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

作  者:(美)罗杰·洛温斯坦

译  者:蒋旭峰,王丽萍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508620886

所属分类:   

标  签:经 济  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财经管理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沃伦·巴菲特,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的投资大师,宣称在死后50年仍能管理和产生影响的人。

作为世界顶尖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投资者不可不读的投资经典”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童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最大的集团企业的奥秘……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但是对于所有想从巴菲特的传奇人生和投资生涯中得到些许启示,提升自己的投资甚至人生层次的读者来说,本书绝对是你的首选。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中文版导读
致谢
导言
第1章 奥马哈的天才少年
第2章 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第3章 格雷厄姆打开的大门
第4章 异军突起的投资奇才
第5章 多元投资方式
第6章 激流勇退
第7章 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
第8章 回归股市
第9章 共生的合伙人
第10章 投资新视角
第11章 报业大亨
第12章 股东利益至上
第13章 地毯夫人
第14章 收购交易
第15章 公与私的两面
第16章 大崩盘
第17章 有效市场之争
第18章 投资可口可乐
第19章 控制财富
第20章 恐钱症
第21章 职业信条
第22章 所罗门闹剧
第23章 巴菲特的投资真谛

TOP书摘

    在一个黄金时间,悉尼·巴菲特的杂货店开张了,当时正值铁路贯通美国大陆之后3个月。奥马哈成了一个全国瞩目的交通枢纽,火车经常从这里进出,隆隆声响彻整个中西部平原。来自四面八方的拓荒者、流浪汉、投机商、南北战争老兵、铁路工人、被释放的囚犯以及妓女蜂拥而至,形形色色的人都会光顾巴菲特家的杂货店,来买鹌鹑、野鸭和松鸡。泽布隆·巴菲特开始担心悉尼·巴菲特的前景,在写给他21岁的孙子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说巴菲特家族的生意经就是“谨慎为本”:
    你不要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我也希望今年春天生意能变得更加红火,如果不行的话,你就赶紧关张,把欠债还清,保护好你的信誉,因为这比金钱还要重要。
    不过,年轻的奥马哈城日益繁荣,悉尼·巴菲特一家也随之变得更加富裕殷实。悉尼·巴菲特扩建了杂货店,还让两个儿子来给他帮忙,其中小儿子欧内斯特。巴菲特继承了家族经商的本领,他就是沃伦-巴菲特的祖父。他和哥哥同时追求一个女孩,最终他获得了女孩的芳心并娶她为妻,自此兄弟两人割席断交。1915年,欧内斯特离开这家位于闹市区的商店,在城西开了一家新店,名叫巴菲特父子商店。
    这一次,欧内斯特再次精明地抓住了商机,因为奥马哈城的居民逐渐迁往河西岸。欧内斯特开始了送货业务和赊账销售。不久以后,富豪家的厨师纷纷打来电话向巴菲特父子商店订货,生意变得越来越兴隆。欧内斯特继承了巴菲特家族惜金如命的风格,他让仓储员每天轮班干11个小时,却只付少得可怜的2美元工资。
    欧内斯特·巴菲特的儿子就是霍华德·巴菲特,也就是沃伦·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对成为第三代杂货店老板丝毫不感兴趣。霍华德和欧内斯特一样富于独立思考精神,但性格更加温和,没有父亲那么暴躁。他曾在怀俄明州的一家石油管道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他真正的兴趣还是在于思考活动。还在位于林肯镇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就读时,霍华德就当上了《内布拉斯加日报》的编辑,渴望以后能在新闻界打拼出一番天地。霍华德尽管算不上十分英俊,但他头发乌黑,目光炯炯有神。作为校友会的主席,他不乏漂亮的女追求者,但在大四时,他遇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乡下女孩,这个女孩除了善于社交,别无所长。
    利拉·斯塔尔在内布拉斯加州西点镇长大,该镇只有两千多人,位置荒凉偏僻。她父亲叫约翰-斯塔尔,家里经营着一份名叫《卡明县民主报》的周报。镇上大多数人都是德国后裔,因而说英语的斯塔尔一家感到有些不合群。利拉母亲的孤独感尤甚,大多数时间都卧床不起,精神委靡。利拉和她的哥哥以及两个妹妹不得不从小就学会保护自己。利拉还要协助父亲经营《卡明县民主报》。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利拉就得坐在高高的板凳上排版,后来改用活字印刷机。有时候,当列车在西点镇停站时,她就会冲上列车去采访乘客,挖出一些素材,用来填充《卡明县民主报》上的栏目。每到周四,这个瘦小的女学生就会站在大得不成比例的印刷机旁边,小心翼翼而又适时准确地将印完的报纸拉出印刷机。以致多年之后,只要家中的报纸开始印刷,利拉就会出现严重的头痛症状。
    利拉16岁从高中毕业以后,为了筹集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费,不得不去打了3年工。有一天,她出现在霍华德·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想在《内布拉斯加日报》谋一份职位。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让她变得出语泼辣,幽默之中带着一丝苦涩。她长得很美,身材娇小,淡棕色的卷发富有光泽。按她自己的说法,她“主修的专业就是结婚”——对于一个找不到出路就要重返西点镇的女孩而言,这不啻一门实用的“专业”。
    霍华德给了她一份工作,并且很快就跟她约会了。两人同时坠入了爱河。霍华德在临近毕业时向利拉求婚。约翰·斯塔尔是一个读书人,他本希望女儿能念完大学再结婚,不过还是同意了两人的婚事。1925年12月26日,两人的婚礼在西点镇举行。利拉在给孙子们的回忆录中提到,霍华德后来曾对她说:“和你结婚是我这辈子最成功的一笔交易。”他俩根本没有度蜜月的闲情逸致,婚礼一结束,两人就直接坐上了去奥马哈的汽车。
    朋友给霍华德在报社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但是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在保险公司给他找了个周薪25美元的职位。霍华德自己放弃了理想职业的消息当时还一度传得沸沸扬扬,正如利拉所说的那样:“他屈从了父亲的主见,因为是父亲供他念的大学。”P4-5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51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99.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