只是幻觉?德波尔摸着自己两腮光滑的皮肤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好像悟出了点什么,轻轻地点了点头,重新把刀片放进金字塔模型里。这个实验持续了整整50天,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用这个刀片刮胡子。
 这一切发生在1949年2月到5月。从那时起到1954年7月6日这5年零3个月里,德波尔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一般来说,一个刀片平均可以使用105次。卡尔?德波尔用18个不同品牌的剃须刀片进行了实验,刀片的使用次数分别为200次、170次、165次、111次和100次。从那以后,卡尔?德波尔就把金字塔模型当成免费的磨刀石使用,25年间他只用了大约28个刀片。这对刀片生产商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德波尔自然会想到给他的这个发现申请专利。可是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毕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理。尽管如此,他还是起草了一份专利申请。考虑到单凭一份申请肯定无法说服专利委员会的专家们,德波尔向每一位专家赠送了一个金字塔模型和一个刀片。20世纪5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每天换一个新刀片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于是,专利委员会的专家们将信将疑地试用了德波尔送给他们的刀片和金字塔模型。
 1959年夏天,卡尔?德波尔发明的“剃须刀刀片锋利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专利,编号为91304。
 继卡尔?德波尔之后,这个实验被重复了几千次。只要金字塔模型和剃须刀片的刀刃是南北向放置的,就会得出与德波尔一样的实验结果。戈特弗里德?基希纳(GottfriedKirchner)博士在他的节目《未知领域》(TERRAX)中报道了慕尼黑科技大学J.艾希迈尔(J.Eichmeier)博士进行的一项严谨的科学实验。艾希迈尔将一个刀片分成两半,一半放在一个聚甲基丙烯酸有机玻璃制成的金字塔模型里,另一半放在一个密封的抽屉里。8天后,他把两半刀片分别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基希纳博士的说法,二者刀刃的宽度和表面结构有很大的区别。/p>

 对这个奇怪现象的解释/p>

 究竟是什么力量改变了钢制刀片的分子结构和原子排序?为什么这种改变只发生在棱锥体里,在正方体和圆柱体中却不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棱锥体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只有当金字塔的四个侧面分别对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时候才会发生这种奇怪的现象?目前的实验已经证实,不仅钢制刀片在金字塔模型中可以恢复原来的锋利,其他材料也会发生类似情况。但其中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基希纳博士在节目中引用了美国科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实验品的放射性能量都被留在了金字塔模型里。“金字塔的侧面挡住了能量,使得能量无法释放,只能反射回模型内部。”正是源源不断的能量反射改变了实验品的分子结构。
 这种解释乍一听起来似乎很合理,可实际上与其说它解释了一些问题,不如说它将更多的疑问摆到了我们面前。所有物体都有辐射,射电天文学家正是利用物质的这种特性证明了太空存在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辐射同时也意味着能量的损失,如果一个物体持续不断地向外界放射能量,而自身的能量无法得到补充,这个物体最终就会消失。而实际上,物体在释放能量的同时,损失的能量在亚原子领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偿。因为这个时候组成原子的电子状态发生了改变,从一个能量级跃升至高一级的能量级。按照正常的情况,电子穿越纸板做的金字塔模型,就像空气穿过鱼网一样容易。难道是金字塔侧面的倾斜角度使情况发生了某些改变?
 卡尔?德波尔对金字塔效应做出了不一样的解释。他认为,剃须刀片结晶结构的空隙存在所谓的偶极水分子,这些水分子与放射性能量之间发生了共振,因而被排出刀片之外。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剃须刀片的脱水过程。
 既然偶极水分子在金字塔模型内部会发生反射,那么它们最后为什么又会消失呢?卡尔?德波尔认为,这些水分子与周围的空气融合了,这似乎是唯一的合理解释。之前的实验都是在正常环境中进行的,空气可以进入金字塔内部。如果把金字塔置于真空环境中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何在真空环境中将水分子从钢制的刀片中挤压或分离出来呢?
