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文学形式与历史救赎:论本雅明《德国哀悼剧起源》——政治哲学文库
文学形式与历史救赎:论本雅明《德国哀悼剧起源》——政治哲学文库


文学形式与历史救赎:论本雅明《德国哀悼剧起源》——政治哲学文库

作  者:秦露 著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

丛 书:政治哲学文库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0803706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文学研究  欧洲  小说  外国文学  综合  文学的基础理论  文学  戏剧文学  文学评论与研究  文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六章,分别论述了西方文学史上悲剧、小说和哀悼剧所代表的三种救赎思想及其背后的思想转型。这里悲剧、小说和哀悼居并非简单地指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划分,而是指涉三种文学形式所代表的看待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三种思想观念,因此,目的是在对艺术史的哲学考察中阐释本雅明的立场。具体说来,第一部分分析了希腊悲剧及古典悲剧诗学中对人与神和解平平衡的高超技艺的分析,以及当这种技艺失效之后,现代悲剧哲学试图重返这种和解的努力的失败,从而彻底否定了神与人在尘世之内重新和解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分析了小说对史诗的传承与断裂关系,以及用小说来进行救赎努力的失败,并以此否定了走向重新和解的另一个极端——彻底地逃离与遗忘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则分析了本雅明从被误解和淹没了数个世纪的巴洛克哀悼剧中所发现的第三种可能性,即如何能悖论性地在放弃与神的和解,重新确立法尘世价值中与神达成新的和解,确立与传统古代既断裂又相关的新的现代。

TOP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部分 希腊悲剧与现代悲剧哲学:人与神的分裂与和解的努力
第一章 希腊悲剧与古典诗学中的神意与和解
第一节 本雅明对悲剧与哀悼剧的截然区分
第二节 希腊悲剧中人类的命运与救赎
第三节 亚里斯多德《诗学》中人与神“和解”的技艺
第二章 现代悲剧哲学重新与神和解的努力与失败
第一节 从古典悲剧诗学到德国唯心论悲剧哲学
第二节 从谢林到赫贝尔重新确立悲剧概念的努力与失败
第三节 悲剧哲学的虚无主义后果及本雅明对传统柏拉图哲学的批判
第二部分 现代小说:人彻底逃离与遗忘神的努力
第三章 小说对史诗和悲剧的继承与断裂
第四章 小说的救赎及失败
第三部分 巴洛克哀悼剧:人在遗忘之记忆中与神的现代和解
第五章 哀悼剧中的历史观
第一节 哀悼剧是伪古代的:历史与传统的关系
第二节 哀悼剧是非基督教的:历史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节 哀悼剧是伪虔敬的:两种哀悼剧的区别
第六章 现代思想与传统重塑
第一节 犹太教弥赛亚观念的困境与本雅明的重解
第二节 本雅明思想的现代性转折
第三节 在传统的遗忘与记忆中重塑现代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TOP书摘

书摘
第二类是以舍勒姆为代表的犹太神学家与文化研究学者,他们强调本雅
明思想中的犹太神学来源,重视他前期作品中比较浓厚的犹太教色彩,对学
术界所界定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表示不满,甚至干脆不予承认,并认为本
雅明的思想最终应该被回归到犹太教弥赛亚主义传统中予以理解。
不管本雅明如何看待犹太思想,作为一个犹太人,犹太人问题始终是他
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或者毋宁说是打在他思考方式和视角上的不可磨灭的
烙印。他的身份无可避免地决定了这点,他是一个生长在德国、用德语阅读
和思考的犹太人。卡夫卡将这种土生土长的德国犹太人心理描述为,后腿依
然站在父辈的犹太教上,但前腿却找不到新的立足点。不理解这种处境和心
态,就无法理解本雅明、卡夫卡这样的思想家。他们无法用德语表达出这种
在德国文化环境中所感到的孤立、排斥与他乡之感,但除了德语,他们又无
以选择。因此,他们生活在“三种不可能之中……不可能不写作”,因为只
有通过写作才不会泯灭他们的灵感;“不可能用德语写作”,卡夫卡认为他
们使用德语是“公开地和隐蔽地甚至可能是忐忑不安地侵犯别人的财产。这
不是正当获得的,而是偷来的,顺手捡来的。即使不会被挑出任何语言错误
,而它依然是别人的财产”;“不可能用别的方式写作”,因为没有其他可
供使用的语言。甚至“还可以补充上第四种不可能,即不可能写作,因为这
种绝望不是可以通过写作来减轻的。”
对本雅明和卡夫卡这一代德国犹太人来说,可供选择的反叛方式是犹太
复国主义(Zionism)和共产主义。应该说,他们的父辈对犹太复国主义的谴
责往往比对共产主义的谴责更为严厉。本雅明刚开始在好友——一个坚定的
犹太复国主义者舍勒姆的影响下半心半意地尝试了犹太复国主义,后来又基
本上半心半意地尝试了共产主义。当时这两种意识形态彼此是极其对立的。
共产主义者把犹太复国主义者贬斥为犹太法西斯主义者,而犹太复国主义者
把信奉共产主义的犹太青年称作被欧洲文化所同化的“红色同化主义者”。
本雅明在许多年里始终以一种引人注目的、可能也是非常独特的方式同时保
持着朝向这两条道路的开放态度。即使在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
,他也在很长时间里考虑着通向巴勒斯坦之路。显然,他对这两种意识形态
中的“肯定”方面几乎不感兴趣,而看重的是它们批判现存条件的“否定”
因素,是其中提供的一种摆脱资产阶级幻想与虚伪的出路,一个在正统文学
和学术机构之外的阵地。
这就难怪前面的前两类学者要么把本雅明归入自己一派阵营,要么谴责
他在两个立场间的犹豫不决和摇摆不定。但这可能恰恰能够归因于他的深刻
洞察,认为所有这些出路不仅在客观上是虚假、不切实际的,而且可能使个
人获得一种虚假的拯救感,无论这种拯救所贴的标签是莫斯科还是耶路撒冷

犹太人问题在他们这代人身上看起来似乎不可解决,因为他们不想也无
法“回归”犹太人的行列或者犹太教,因为他们对一切传统、文化和一切“
归属”都表示怀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什么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几
乎总是透出一种绝望。但他们中间的目光敏锐者则通过个人痛苦看到更根本
的东西,对整个西方传统的适用性提出质疑。本雅明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正是看到了它不仅包含了对现存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批判,而且还对整个西方
的政治和精神传统予以思考、批判和质疑。他的好朋友舍勒姆希望本雅明可
以成为犹太教“最纯正的传统的合法继承人”,但他无法理解,这种回归过
去和继承过去恰恰是本雅明注定要加以排斥的东西。
不过,舍勒姆的错误仅仅在于把犹太复国主义之路、回到犹太人的历史
身份看做是犹太人和犹太思想的惟一现实出路,但是他从犹太人问题的角度
去理解本雅明也最切近于他的思想动力和出发点。事实上,在所有的本雅明
研究中,舍勒姆的研究最具有启发性,也具有最重要的参考价值。
P7-P9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5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6.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