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最后的日记
最后的日记


最后的日记

作  者:(印)克里希那穆提 著

译  者:张婕

出 版 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定  价:22.00

I S B N :9787510700422

所属分类:   

标  签:综合  励志与成功  克里希那穆提  名家作品及研究  人生观、人生哲学  伦理学  印度哲學  亚洲哲学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当人们凝望那片依然美丽多彩的落叶之时,也许可以深入了解并感悟到自己的死亡,不是在终结之时,而是在开始的时候。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情,无需逃避或拖延,而是如同日出日落一样平常的事情。死亡中蕴含着极度辽远的感觉。
                              ——克里希那穆提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大师对世界最后的体察与省思,在此坦率而直接地表露无遗。

  此时此刻,他对一切生命之间的真实关系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与细微感受。从对个体生命的评说到对自然诗意盎然的冥想,再到对死亡淡定从容的沉思,他的话语犹如澄明的泉水涤荡敲击着世人的内心深处,让人们在自我的迷失中感到清澈的光亮。我们如此靠近他,就好像瞬间进入了他的意识一般,在精神探索的顶峰尽享其深邃与博大。

TOP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20世纪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又称“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紧密相关的思想大师,在西方有非常大的影响。

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来照亮自己。他经常教导学生:只有洞察这充斥着暴力和冲突的外部世界,才能真正懂得自己;只有脱离尘世的法则,才能不为世俗生活所累。他一生都在帮助人类从恐惧中彻底解脱,体会生活的真正乐趣。他的四十余本著作,全部由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被译成47种文字出版,在欧美、印度及澳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已经翻译引进过他的多部作品。

最卓越的宗教人物。他是我所见过最美的人类。
——(英)萧伯纳

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
——(美)亨利·米勒

他的演说是我所听过最令人难忘的!就像佛陀现身说法一样具有说服力。
——(英)赫胥黎

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黎巴嫩)纪伯伦

TOP目录

前言

加利福尼亚 奥哈伊

 1983年2月25日 星期五 与所有生命建立关系
 1983年2月28日 星期一 无思无欲与清空思想
 1983年3月10日 星期二 归属感是人类的天性
 1983年3月11日 星期五 无时间概念的沉思
 1983年3月11日 (续) 人类本应和谐共处
 1983年3月15日 星期二 追溯自我对于死亡的意味
 1983年3月16日 星期三 生的恐惧与死的真相
 1983年3月17日 星期四 内在世界里的时间与空间
 1983年3月18日 星期五 远离娱乐,回归朴素
 1983年3月25日 星期五 天堂的本质并不在时间与思想之中
 1983年3月31日 星期四 揭发战争的真相
 1983年4月18日 星期一 超越记忆的延续性
 1983年4月19日 星期二 心理世界的学习同样需要遵循时间定律
 1983年4月20日 星期三 从观察、倾听到产生顿悟
 1983年4月21日 星期四 出自欲望的行动是腐化的、扭曲的
 1983年4月22日 星期五 沉思不需要衡量与比较
 1983年4月23日 星期六 思想无法改变人类
 1983年4月24日 星期日 敏感性和欲望的复苏及探究
 1983年4月26日 星期二 博爱与杀戮一样真实
 1983年5月4日 星期三 有序而和谐地生活
 1983年5月6日 星期五 无观察者的观察
 1983年5月9日 星期一 语言的理论束缚头脑
 1983年5月12日 星期四 什么能够改变人类?

汉普郡 布洛克伍德公园

 1983年5月30日 星期一 摆脱内心平庸的生活

加利福尼亚 奥哈伊


 1984年3月27日 星期二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1984年3月28日 星期三 外在与内在就是我们生活的潮起与潮落
 1984年3月30日 星期三 死亡的真意

译后记

TOP书摘

序言

我的心被撼动初次探访克里希那穆提故居“松舍”,应该是1992年的深秋之际。早年克里希那穆提静坐悟道的那棵大胡椒树,如同佛陀证入无上正等正觉的那棵菩提树一样,多年来一直被前往奥哈伊朝圣的人们仰望缅怀着,我的相簿里至今还有一张在那棵胡椒树下留影的照片。

  数年后再度与友人造访“松舍”时,胡椒树已经面目全非──它被山谷里的一场雷电击中而断成了两半──从这断裂的树干里,有一些新的树枝和绿叶又慢慢长了出来,看起来有点像个满头乱发、比例显得突兀的矮人。一时之间不知该以何种心情来替代原先的朝圣之意,但随即就给了自己一个颇为合理的解释:像克里希那穆提这样的禅者,岂可容许追随者依止不变的轨则,抱持太容易被预测的心态呢?他的霹雳手段和彻底解构的风范,即使在辞世多年之后,仍然留下了余威。

  你若是造访过奥哈伊,就不难体会克里希那穆提与这片山谷的交情了。这里满山遍野尽是亮晶晶、黄橙橙的橘子,你可以想象一下果子未结之前橘花飘香的诱人气味。橘花的香气是会让人流连忘返的。

  在这片辽阔的印地安圣地之上,克里希那穆提卓而不群的空性,孕育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洞见。有幸能阅读他辞世前两年记录下来的这本《最后的日记》,我的心仍然被言词中流露出的对人性的深切期许所撼动。

  这的确是克里希那穆提最动人的著作之一。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89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205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