 前苏联物理学家马里诺(Malinow)认为,金字塔效应的产生是电磁波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什么这种电磁波能杀死所有存放在法老金字塔中的食物中的霉菌、真菌和细菌,使这些食物能够长期保存,甚至增加它们的香气?我们天外来客协会(AncientAstronautSociety)的负责人决心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于是我们发动会员用他们能够想到的一切材料重复金字塔模型试验。几个月后,我们收到了118封会员来信,这些会员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包括中学生。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大小不等的金字塔模型,把金字塔模型放在花园里、地窖里、屋顶上、卧室里、游泳池的气垫上甚至冰箱里,而他们放入金字塔中的实验品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一个来自巴伐利亚北部霍尔茨基尔兴(Holzkirchen)的16岁男孩在信中写道,他把蚂蚁放进塑料金字塔模型里,4天后,这些蚂蚁就被风干了。另一个16岁的中学生用苍蝇做实验品,仅仅过了24小时这些苍蝇就死了。这些可怜的小生物是由于缺氧、缺水、没有食物才死的。我立即打电话给这两个孩子,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这个恐怖的实验。人类有时候真的很残忍。
 一位正在瑞士南部的泰辛州(Tessin)度假的女教师制作了一个22厘米高的金字塔模型,并在模型外面包了一层羊皮纸。她把一小块发霉的面包放进金字塔模型里,并把模型放在了地窖里,“因为地窖里非常潮湿,而真菌在潮湿、黑暗的环境中更易繁殖”。18天后,面包上的霉菌全部消失,面包变成了一堆碎屑。
 来自博登湖畔阿尔邦(Arbon)市的一位68岁的退休人员把一支加热盘子用的蜡烛放进了玻璃金字塔模型里。他在给我们的信中写道,他原本只想看一看蜡烛在金字塔模型里能不能稳定地燃烧,可是由于缺氧,蜡烛的火苗总是熄灭,他逐渐失去了耐性,就随手把金字塔模型放在了书架上。直到9天后,他经过书架时才再一次注意到这个模型。他吃惊地发现,里面的蜡烛看上去就像一根畸形的手指。那时是秋天,以当时的气温蜡烛不可能变形,而且屋子里的其他蜡烛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
 同样吃惊的还有来自伍珀塔尔(Wuppertal)的埃尔卡(Elka)。这个25岁的业余画家喜欢创作袖珍油画,他的作品色彩鲜艳,尺寸却非常小,每幅画的边长只有5厘米。一天,埃尔卡夫人把一幅刚刚完成的作品放到了一个小木块上,并把小木块放进了一个28厘米高的玻璃金字塔模型里。她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做实验,只是因为这幅画在玻璃后面效果更好。画上画着一轮圆月、一只小猫和一间小木屋。1个星期后,埃尔卡夫人发现这幅画有点异样。3个星期后,变化更加明显:画面上的月亮好像融化了,边缘有油彩滴了下来;小木屋屋顶上灰黑色的油彩完全干透了,好像结了一层痂;深蓝色的天空显得更深了;小猫身体的后半部分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这就是典型的金字塔效应!我建议埃尔卡太太以后在宣传她丈夫的作品时一定要强调,这些画是在金字塔模型中处理过的。
 汉堡的一对磨坊主夫妇用普通的蜂蜜做了实验。这对夫妇住在一栋楼房的9层。他们购买了一个14.5米高的聚甲基丙烯酸有机玻璃金字塔模型。一天早饭后,男主人将两勺蜂蜜倒进一个小盘子里,把小盘子放到了金字塔模型里的木桩上。24天后,盘子里的蜂蜜缩成了一团,“摸起来就像一块硬邦邦的蜡”。后来,女主人在打扫卧室时不小心把原来南北方向放置的金字塔模型碰歪了。就像变戏法一样,6天后,蜂蜜又恢复了原状。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受到启发,解开那普勒斯(Neapel)主教圣雅纳略(hl.Januarius)的血液奇迹之谜。圣雅纳略主教生活在公元3世纪,在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和马克西棉发起的教难中殉道。他的血被存放在一个玻璃器皿中,平时是黑色的固体,一年中有3次会奇迹般地变成液体。
