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民间传统表演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民间传统表演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民间传统表演

作  者:矫友田 著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定  价:44.80

I S B N :9787561776520

所属分类: 少儿  >  少儿文学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标  签:艺 术  戏剧艺术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本书向青少年朋友们介绍传统的中国民间表演文化,例如:口技、摔跤、魔术、硬气功、舞狮、抖空竹、皮影戏、木偶戏等。旨在普及民间艺术文化知识,为新一代了解与发扬中国民间艺术作出贡献。

TOP目录

第一章 千幻万化的魔术
魔术的起源
汉代百戏里的魔术
左慈戏曹操
“凤凰含书”与地摊魔术的兴起
隋唐时期的魔术
“云机社”与“七圣法”
魔术的流派

第二章 惟妙惟肖的口技
口技的诞生
“瓦舍”里的口技
步入巅峰的口技
四川相书
老北京的口技奇人
一代口技宗师

第三章 智勇并重的摔跤

“蚩尤戏”与摔跤
隋唐时期的摔跤
宋代的摔跤
元代的摔跤
“二贵摔跤”
善扑营阿
老北京的摔跤名家
天津摔跤
保定摔跤
挠羊赛

第四章 惊心动魄的硬气功
硬气功的发展
少林派硬气功
武当派的“铁布衫”
八宝硬气功
大庸硬气功
老北京的硬气功奇人
武术大师与硬气功

第五章 威勇欢跃的舞狮
舞狮的由来
唐宋时期的舞狮
明清时期的舞狮
南北雄狮天下舞
“开光点睛”与“舞狮讨封”
多姿多彩的舞狮
“狮王”传奇
舞狮的传承

第六章 蝶飞风舞的抖空竹
抖空竹的历史
抖空竹的花样与技巧
空竹大王
“空竹德子”与“王氏空竹”
刘海风葫芦
空竹张

第七章 异彩纷呈的皮影戏
皮影戏的起源
皮影戏的发展
皮影行的祖师爷
戏班行规
皮影戏表演与影人制作
唐山皮影戏
北京皮影戏
孝义皮影戏
华县皮影戏
陇东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
漳州皮影戏

第八章 古朴雅拙的木偶戏

木偶戏的由来
木偶行的祖师爷
木偶戏的发展
精彩纷呈的木偶艺术
“活”字背后的天空
泉州提线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
高州杖头木偶戏
泰顺药发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戏

TOP书摘

汉代百戏里的魔术
汉代初期,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生产力迅速发展,国力强盛。汉武帝为联合西域抗击匈奴,多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中西来往频繁。由于外交活动的需要,杂技百戏被推上了舞台。魔术不受语言习惯限制,最适合招待外宾,自然也包括其中。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平乐观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百戏会演,盛况空前。当时,皇帝亲临检阅,连300里内的居民也赶来观看演出。演出的内容十分丰富,歌舞杂技等大型节目共分5场,分别有:“角抵妙戏”、“总会仙倡”、“鱼龙漫衍”、“东海黄公”、“戏车修旖”等。
当时,最动人的节目是《鱼龙漫衍》。据古人描述:在节目开始之后,首先出场的是一头名叫“含利”的瑞兽。它在庭院里快乐地嬉戏,然后跳入水池,顿时激起巨大的水花。瑞兽在水花的掩护下,忽然变成了一条比目鱼。比目鱼不仅会游泳,而且会抬头喷水。刹那间,迷蒙的水雾把太阳给遮住了。在水雾的遮掩下,比目鱼突然化为8丈长的黄龙,跃出水面,并在庭院中遨游嬉戏。此时,日出雾散,天空灿烂无比。
这个节目中各类角色均由人来扮演,其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歌舞表演。因此,这个节目初看似戏剧又似歌舞,但是究其呼风唤雨、变幻多端的表演方式,应该是典型的魔术节目。以“变”为主的“鱼龙漫衍”是彩扎的大手笔,十分庞大,是中国最早的“巨型魔术”。
因此,后世往往沿用“鱼龙”或“鱼龙之戏”来概括整个杂技,该戏甚至成为百戏的代名词。
自汉代以来,魔术节目“鱼龙漫衍”深受历代朝野的欢迎。从史料记载看,魏、晋、隋、唐一直到清代,都有其遗迹可寻。
在平乐观这次百戏会演中,还有一位名叫东海黄公的幻术大师,他表演了一个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幻术节目:
东海黄公一出场先把手中锋利的钢刀抛来抛去,使观者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只见他一仰脖便将钢刀吞入腹内,一张嘴却吐出团团烈火,雾气茫茫。接着,他用手指在地上一画,顺着他所画的线路便水流浪滚,人们啧啧称奇。
待沸腾声稍一平息,他开始表演最后一个精彩的节目:从山背后蹿出一只吊睛大虫,张开血盆大口,直奔黄公而来。而黄公手里拿着刀,嘴里念着咒语,准备降伏白虎。可是经过一番苦斗,由于黄公“法术”失灵,终于被老虎吞入腹内。
这个节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惊险刺激。直到最后东海黄公被恶虎吃掉,看得人们心惊肉跳。“东海黄公”既是剧目,又是主演者的名字。这是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魔术大师。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西京赋》里描绘了当时百戏演出的盛况。演出的节目有“蟾蜍与龟”、“水人弄蛇”、“易貌分形”、“吞刀吐火”、“画地成川”、“东海黄公”等。场面之盛大,技巧之精湛,令后人叹为观止。
东晋葛洪编撰的《西京杂记》里面提到了“东海黄公”:黄公,东海人。他在年轻的时候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到了老年,他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给咬死了。于是,关中一带的民众根据这个故事编成节目来表演。后来,汉朝皇帝把它采入宫廷,作为百戏中的一个节目。
随着中西交流的开辟,从西域传来许多新魔术。在这次百戏盛会上,一些来自西域的魔术师也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
西域魔术,多属形象残酷的魔术,如“吞刀”真的把刀插入食道,“吞火”也属于苦刑魔术。“屠人”、“杀马”、“自肢解”也大都来自印度,均为血淋淋的玩意儿。而最受汉人喜爱的,是一个名为“种瓜”的节目。“种瓜”是流行于印度及南亚的一个非常优秀的魔术。这个节目,将下种、引蔓、结瓜等表现于顷刻之间,非常神奇。从西域传来的新魔术,很快就被汉代的杂技艺人所吸收。
魔术,以其变幻莫测的独特风格,受到历代帝王和贵族的宠爱。这就为民间魔术技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是,魔术表演也深受普通百姓喜爱。一些民间魔术师也应运而生,他们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魔术表演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这一时期,在民间还出现一个名叫孙奴的幻术大师,擅长表演名为“割头”的魔术。这种幻术表演,类似于现在的“移头”魔术。
秦汉时期,神仙思想广泛流传。帝王贵族追求奢侈享受、长生不死,类似秦始皇和汉武帝求访神仙、寻觅不死之药的记载更是数不胜数。
于是,许多方士、炼丹家便应运而生。他们高谈阔论并巧设机关,迷惑皇帝,以求取权势和财富。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04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40.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