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为什么一挠痒你就笑--以及科学家也想搞懂的奇怪问题
为什么一挠痒你就笑--以及科学家也想搞懂的奇怪问题


为什么一挠痒你就笑--以及科学家也想搞懂的奇怪问题

作  者:(加)杰·英格拉姆|译者:徐彤

出 版 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 书:爱因斯坦也想知道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35766120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标  签:综合性图书  百科全书类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选自作者杰·英格拉姆特别喜爱的科学故事。有些已经在我的档案中保存多年,等着看有没有机会发挥用途。另一些则是新的。所选的文章类别繁多,不过里面也有若干贯穿前后的思绪。
    这些故事都大幅偏离科学的主流,选出的这些故事,多半是取材自科学的“边陲”,属于研究人员不熟悉的范畴,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提出挑战的领域;要想解释世上的古怪、奇妙现象,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过程:每次重新仔细端详,都会带来惊奇。就是如此,这些情节才趣味十足,也因此才特别让作者喜爱。
    简单明了且机智风趣……《为什么一挠痒你就笑》这本书解说科学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跟自己有关的连接。
    《为什么一挠痒你就笑》由杰·英格拉姆编著。

TOP作者简介

    杰·英格拉姆
    加拿大最著名的科学普及推广者之一,他主持的科学节目不但有趣、好看、有深度,也让他获奖无数。目前他是加拿大Discovery频道科学节目“每日星球”的节目制作人及共同主持人。
    除了主持科学节目以外,他也把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写成了许多本有趣的科普书。他有大师般的神奇能力,可以把刻板的科学道理用简单明了且有趣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读得津津有味。

TOP目录

第一部 都是脑子做的好事
  1.我实在忍不住想笑
  2.假扮精神病人
  3.端酒女郎的脑中乾坤
  4.眼见为实?
第二部 这些生物真奇怪
  5.哪只鸟儿先开始偷喝牛奶?
  6.飞蛾为什么扑火?
  7.虫吃虫,长记忆?
  8.我们的祖先是水猿吗?
  9.团团转的植物
第三部 正在自然界上演的战争
  10.蚁狮王传奇
  11.让别的鸟儿来孵蛋
  12.吃细菌的病毒
  13.基因与疾病的交易
第四部 那些东西行不行?
  14.皇家研究院的高尔夫时间
  15.永动机之梦
  16.电梯向上到太空
第五部 科学为历史翻案
  17.阿基米德的火镜烧船传说
  18.圣女贞德的大脑究竟怎么了?
  19.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的文兰地图
  20.她们中了巫术,还是迷幻药发作?
  21.冕到月球裂开的修道士
致谢