 我十分感激这些默默无闻的热心会员们,他们花费了很长时间认真记录实验结果,甚至用厨房秤精确控制实验对象的重量。正是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得一些原本可能被忽视的现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证实了金字塔效应的存在。来自奥地利格拉茨(Graz)的格哈德?莱纳(GerhardLeiner)用4.5毫米厚的木片制作了一个金字塔模型。1983年3月19日中午12点半,他把一枚出生七天、重60.2克的鸡蛋放到南北放置的金字塔模型里,又把另一枚鸡蛋放在金字塔模型外面。金字塔模型所在房间的平均气温是19摄氏度。
 200天后,也就是10月4日,金字塔里面的那枚鸡蛋重量减轻了58.8%,蛋黄颜色正常,鸡蛋气味也很正常,完全可以食用。而金字塔外面那个对比实验品早已是臭气熏天。格哈德?莱纳接下来又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一再证实了金字塔效应的存在,就差孵出一只小鸡来了。
 另外一些会员用苹果片、小萝卜、种子、烟草、橘子汁、黄瓜和西红柿秧苗、草莓进行了实验。根据他们的记载,所有的水果在金字塔模型里放置一段时间后吃起来味道都更加浓郁。种在用锡箔纸覆盖的金字塔模型里的黄瓜和西红柿比种在其他地方的长得快,根扎得也更牢固,果实的香味也比对照组浓郁好几倍。
 是巫术、魔法,还是鬼怪显灵?是实验者欺骗了我们,还是他们产生了幻觉?虽然想象力是解决现实中各种难题的唯一武器,但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实验对象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可以量化的。而且这些实验是可以重复的,完全符合科学实验的要求。只是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我的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座玻璃金字塔模型,我随手把它丢在了温室里,一放就是几星期。一天晚上,我偶然得到一瓶新酿的波尔多红酒(Bordeaux-Wein)。我特别喜欢喝波尔多酒,因为这种酒和那些劣质的烧酒不同,它口感温和,略带生涩的酸味,入口后便会迅速在体内扩散开来,不会对内脏造成负担。我把这瓶酒倒入一个醋瓶后,又鬼使神差地把另一瓶没有开封的波尔多酒放进了玻璃金字塔模型里。秋去冬来,我把这件事完全抛在了脑后,直到开春我帮妻子打扫温室的时候才再次发现金字塔模型里的这瓶波尔多酒。
 这瓶波尔多酒呈深红色,口感醇厚、细腻,没有一点酸味,简直就像顶级酒庄的7年陈酿。内行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特地举办了一个品酒会,让客人们对比一下储藏在金字塔模型里的这瓶波尔多酒和储藏在地窖里的一瓶相同年份的波尔多酒,二者口感差异之大,让所有人吃惊不已。从那以后,每一个到我家里来的人都能在金字塔模型里看到一瓶波尔多酒,这是我为特殊场合预备的。
 我在罗萨兰德岛ETORA金字塔参加研讨会时遇到了汉斯?考斯托(HansCousto)。他是一位数学天才,致力于研究地球和银河系的规模和波长。他自己设计并制作了一个9.84米高的金字塔,并称之为“宇宙园亭”——我什么时候也建一座“宇宙酒窖”。借着这个机会,我请教这个“活电脑”,地球直径和大金字塔的尺寸之间有哪些巧合之处。
 “地球赤道的直径为12756326米,地球自转一周需要86400小时,用赤道直径除以地球自转一周的秒数就能得出金字塔的高度147.64米。”
 原来如此!可为什么要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换算成秒呢?古埃及人应该不知道我们现在说的1秒究竟是多长时间吧!据考斯托所说,秒的概念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60乘以60等于3600。而一个周角恰好是360度,周角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个90度的角被称为直角。你看,时间单位秒与几何以及地球体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汉斯?考斯托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如果愿意你可以找机会继续和他探讨这个话题。/p>

 /p>

四、斯芬克斯的眼睛/p>


我只采了一束鲜花,于是就用一根绳子把花扎了起来。
——米歇尔?德?蒙田
