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作  者:莫砺锋

出 版 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定  价:20.00

I S B N :9787539633077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诗歌  >  中国古诗词    

标  签:中国古诗词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选择《莫砺锋评说白居易:品味一代文豪白居易的别样人生》这个题目的主要理由不是我在白居易研究中有什么独到的心得,而是白居易是深受历代读者喜爱的大诗人,他的作品又比较通俗易懂,适宜于在电视里进行讲解。

TOP作者简介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出版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朱熹文学研究》、《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唐宋诗歌论集》、《杜甫诗歌讲演录》、《漫话东坡》、《莫砺锋说唐诗》、《莫砺锋诗话))、《浮生琐忆》等著作,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首席专家,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

TOP目录

第一讲 坎坷身世/001
白居易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001
出身西域胡姓的家庭背景/003
艰难困苦的少年时代/007
崭露头角的诗歌天才/011

第二讲 多情才子/014

初入仕途/014
《长恨歌》的历史背景/017
白居易写出《长恨歌》的必要条件/020
胜于元稹的多情才子/024

第三讲 夜半私语/027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真实故事/027
《长恨歌》对某些史实的回避/03l
《长恨歌》中的细节虚构/036
“夜半私语”发生在何时何地?/039

第四讲 绵绵长恨/043
《长恨歌》的多重主题/043
感伤乎?讽喻乎?/046
《长恨歌》的第_主题:爱情/050
《长恨歌》的白璧微瑕/053

第五讲 铮铮铁骨/056
从县尉到拾遗/056
初露锋芒的谏官/058
母丧和服除/062
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的忠贞之士/064

第六讲 百姓忧乐/067
白居易自己最重视的作品——讽喻诗/067
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070
对权贵恶行的无情揭露/073
白居易讽喻诗的意义/076

第七讲 泪湿青衫/078
江州的琵琶亭/078
《琵琶行》的故事/081
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085
《琵琶行》为何感人?/087

第八讲 苏杭白堤/092
初着“绯袍”的忠州太守/092
杭州的西湖和白堤/094
苏州的白公堤/099
清廉自守的地方长官/101

第九讲 相濡以沫/103
元白:互相齐名的亲密朋友/103
政冶和文学的双重知己/106
休戚与共,情同手足/108
感人至深的友谊颂歌/111

第十讲 志在中隐/116
从大隐到中隐/116
向居易为什么要“中隐”?/119
白居易与“甘露之变”/121
“中隐”的道德内涵/126

第十一讲 知足常乐/128
白居易热衷于富贵吗?/128
应该怎样看待白居易对俸禄的态度?/131
白居易的实际生活是否快乐?/134
比下有余故而心满意足/138

第十二讲 夕阳余晖/142
七老会与九老会/142
捐资开凿龙门险滩/145
安排子嗣与编纂文集/147
唐代的“夕阳红”/151

附录/153
后记/196

TOP书摘

插图:



