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作  者:(美)卡尔·萨根

译  者:李大光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44332415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标  签:文教体育  科学、科学研究  科 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科普名家经典系列应该是从2008年开始编辑出版的,当时只是一种潜意识地对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所谓伪科学、科学主义的一种抗拒,科学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成为了唯一真理的判断标准。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是怎样看待科学的?科学家们又是怎么进行科学工作的?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希望能给大众厘清科学的本来面目,而不让一些别有用心的滥用“科学”这个概念。从受四个诺贝尔奖得主推荐的《爱因斯坦的圣经》开始,到古尔德的《熊猫的拇指》《自达尔文以来》,再到后来卡尔·萨根、理查德·道金斯、格里宾等科普名家各自的著名作品,陆续已近二十余种,像格里宾的《寻找薛定谔的猫》、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祖卡夫的《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发行量都还不错,基本每年都加印,是属于长销品种。其他的印量不大,能持平就不错了。成人科普的对象基本来自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群,这些人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年纪,是比较固定的读者群,他们对科学和科学想象、科学思维感兴趣,他们思维敏捷,理性客观,不迷信不盲从,有很强的自主判断能力。当然,作为出版者,希望能引起更多的群体对科学的关注,比如现在众多年轻的读者,所以营销方面采取的也是用能引起年轻人兴致的概念进行营销,如刚出版的《寻找时间的边缘:黑洞、白洞与虫洞》就对现时流引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都敏俊教授最后进入虫洞而进行了延伸,让读者对虫洞产生兴趣,然后链接到这本书上,看科学家们是如何对黑洞、白洞和虫洞进行科学设想和求证的。不过整体上来讲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因为这种读者群靠出版社去培养还是非常有限的。现在的高端科普图书之所以反应平淡,也和科普群后续的断层有很大关系,这不能不说是国家、社会教育对科普理念认识上的一种缺失。我们过于强调科学的结果而忽视了科学的过程,从而让科学失去了魅力,甚至变得面目可憎起来。目前我们出版的科普读物基本上是引进翻译的。科普翻译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现在的译者基本都是各大学的教授,他们本身也是科学工作者,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可以说这些译者费了很大的心血进行翻译。综合这么多年的翻译、编辑经验,科普读物中要注意的基本就是科学专业术语、日常谚语、人名地名这些要素要把握准确,信、达是基本要求。至于到雅,那就是上乘译作了,这种作品很珍贵,像《爱因斯坦的圣经》就是属于此列,里面的译文甚至可以吟诵,非常优美。少儿科普基本上是一些知识的普及,这也可以说是普遍意义上的科普。这种说法仅指人类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行为,不能完整、全面地涵盖科学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所说的成人科普也就是由过去的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转变为使公众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就是萨根在他的书中所不断提到的好奇心、探究真理的精神、怀疑精神、参与决策的意识与能力和实证意识。这是科学知识的一种延伸,里面不但有科学概念的历史源流,还有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索中的争吵、求证、思考、猜想,呈现的是科学的一种本来面目。