(法国作家,1533—1592年)/p>

 1988年12月初的一个早晨,吉萨高原空空荡荡。看不到旅游巴士,看不到拥挤的人群,看不到骆驼和马队,看不到纠缠不休的小商贩,看不到大金字塔入口处排起的长队:大金字塔周围的街道像苏黎世的火车站一样干净。走在上学路上的孩子在大金字塔周围蹦蹦跳跳,调皮的男孩子不时将球砸向金字塔的外墙。金字塔入口前,两个门卫一脸严肃,警惕地盯着周围的人群,即使是不小心迷路的游人也绝不能让他们误入金字塔。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外国游客突然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一位和善的政府官员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大金字塔正在进行修缮。所有的旅行社和酒店都已经接到了通知,所以不会安排游客到吉萨来。埃及的旅游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即使游客不能到吉萨来看大金字塔,到塞加拉也能大饱眼福。”
 我和我的同伴——优秀的业余摄影师鲁道夫?埃克哈特(Rudolf Eckhardt)向这位年轻的官员做了自我介绍,并如实地表明了我们的来意。我们想请他破例批准我们进入大金字塔,因为我们想趁没人的时候从容地拍几张照片。他把我们带进了专家们所在的临时板房,几个学生和政府官员分别坐在一张旧沙发和几把椅子上,他们耐心地听我说话,相互传看我的证件,偷偷地打量着我们的相机。
 “这是摄像机?”一位负责人问道。
 “不是,”我笑着回答,“就是普通的相机。”
 他们用一种黑色的甜茶招待我们,我也礼尚往来请他们尝一尝瑞士的巧克力。接着,我们又探讨了一些专业问题——此刻我真是庆幸自己以前看过一些关于埃及的书。最后,这里的负责人让一位学生陪同我们去大金字塔。在大金字塔前,那位学生热情地询问我们是否需要讲解。
 “不用了,”我回答,“我们已经读过关于金字塔的书。我们只想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拍几张照片。”
 在通往大金字塔入口的台阶上,陪同我们的那位学生遇到了两个同事,三个人开始聊天。于是我对他说,他可以放心地在外面等着我们,我们拍完照后就会出来。他点点头,跟守门的人交代了几句。守门人向我们鞠了一躬,说了声“祝你们平安”,就放我们进去了。
  岩石中的墓穴
 一进入入口通道,我们就感觉到这个入口和平常游客进入金字塔的入口不一样,它是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略微有些弯曲。像往常一样,我弯着腰,抓着墙上的扶手,沿着坡道进入大通道。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大通道里到处都是铁制的脚手架和木板,这是4500年来大金字塔中从未有过的景象。我们惊喜地发现,平常一直锁着的通往皇后墓室的栅栏现在居然也打开了。可是皇后墓室里也是同样的景象,到处都是脚手架、梯子和木板。于是我们从皇后墓室出来,来到所谓的“三岔路口”。这里是入口通道和两条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的走廊的交会处,头顶上的灯泡发出均匀而微弱的光芒。就连通往金字塔地下的通道入口也被打开了。我向下看了看,这条通道一眼望不到尽头,通道两边的墙壁上装着一排壁灯,远处壁灯的光亮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我读过关于大金字塔的书,知道这下面是一个被称为地下墓室的洞穴。管理金字塔的官员不轻易允许别人进入这个地下墓室,因为进去太困难、太危险。现在,我们就站在通往地下墓室的通道入口处,周围没有一个人看守,金字塔的入口处还有两个人时刻提防有人进入金字塔,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向周围大叫了几声:“喂,有人吗?”除了回声之外没有任何回答,金字塔里确实只有我们两个人。