正像鲁迅所说,任何天才诗人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就是一首好诗。但是,天才诗人的诗歌才华又往往是早熟的。在天才辈出的唐代诗坛上,有许多幼年时代就崭露头角的诗人。骆宾王在6岁时就写出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咏鹅名句,杜甫也在7岁就能“开口咏凤凰”。那么,白居易的情形又是如何呢?他有没有在幼年时代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呢?
白居易是个天才儿童。据他自己回忆说,他出生才六七个月,连话还不会说的时候,就开始认字了。他的奶妈抱着他在写着字的屏风前玩。有人指着屏风上的“无”字和“之”字给他看,告诉他这是什么字,他竟然就记住了。后来别人再用这两个字考他,他每次都能准确地指认出来。认字比说话还早,这大概是日后成为大诗人的先兆吧。当然,天才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真正让白居易成为大诗人的原因还是其勤奋。白居易后来屡次回忆自己少年苦读的情形,在一首题为《朱陈村》的诗中说:“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属文”就是写文章。他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信中更加细致地回忆了少时发愤苦读的情形:五六岁便学习写诗,9岁就懂得写诗必需的声韵知识。十五六岁知道进士科举后,更加“苦节读书”。20岁后则是白天练习写赋,晚上练习书法.中间又抽空写诗,根本无暇休息。白居易苦学的结果是,读书读得嘴巴、舌头都长了疮;写字写得手掌和胳膊肘上都结了老趼。甚至到他成年以后,还身体瘦弱.未老先衰,早早的就头发变白、牙齿松动,眼前常常出现成千上万的光斑,像是无数的苍蝇在眼前飞舞,又像是无数的珠子在眼前闪烁。当然。天道酬勤,白居易付出的代价虽高,但所获得的报酬也是丰厚可观的。这个报酬就是,他的诗才和文才很早就成熟了。
这个传说当然是有问题的,首先白居易的名字并不是“居住很容易”的意思,当然更不能与他的姓联系起来,理解成“白住房子很容易”啊!古人取名.尤其是士大夫家里为男孩子取名,总是要从经典中寻找出处的。白居易的名字也不例外,这个名字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的《中庸》篇:“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意思是君子自处于平安的境地以听天任命.而小人却不顾危险来追求侥幸。这里的“居”是“处于”的意思,而不是“居住”。“易”则是“平安”的意思,而不是“容易”。白居易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经出身,当然熟知儒家经典《礼记》。其实白居易的字“乐天”也是源于经典《周易》中“乐天知命故不忧”的句子,意思是乐于顺应天命,所以没有忧虑。由此可见,“居易”与“乐天”的意思是紧密相关的,古人的名和字的意思往往互有关联,所以“乐天”这个字也从侧面证明“居易”的含意绝对不会与居住有关。当然,大诗人顾况肯定不会不懂这一点.如果他真的那样说了,也只是故意曲解白居易名字的意思,来与这个后辈开个玩笑而已。有人说这个故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因为白居易在789年(18岁)前没进过长安,而顾况在。789年离开长安.以后没有再到长安的记录,所以二人不可能在长安相见。当然,也有可能二人是在苏州相见,因为789年二人都在江南,只是传说把两人相见的地点弄错了。据说顾况说了上面那番话后,就打开白居易的诗卷来读,一下子读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大为叹赏,说:“有句如此。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白居易16岁时写的诗,可能是为了应付进士考试而写的习作,也有可能是真的在送别友人时所写,不管是在哪一种情境下写的,它都是一篇杰作。后人把它选进《唐诗三百首》,完全合格。全诗都写得很好,但其中的警句无疑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顾况一眼相中它们,说明他很有眼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不仅仅是优美的诗句,而且成为后人经常引用的含义深刻的成语。请大家想一想,一个年方16岁的少年,竟然创作出如此优美而又深刻的诗句,后来又成为流传千古的成语,这不是天才又是什么?创造一个成语是非常困难的.不信的话大家试试看,毕终生之力。能不能创造一个成语出来。我是早就认输了,我今年已经60岁了,我自从1977年参加高考,1978年春季进入大学,三十年来一直都在中文系学习或教书,都在与文字打交道.但我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自己有创造任何成语的可能性。所以说,只凭这两句诗,白居易的才华就是确凿无疑的。顾况所说的“有句如此,居亦何难”是准确的预言。三十七年以后,当白居易53岁时,好友元稹为他的诗集写序,说鸡林国的商人十分急切地求购白居易的诗作.自称本国宰相愿意出一百两银子换一首白居易的诗。而且鸡林国的宰相还很识货,要是拿伪造的白诗去骗他,他往往能辨别出来。所谓的鸡林国,就是新罗国,其领土包括大半个朝鲜半岛。相传在东汉永平八年(65)新罗王夜闻金城西的始林有鸡声,就改国名为鸡林,所以唐人习惯称新罗为鸡林。请大家想想。一首诗就值一百两银子,诗歌产量高达三千来首的白居易要在长安城里购房居住,还不是小事一桩!顾况不算是成就太高的诗人,他的人品也有点问题.但是他对白居易的预言可真是准确:一个伟大的诗人降临到中唐诗坛上来了。果然,就在顾况说出这个预言之后不到二十年,自居易就以一首杰出的七言歌行《长恨歌》震惊了整个诗坛。
那么,《长恨歌》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98 页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88.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