让人感觉到科学不是冰冷的概念,不是霸道的审判,而是有着生命温度的人的思维活动,有失误,有反省,但永远不乏自信与勇气;让人认识到,科学从来都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手段,我们就在这种求索中无限接近真理,但科学不等于唯一真理;也让人清楚,科学并不是神圣的,真正神圣的是科学在求索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国外科普著作和国内原创科普著作是有明显不同的。当然,相对于少儿科普,可能区别不大,都是一些常识的普及。但对于成人高端科普来说,国外的科普著作明显要优于国内原创科普著作的,这也是目前国内科普图书基本都是国外科普名家的图书的原因。国内目前似乎缺乏既能高屋建瓴,又能深入浅出地向大众进行普及的科普作家。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科普名家基本上都有把学术化的东西通俗化的能力,让人人都能读懂并且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所以,我们也万分期待国内也能涌现这样的科普名家,让所有国人受益。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广博的知识,犀利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发人深省的启示,阐述了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绑架事件”、信仰疗法、月球上的“人脸”以及其它各种骗局,驳斥了科学毁灭信仰和科学是另一种专横的信仰体系的观点,探讨了误用科学的危险,提出了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的“探测谎言的方法”。能够引起争论,能够引发各种不同见解和令人感到振奋是使本书在出版当年即引起人们最广泛谈论的原因。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再版序
原版序我的老师
第一章  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章  科学与希望
第三章  月球上的人和火星上的人脸
第四章  外星人
第五章  欺骗与秘密
第六章  幻觉
第七章  魔鬼出没的世界
第八章  真实与虚幻的区别
第九章  治疗方式
第十章  车库中的飞龙
第十一章  忧伤的城市
第十二章  鉴别谎言的艺术
第十三章  对现实的迷狂
第十四章  反科学
第十五章  牛顿之眠
第十六章  当科学家认识到罪恶
第十七章  怀疑主义与好奇心的联姻
第十八章  风扬起尘土
第十九章  世上没有傻问题
第二十章  火中的房子
第二十一章    自由之路
第二十二章  概率与运气
第二十三章  麦克斯韦和“科学呆子”
第二十四章  科学与巫术
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爱国者应该提问题
致谢
再版后记

TOP书摘

    当我走下飞机的时候,他已经等在那儿了。他手上举着一块写有我名字的纸板。我要参加一个科学家和电视播音员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增加商业电视台中的科学节目,这种努力似乎是毫无希望的。会议组织者很友好地派了一辆车来接我。
    等托运的行李时他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不介意吧?”
    “不,我当然不在乎。”
    “你与那个搞科学的家伙同名不会被人弄混吗?”
    我愣了一会儿才明白了他的问题的意思。他不是在耍弄我吧?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本意。
    我回答说:“我就是那个搞科学的家伙。”
    他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真对不起。我认人不准。我也想那人就是你。”
    他伸出手来:“我的名字叫威廉·弗·巴克利。”(哦,他确实不是那个威廉。弗‘巴克利,但他确实与那个好辩论的著名电视采访记者同名。为此他无疑会经常被开一些善意的玩笑。)
    当我们坐在汽车里开始我们漫长的行程时,挡风玻璃前的雨刷正在有节奏地来回摆动着。他告诉我,他很高兴我就是那个“搞科学的家伙”,他说他有许多关于科学的问题要问我,问我是否会介意。  不,我不会介意的。  这样我们就聊了起来。但是话题不是科学。他想要谈谈正在圣安东尼奥附近一个空军基地中奄奄一息的冷冻外星人、“通麦”(能听见死者正在想什么的一种方法——据说死者的想法并不多)、水晶球、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占星术、都灵的裹尸布……。他热情彭湃地介绍着每个怪异的话题,但每一次我都不得不使他大失所望。
    “证据靠不住,”我不断地说,“都是过于简单的解释。”