 这条通道高1.20米、宽1.06米,要想直立行走,这个高度显然不够;要是匍匐前进,这个高度又有些浪费。我把相机挂在胸前,把其他行李背在身后,低下头、缩着肩膀,半蹲着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向地下深处走去。鲁道夫背着一个更大的相机跟在我后面。手电筒发出的光照亮了通道两边用光滑、洁白的图拉(Tura)石灰石建造的墙壁。古埃及建筑工人精湛的技艺着实令人赞叹,石块之间的缝隙很小,几乎看不见,而且这些缝隙并不是垂直的,而是与地面形成一个26度31分23秒的倾角。我和鲁道夫顾不上说话,气喘吁吁地向前走了40米后就不得不停下来歇一会儿。我的头发已经湿透,一缕一缕地贴在脑门上。我们接着向前走了65米,在右手边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小壁龛,新鲜空气从一个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通风管里吹了进来。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艰难地前行。到了这个年纪,我的大腿和肌肉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高强度的运动了。难道这个通道没有尽头吗?80米……90米……前方已经是一片黑暗。我们都知道,这条通道的尽头是一个洞穴,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通向这个洞穴的道路如此漫长。走了118米后,我明显感到脚下的路面变得凹凸不平,空气也变得浑浊、闷热,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终于可以直起身子了。一个探照灯被扔在地上,上面挂着一根断裂的电线。借着我手电筒的灯光,鲁道夫用颤抖的手把电线接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非常小心,因为他既要防止发生短路,又要避免触电。灯终于亮了。
 我们现在这个洞穴位于金字塔地下35米深的地方。根据阿拉伯传说的记载,这个洞穴最早是由哈里发阿卜杜拉?阿尔玛门(AbdullahAl-Ma''-mun)发现的,他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的国王哈伦?拉希德(Harun alRaschid)的儿子。阿尔玛门于公元813年在巴格达登基,公元827年去世,在此期间,埃及地区一直处于他的统治之下。阿尔玛门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他重视科学发展,一直试图扩大阿拉伯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大金字塔地下有30个藏宝室,里面藏有众神统治埃及时留下的精确的地图和星图。作为埃及的统治者,阿尔玛门想得到这些宝藏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对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来说,金字塔是异教建筑,他们不会反对玷污金字塔的行为。/p>

 金字塔是如何被强行打开的?
 阿尔玛门组建了一支由工匠、工人和建筑师组成的突击队,命令他们在大金字塔上打开一个缺口。由于现有的工具根本无法撬动金字塔上的砖块,他们想到了以前打仗时攻破城墙的方法。他们在大金字塔前燃起一堆火,把金字塔上的石块烤得滚烫。接着,他们在炙热的石块上浇上醋,石块上就会出现裂缝,这样他们就可以用锤子把石块敲碎。阿尔玛门的突击队就用这种方法在金字塔上开凿了一个入口,现在的游客也是通过这个入口进入大金字塔的。
 突击队艰难地向前推进了30米。这时通道里的空气已经非常稀少了,仅有的氧气已经被火把和燃起的火堆消耗得差不多了,空气既浑浊又有毒性。筋疲力尽的工人们已经打算放弃,向统治者承认他们的失败。突然,所有人都像脚下生了根一样怔怔地站住了。金字塔里先是传来了沉闷的隆隆声,接着又响起了一阵短促而有力的清脆响声。工人们意识到,他们肯定已经接近金字塔里的某个通道了,刚才他们听到的一定是石块坠落发出的声响。
 工人们重新鼓足了勇气,继续艰难地向前行进,终于到达了我和鲁道夫刚刚走过的这条通道。阿尔玛门的突击队员们事先并不知道这条通道到底有多深,他们沿着通道向上爬,最后到达了古埃及人建造大金字塔时预留的秘密入口。这个入口距离地面16.5米,比阿尔玛门下令开凿的入口高10个台阶。工人们向安拉祈祷后,再次鼓足勇气沿着黑暗的通道向下爬去,进入了我和鲁道夫现在所在的这个地下洞穴。
 探照灯照亮了洞穴的天花板、墙壁和两个巨大的石基,两个造型奇特、未经雕琢的石柱突兀地立在那里。我们身后是一个草草挖掘出来的大约4米深的竖井,周围围着一圈铁栏杆。竖井左边东南方向的墙壁上是另一个通道的入口,这个通道和我们刚刚走过的通道一样大,两边连着9个小房间。有了刚才的经验,我们猫着腰钻进通道里,可是只走了15米就到头了。古埃及人究竟为什么要在地下这么深的地方挖掘一条没有出口的通道呢?
