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茅于轼:无梅的历程
茅于轼:无梅的历程


茅于轼:无梅的历程

作  者:茅于轼,岑科,李高阳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213043734

所属分类:   

标  签:历史.地理  历史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有人说他“高山仰止,是我们做人和做学问的榜样”,但他也在网上久背骂名;有人说他为扶贫作出的努力堪比诺奖得主尤努斯,但他也被指为富人的利益代言人。茅于轼,一个78岁的著名经济学家,近来又因为要“替富人说话”,再次成为被关注的对象。网民让他“去死!”,他回击骂人者“文化低”。“好人”还挨骂,这到底是谁误解了谁?……
    
本书为你揭开茅于轼先生的无悔人生。八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尽显一位工程师出身的经济学打架对平等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思想、人格与行动,堪称中国公民社会之典范。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第一部 自述/1
  第一章 家世/2
    ·我的爸爸妈妈/2
    ·童年/4
  第二章 成长/8
    ·抗战中的磨难/8
    ·南开中学/12
    ·大学教育和学问之道/15
  第三章 立业成家/22
    ·从事铁道事业/22
    ·爱人赵燕玲/25
  第四章 悲惨岁月/30
    ·稀里糊涂成了“右派”/30
    ·下放山东几乎饿死/32
    ·“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34
    ·发配到大同机车厂/37
  第五章 转向经济学研究/43
    ·离开铁道研究院/43
    ·改变我命运的人/44
    ·开眼看世界/47
    ·在澳大利亚教书/52
    ·学术总结/55
  第六章 社会活动/60
    ·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60
    ·扶贫与办学/61
    ·渐入老境/63
    ·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和展望/64

第二部 同道/69
  第七章 学界往事/70
    ·经济学探险/70
    ·“如兄之友,如父之师”/73
    ·怀念杨小凯/76
    ·留美经济学会/81
  第八章 播种观念/84
    ·《择优分配原理》的背后/84
    ·经济学传道士/86
    ·站在风口浪尖/89
  第九章 知易行难/94
    ·天则在民间/94
    ·一起为穷人办事/97
    ·公民社会行动者/102
  第十章 生活本色/106
    ·和青年人在一起/106
    ·陌生的朋友/110
    ·平凡是真/113

第三部 立言/117
  第十一章 经济原理/118
    ·择优分配原理/118
    附:茅于轼对择优分配原理的讲解/122
    ·一般均衡与“金钱万能”/124
    ·价格万岁/127
    ·交换创造价值/130
  第十二章 财富本质/134
    ·财富创造原理/134
    ·富国与穷国的差别/136
    ·投机的利弊/139
    ·财富如何被消灭/142
  第十三章 制度解析/146
    ·平等——市场制度的基石/146
    ·有特权即无人权/149
    ·民主的核心是宽容/153
    ·社会科学中的“牛顿定律”/156
  第十四章 道德思考/163
    ·从经济的角度看道德/163
    ·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不足/168
    ·建立新的道德观/171
    附:茅于轼对市场经济中
    非自利因素的讲解/176
    ·人生的意义/182
  第十五章 未结束的争议/186
    ·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186
    ·反对18亿亩耕地红线/189
    ·建议取消经济适用房/192
    ·赞同高校学费涨价/195
    ·人民币升值的障碍何在/198