    在某种程度上说,他读了不少书。他知道譬如说对大西洲和莱姆里亚这两块“沉没的大陆”所做的种种推测的细微差别。他非常熟悉可能即将开始的海底探测,海底探测将会发现那些曾一度辉煌的文明时代的倒塌的拱柱和破碎的伊斯兰宣礼塔,而现在造访这些遗迹的只有深海冷光鱼和传说中巨大的斯堪的纳维亚海妖。但是,尽管海洋中蕴藏着许多秘密,但我知道没有任何海底照片和地质的证据能证实亚特兰蒂斯和利莫里亚。就目前科学的研究水平来看,它们从未存在过。我有点勉强地告诉了他我的看法。
    当我们在雨中行驶时,我能够看出他逐渐变得有些怏怏不乐。我否定的不仅仅是一些错误的说法,而是他内心生活中蕴藏着的宝贵的东西。
    然而在真正的科学中,有着如此众多的东西同样激动人心,更加神秘莫测,更为挑战智力,而且远为更加接近真理。他知道星际间寒冷稀薄的气体里存在着酝酿生命的分子结构团吗?他听说过在400万年前的火山灰里发现了早期人类始祖的足迹吗?是次印度板块撞击亚洲板块从而导致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吗?病毒是怎样将DNA像针一样剌过有机体的防线并改变细胞的复制功能的?如何利用无线电波找寻外星智能?为埃卜拉①啤酒的优良品质大做广告的是指新发现的埃卜拉古文明吗?不,他从未听说过。他甚至对量子不确定性没有起码的了解。他认为DNA只不过是三个经常写在一起的大写字母罢了。
    非常健谈、聪明而又好奇的“巴克利”先生几乎对现代科学一无所知。他对宇宙间的神奇事物具有本能的好奇心,他想了解科学,但是科学在未到达他的面前时就已经消失殆尽。我们的文化主旨、教育体系以及大众媒体毁了他。我们的社会为传播假象和混乱开了绿灯。我们的社会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如何鉴别真正的科学和廉价的模仿。他对科学方法一无所知。
    目前有数百本描写亚特兰蒂斯——据说是在1万年前存在于现在大西洋上的神秘陆地(亦有说其地址定在南极洲)的书。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可追溯至柏拉图,他对这块大陆的描述也是来自早期人们的道听途说。最近还有书籍很具权威性地描述了高度发达的亚特兰蒂斯时代的技术、高尚的道德水准和精神生活,这个人口聚居的整块大陆沉没波涛之下的大悲剧。有一个“新时代”亚特兰蒂斯,即那个“先进科学的传奇文明”,主要热衷于水晶球“科学”。在一本由卡特利纳·拉斐尔写的名叫《水晶球启蒙》的三部曲中——此书应对风靡美国的水晶球狂热负主要责任一亚特兰蒂斯入的水晶球能看透别人的心事,传递思想,是解读古代历史和埃及金字塔的建造结构和起源的知识宝库。书中没有提供任何哪怕接近于证据的东西来说明其结论的可靠性。(真正的地震科学的最近一个发现也许会导致水晶球狂热的复活,该发现认为地球的内核可能是由一个单个的、巨大的、几乎完美的晶体——铁晶体——组成的。)
    有些书——例如多罗迪·维塔莱诺的《地球的传说》——抱着同情的态度解释大西洋洲的传说,认为它最初是源自地中海中一个小岛被火山爆发所毁灭,或一个古代城市在地震后沉没于科林斯海湾。就我们所知,这也许是该传说的来源,但是这与一个已涌现出奇异的先进技术和神秘的文明的大陆之毁灭,有天壤之别。
    在公共图书馆、报摊杂志或黄金时间电视节目中,我们几乎从没有看过介绍来自海床扩张和大陆板块移动的证据,以及来自对海底勘测的证据,这些证据准确无误地表明在欧洲和美洲大陆之间,在那个假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存在过大陆。
    骗人的说法专骗轻信者,关于这一点,人们普遍承认。但是,用怀疑的精神看待事情却要难得多。怀疑主义不容易被人们接受。一个精神生活完全依赖于大众文化的既聪明又具有好奇心的人,在他所接受到的像亚特兰蒂斯这样的信息中,有成百上千倍的可能性是未进行过任伺批评的无稽之谈,而不是认真而审慎的、公正的判断。
    也许巴克利先生应该知道,对于大众文化向他大量播撒的各种传闻,他应该持更严格的怀疑态度。但是除此以外,我们很难说这是巴克利先生的过错。他只不过简单地认为,那些最广为流传的、最容易获得的信息都是对的。由于单纯无知,他被社会体系误导和迷惑了。
    科学激发了人们不断增长的探求神秘的好奇心。但是伪科学也有同样的作用。少且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被伪科学所占领。如果大家都能够明白一种学说在被接受之前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支持,那么伪科学便无立足之地了。但是由于在大众文化中格雷欣法则之类的东西在普遍地起作用,坏科学将好科学排挤了出去。P3-5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403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109.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