 这个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洞穴东西方向长14.02米、南北方向长8.25米,大小适中,考古学家们把这个洞穴称为“未完工的墓室”,这个称呼无疑让我们陷入了矛盾。
 /p>

 新通道和墓室
 吉萨的三座金字塔中真的埋藏着雕像、石棺和科学书籍吗?或者这些只是夸张的说法?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号称已经全面了解了金字塔的情况,但是只有容易轻信的人才会相信他们的说法。
 1968年底到1969年初,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兹(LuisAlvarez)在哈夫拉金字塔进行了著名的放射性实验。这个实验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地球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不明射线的侵袭,平均每秒钟就有大约一万个质子落到一平方米的面积内。这些射线在穿过石块这样的坚硬物体时会损失一小部分能量。一些能量巨大的射线能够穿透最坚硬的岩石,有的甚至能穿透地壳。我们可以测量出有多少粒子穿过了岩石层。如果岩石层中有空洞,那么质子在穿越岩层时受到的阻碍就小,通过的质子的数量就比通过普通岩石的质子多。
 科学家们在哈夫拉金字塔内安装了一个火花室(一种利用气体火花放电原理制成的带电粒子径迹探测器),火花室中发射出来的粒子射线会附着在磁带上。接着,科学家们用IBM电脑分析这些磁带,电脑程序同时可以测定出金字塔的形状、体积和倾角。
 截至1968年底,科学家们共记录下250万条不明射线的轨迹。电脑测算出的金字塔形状和事实相符,整个实验程序科学合理,测量仪器运转也很正常。
 让科学家们既无奈又惊讶的是,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像十分混乱,根本无法识别,好像所有粒子都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当科研人员把磁带重新输入电脑,居然得出了与前一次不一样的图像和数据,这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这台由多个科研机构联合IBM公司和开罗艾因?夏姆斯大学斥巨资共同开发的仪器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实质性的数据,参与实验的阿穆尔?高赫德(AmrGohed)博士告诉记者,理论上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金字塔本身的形状就是不规则的,要么有一种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干扰了实验,你们可以称之为神秘学、法老的诅咒、魔法、巫术,或者随便给它取个名字”。
 此后,研究人员不断尝试用新的方法和仪器寻找金字塔内可能存在的空间,他们成功了。1986年夏天,法国建筑学家让?帕特里斯?多尔米翁(Jean-PatriceDormion)和吉勒?古瓦丁(GillesGoidin)利用电子探测器在胡夫金字塔中发现了新的空洞。在埃及文物局的协助下,他们用微型钻头穿透2.5米厚的石块,在通向皇后墓室的通道下方发现了一个3米宽、5.5米高的空间,里面装满了结晶石英砂。另外,皇后墓室西北墙的后面也有一个空洞。但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发现这两个空间的入口。对于金字塔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用什么证明阿拉伯传说只是童话故事?
 法国科学家捷足先登,日本科学家也不甘示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电子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一种雷达装置,这种装置能够穿透包括花岗岩、石灰石、砂石在内的各种岩石。早稻田大学的一位埃及学教授、一位建筑学教授、一位地球物理学博士和几位电子学家组成了一支考古队,于1987年1月22日到达埃及。领队的是吉村作治(SakujiYoshimura)教授,他曾经和埃及文物管理局局长艾哈迈德?卡德里(Ahamed Kadry)博士有过良好的合作。
 日本在电子科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来自早稻田大学的考古队利用便携式电子仪器和电脑,对通往皇后墓室的通道、皇后墓室、上方的法老墓室、大金字塔以南区域、斯芬克斯像和它周围的地区进行了扫描。结果怎么样呢?探测结果清楚地表明,大金字塔内部隐藏着许多通道和墓室,简直就像一座迷宫。
 早稻田大学出具了一份考古报告,里面配有大量照片。这份60多页的报告记录了大金字塔内部各个部分的测量数据,报告表明,大金字塔内部这些通道、墓室和夹层空间都由白色横梁支撑。考古学家在法老墓室和大通道主干道的西南方向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在皇后墓室的西北墙发现了一条通道,还在胡夫金字塔的南边发现了一个42米长的地下通道,专家们推测这条通道从大金字塔下方通过。电子探测还证实金字塔地下有一艘太阳船。