TOP书摘

    这项发现令人不解,原因不只一个。辅助运动区是附属于主要运动皮质区的精致神经构造(至少就进化来讲是如此)。主要运动皮质区位于脑顶叶,这是一道狭长组织,负责发出运动指令。辅助运动区则负责组织规划,并协助执行复杂的运动顺序,来琢磨这类动作,如弹钢琴奏出巴哈复格旋律,或讲出复杂的句子。
    发笑敏感区就位于负责讲话的区域附近,这个脑区竟然用来产生笑声,似乎有一点怪。不过再想想,笑声其实并不复杂,只是一种相当刻板的反复发音。然而,每当电极碰触这片2平方厘米大的脑部范围,那名少女总会发笑。
    尽管这项发现令人不解,却不如少女对本身发笑的反应那么耐人寻味。那位少女和由于脑伤才发笑的病人不同,她似乎能够完整体验发笑的感受:她有愉快的感觉,她甚至能够进一步指出,是哪件“可笑”的事情引她发笑。比方说,当她观看照片来测试她指出物品名称的能力时,研究人员同时以电极碰触她的发笑中枢,接着她便大声说道:“那匹马真可笑。”有一次她只是看着一群医生,然后就讲:“你们实在是太可笑了……站在四周。”她把不可笑的事情贴上逗人发笑的标签,就这种奇怪举止而言,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这完全是少女的脑袋编造出来的,这样才能(对自己)自圆其说,解释为什么会笑出来。
    这可不是什么惊人的发现。几年之前,神经科学家加扎尼佳(Michael Gazzaniga)就曾经指出,大脑左半球包含一种他称为“解释者”的构造,是负责理解其他脑区活动的神经中枢。当时加扎尼佳是想要解释他在研究脑裂病人时亲眼目睹的几件怪事,这些人的两个脑半球的相连部位遭切开,这是为了使癫痫发作不要再向外扩展。加扎尼佳已经知道左半球负责构思解释。举例来说,研究人员对右半脑发出“行走”指令——而且只对那半球发令。片刻之后,当病人起身“行走”时,研究人员对他的左脑提出问题:“你在做什么?”大脑左半球能够以口语回应,因为那里包含语言中枢,于是便产生了回答:“我口渴,我想到走道那边去拿一罐可乐。”也就是先有行为,再来解释。
    所以当那名16岁少女笑了,接着讲述那群医生是多么可笑的时候,她的脑子显然也就是这样做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小组提出见解,认为笑料和所引发的愉快感受以及发笑动作,应该由脑神经网络各部分共同负责。尽管通常是笑料先出现,这个案例却显示:有可能先出现笑的动作,接着才触发脑神经的其他部分。然而,这里你必须很小心:考虑到引人发笑的情况五花八门,从挠痒到开玩笑到神经质都有可能,还有相关的肌肉运动也很复杂,支配发笑的脑部途径非得是极端复杂不可。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具有深远意义,对脱口秀的笑星更是意义重大。倘若笑星能够使现场观众发笑(不管理由为何),观众的脑部都很可能会认定是笑星讲到笑点,他们才会笑出来。电视喜剧一向都使用罐头笑声,到现在已经有快50年的历史了。研究人员已经证实,这会让观众更常发笑,同时也让他们深信节目真的好笑。这是不同的两项结论。普罗万提出见解,认为我们的脑部或许含有笑声感测器,而且大概与笑声产生器直接相连,因此听到笑声就会让我们发笑,就算完全没有可笑之处也无妨。
    然而,这种自动的神经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服观众,这种放笑声录音带的节目就真的比较可笑——这还要有下列条件才能成真:脑部得有其他机制,专门负责辨认发笑的原因。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看来,脑部确实具备这种神经组织。
    笑会感染,甚至变成传染病
    笑会感染,不过只在一定程度上。我曾经见过一种观点,认为单凭笑声(完全没有称得上笑话的现象伴随出现)并不能引起旁人发笑;不过也有些纯笑声录音,还有些是笑声加上音乐的录音,却似乎能够产生效果让听众发笑。就另一方面而言,普罗万发现,当他对学生反复播放一段16秒钟的笑声录音,他们的发笑反应便愈来愈弱,最后在第10次播放之时,就几乎没有人笑了,而且多数人会认为那种笑声很讨厌。我绝对相信,将来关于笑的社会心理学会变得和相关脑部机制同样复杂。
    有一个例子出自1963年的医学文献,那是一场狂笑感染事件。报告的标题是“坦干伊喀的布可巴地区之发笑流行病”(An Epidemic of Laughing in the Bukoba District of Tanganyika)。好几百人显然都染上发笑流行病,其中多数是青春期少女(也有少男和成年男女)。这场笑疫于1962年1月在维多利亚湖附近(今坦桑尼亚境内)的喀夏萨村爆发。有些孩童突然开始发笑、哭泣,有时候发作起来,可持续好几个小时。身体没有出现病理症状:没有发热,没有颤抖,没有晕厥,当然也没有人死亡。发笑向外散播,受感染人数逐渐增加,大约在7周后,喀夏萨教会学校的159名学童当中,就有95名受到感染。学校在3月间停课,当初在校受到感染的女童回到村中,几天后,发笑病就在好几个村子爆发流行。P008-010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63页

开  本:24

加载页面用时:86.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