TOP书摘

    我的祖父叫茅乃登,是清朝时江浙联军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部的副长。曾著文《江浙联军光复南京》,记述了1911年9月响应武汉的辛亥革命的起义。他死得很早,只活了60多岁,我很小时候得知他去世,那时候我们在杭州。爸爸特地去南京奔丧。他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但是我的祖母曾经教我写字,鼓励我写好字。每天要写一张大字,她在上面批圈,每批一个圈给我一个铜板。我今天对书法有兴趣,写的字居然能够卖钱,得益于我祖母的鼓励。她在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去世,终年70。她对茅家的兴起有很大的贡献。虽然家境贫困,但是重视子女的教育。她的3个儿子都是留学生,女儿是大学毕业生。这在当时是极不简单的事。茅家因为出了茅以升,她大部分时间和茅以升住在一起,生活过得很舒坦。
    我爸爸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他原在唐山交大,后因为闹学潮被转到上海交大。毕业后就去美国普度大学留学,学成后去了加拿大实习。最后走欧洲经过西伯利亚回国。回到南京老家,开了一个汽车修理铺。本来应该很赚钱,因为当时南京是国民党首都,公私业务繁忙,对修车的需求很强。但是国民党官僚倚仗权势,强买强卖,没有保护伞做不成生意。开的修车铺不但没赚上钱,反而被抓去坐牢。后来他就去了杭州在杭江铁路(浙赣铁路的前身)工作,负责机车车辆的工作。那时候茅以升正在杭州修建钱塘江大桥。从那时起,爸爸就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他主持浙赣、粤汉、黔贵几条线的机务工作,去日本购买机车,去美国引进“二战”的战后铁路物资。开办柳江机厂。他的工作作风是勤劳廉洁,一丝不苟,深得基层群众的拥护,但是和官僚们总是格格不入。新中国成立前的地下工作者了解他的为人,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共产党的重视,1950年广州解放后就把他从广州调到北京,任铁道部机务总局的副局长(正局长都是党员干部)。这是他一辈子担任的最高职务。但是他得不到信任,有职无权。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他满腔热情,但是没有可能做成什么事。后来政治运动不断,更谈不上做事了。所幸他倒没怎么挨整,还当过政协委员,待遇按副部级享受。
    我爸爸一辈子最重要的成绩是参与铁路机车车辆的标准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前铁路的机车车辆都是外国进口的,各个国家的都有。各国的标准不同,车辆就无法连接。比如车钩的高度不同,常常发生列车分离的事故。制动风管的连接十分困难,检修零件因为标准不同,不能统一备制。标准化的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几十年。他在工作作风方面,廉洁奉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人富有同情心。这些特点在茅家多多少少是普遍的,也许是遗传因子在起作用。
    我爸爸在美国留学时和另一位留学生陈章同房间。陈章觉得我爸人不错,就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他。陈章后来成为我的三舅舅。陈家也是苏州名门。我的外祖父陈希濂(舲诗)是光绪时的进士,我在周庄的博物馆中看到过外祖父得进士的报喜照片。陈章教了一辈子书,新中国成立前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做南工大教授。大舅舅陈霆锐学法律,也是美国留学生,因为替五卅惨案的纱厂工人维权而名噪一时,成为上海著名的大律师,国民党时的国大代表(相当于人大代表)。这就是我的母系状况。
    我妈妈一生多病,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条件下,维持全家的生活,保障子女的健康和教育。她机智幽默,爱护子女。一般婆媳关系总是紧张的,但是我妈和我爱人相处十分融洽。我们刚结婚时,我妈每次出门访亲都要我爱人陪同。大概有点得意显比的意思,带一个极漂亮的儿媳,自己脸上有光。我妈晚年听力视力都出问题,近乎又聋又瞎,和外界的沟通非常困难,只有我爱人能够跟她沟通。我妈是无疾而终,最后死在医院里。当时我爱人给她梳头,忽然就不行了。
    由于我的父系和母系都是知识分子家庭,都有留学生的背景(那时候留学生非常少),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自由、平等、开放、崇信科学。我们家不拜祖宗,不看风水,不信教,但是也不反对别人信教。我们家里书特别多,其中外文书也多。有一本One Hundred and One Best Songs是我最喜欢的音乐书,我会唱其中的每一首歌。我看五线谱是自学的。后来学小提琴,更是离不开五线谱。我儿子也喜欢音乐,我的孙女儿茅尚彬能弹一手好钢琴,在学校比赛时经常得奖。
    童年
    我母亲家在苏州,嫁到我父亲家,那是在南京。起先和祖父母住在一起,那是一个大家庭,有大伯伯一家,当时二伯伯茅以升在杭州建钱塘江大桥。我妈吃不惯南京的伙食,正好我爸开汽车修理厂失败,杭州铁路又需要人,在我满月的时候就搬去了杭州,在杭州一住就是6年,我在杭州上了小学,但是只读了不到一年就因我爸工作的调动离开杭州。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03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79.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