 不知道那些自认为已经解开金字塔之谜的科学家们现在作何感想。现在,没有人知道电波探测到的那些通道和墓室中有什么东西,它们是不是已经被洗劫一空了。真的没有人知道吗?我在前面提到过,1988年我进入大金字塔的时候,大通道和皇后墓室里到处都是脚手架和木板,却没有一个工人。我不禁怀疑,科学家们是不是晚上还在进行电子探测?他们是不是利用光导纤维电子探针穿过金字塔的墙壁在金字塔内部拍照?我绝对相信他们会这么做。谁能在游人蜂拥而至的时候进行科学研究呢?但是,如果埃及学家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打开封闭了几千年的墓室,这也未免太斯文扫地了。如果他们真这么做了,那么以后谁还相信博物馆里展示的是已经发现的所有文物?/p>

 有历史记载的几万年
 胡夫王朝之前的埃及历史是什么样的?古埃及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法老是蒂尼斯王朝的美尼斯(Menes),这位法老又被称为敏或荷尔—阿哈(HorAha)。美尼斯统治时期,埃及的国家体制已经相当完善。美尼斯曾率领军队向外扩张,还曾将孟菲斯以南的尼罗河改道。他不可能白手起家创造出这么多丰功伟绩,因此他肯定不是第一位埃及法老。
 基督徒从基督诞生那一年开始纪元,罗马人从罗马建城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开始纪元,但我们并不清楚古埃及人具体从哪一年开始纪元。因此在研究埃及历史的时候,我们仿佛是在一块布丁上游泳,找不到稳定的立足点。历史学家们费尽全力,依据各种考古发现、古代建筑和天文计算考证出了美尼斯之后的埃及法老的统治时间。这些数据基本准确,但第一王朝之前的历史尚无定论。
 神话传说能够对我们有所帮助。令学者们惊讶的是,这些神话传说中居然准确地列出了远古时期埃及法老的姓名和统治时间,只是这些文字记载缺少考古发现的佐证。这些在正统史书中无法考证的几万年前的人名和日期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毕竟这只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
 埃及祭司曼涅托撰写了8部著作,其中一部是关于埃及历史的,还有一部是关于女神索蒂斯(Sothis)的,记载了远古时期统治埃及的法老、半神和神灵的姓名以及他们的统治时间。曼涅托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他是如何得知这些远古时代的信息的?早在远古时期,埃及人就习惯用重大事件来纪年,他们的历史年表几乎可以被看做一部编年史。祭司们负责保护和抄写这些史书,因为只有他们理解书中写的人类和神的丰功伟绩。
 虽然这些史书中并没有记载确切的时间,但即使在法老统治的全盛时期,埃及人仍然习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查阅一下史书,这已经成为一个传统,他们想知道类似的事件过去是否发生过。相传,拉美西斯四世巡幸赫利奥波利斯时,发现他的名字被人用金色的颜料写在一棵树上。埃及人照例查阅了从第一王朝到拉美西斯四世之前的历史,没有发现类似事件的记载。此外,埃及人还会在史书中查阅关于重大自然灾害和神灵返回地球的记载。
 曼涅托利用这些历史记载计算出远古时代埃及统治者的统治时间。根据他的记载,埃及的第一位统治者是赫淮斯托斯,他发明(或带来)了火。赫淮斯托斯之后统治埃及的是柯罗诺斯、欧西里斯、欧西里斯的兄弟提夫尼以及欧西里斯和艾西斯的儿子荷鲁斯。“在众神之后,神的后代统治了埃及1255年,另外几位法老又统治了埃及1817年,然后,孟菲斯的30位法老统治了埃及1790年,那?艾尔?葛贝尔的10位法老统治了埃及350年:神和神的子孙统治埃及长达5813年。”
 主教优西比乌引用了曼尼托的数据,但他指出,曼涅托记载的是阴历年,按照太阳年计算,众神统治埃及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万年。曼涅托的记载在历史学家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他记载的日期缺少一个基准点。
 埃及长达几万年的悠久历史令考古学家们感到害怕。曼涅托记载的是阴历年,即便如此他还是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因为他作为神职人员,完全有可能为了证明自己所属的群体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捏造一些数据。有些善意的批评家虽然肯定了曼涅托在记载埃及历史方面做的努力,但同时指出他依据的史料本身就含有许多夸张的内容。但令我迷惑不解的是,有些历史学家不是神职人员,甚至不是埃及人,现代历史学家也从未指责他们文风浮夸,为什么他们的书中也记载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日期”?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撰写了四十卷的《历史丛书》,他在书中也经常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他在《历史丛书》的第一卷中提到,远古时代的神在埃及建立了许多城市,这些神的后代有些成了埃及的法老。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还处于蒙昧的状态,是神让他们改掉了自相残杀的陋习。根据狄奥多罗斯的记载,人类从神那里学习艺术、采矿、制造工具、农耕和造酒的技艺,包括语言和文字。
 “神首先将所有语言进行分类和完善,给没有命名的事物命名,教会人类表达从前不知如何表达的思想。他(赫尔墨斯或以诺——作者注)还发明了文字,规定了祭祀神灵的礼仪。他还是第一个发现天体运行规律和音律的人……在欧西里斯统治时期,埃及人把他看做神圣的作家。”
 和狄奥多罗斯一样,以诺也是一位作家,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虽然他对《圣经》中的先知一无所知,但他在用第一人称写成的游记中提到,“看守天使”向人类传授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同时也教给他们许多恶习。
 “第一个堕落天使叫耶群(Jequn),他把所有天使的孩子诱拐到地球上,让地球上的女孩子引诱他们。第二个堕落天使名安士白(Asbeel),他唆使天使的孩子和地球上的女子交合。第三位堕落天使叫加德里尔(Gadreel),他给人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他引诱了夏娃,还向人类展示了盔甲、盾牌、刀剑等武器……第四位堕落天使叫佩内姆(Penemue),他教会人类辨别苦和甜,帮助人类认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告诉人类如何用墨水在纸上书写……”
 为什么现代人不相信这些传说?这些传说记载的是几千年以前的历史事实。关于美尼斯法老之前的历史,现代历史学家能够给出更合理的说法吗?我们有什么证据证明狄奥多罗斯的记载与史实不符?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能只听信狄奥多罗斯的一面之词。说得没错!但是我们的历史学家在研究人类历史时正好犯了偏听偏信的错误。埃及学家不了解古印度传说,梵文学家对以诺和以斯拉(Esra)一无所知,研究美洲历史的专家不知道《梨俱吠陀》(Rigveda),苏美尔学家不了解玛雅神库库尔坎(Kukulkan)……如果有一天,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对所有的古文明进行比较研究,或许能为神学和心理学研究打开新局面。狄奥多罗斯书中记载的内容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得到了证实。虽然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们记载的人名、事件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对所有史料抽丝剥茧,过滤掉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就会发现这些史料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相信这些历史学家的记载呢?我深知,真理永远不会主动胜利,但谬论终将消亡。根据狄奥多罗斯的记载,埃及神灵欧西里斯还在印度建造了几座城市。我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我认为所有与此有关的学术争论都毫无意义。
 而对于埃及早期的历史,狄奥多罗斯是怎么说的呢?“欧西里斯和艾西斯统治埃及的时间和亚历山大统治埃及的时间至少相隔1万年,这与有些人说的2.3万年相差不多……”
 在《历史丛书》第一卷第24章,狄奥多罗斯记载了奥林匹斯众神和巨人之间的战争。他尖锐地指出,希腊人认为赫拉克勒斯(Herakles)降生的时间只比特洛伊战争爆发的时间早一个时代,这是错误的,因为赫拉克勒斯出生于“人类诞生初期。早在1万年前,埃及境内就有人类出现,而特洛伊战争距今只有1200年”。
 狄奥多罗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历史丛书》第一卷第44章中,他记下了自己到达埃及的时间。他这样写道:“埃及最初处于神灵和英雄的统治之下,他们统治埃及将近8万年,统治埃及的最后一个神灵是艾西斯的儿子荷鲁斯。第一位统治埃及的人类是莫埃里斯,他开始统治埃及的时间和我到达埃及的时间,也就是第18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的时间,相隔不少于5000年……”
 狄奥多罗斯并不是随口胡说,他翻阅了大量史料,和许多学者进行过探讨。而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捣毁了所谓异教民族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把大量珍贵的史料付之一炬,处死了他们的学者和思想家。迦太基(Karthago)图书馆里的50万册图书哪儿去了?被大火烧了!《西卜林书》(SibyllinischenBücher)和帕西人(Parsen)用烫金字母写成的《波斯古经》(Awesta)哪儿去了?被大火烧了!帕加马(Pergamon)、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图书馆里几百万册的图书哪儿去了?被大火烧了!中美洲民族的珍贵文稿哪儿去了?被大火烧了!我们放火的热情简直和我们的革命热情一样高涨。/p>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08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55.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