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 :激发正能量,该怎么做
作者:薄三郎 时间:2012年11月12日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正能量》 (英国)理查德·怀斯曼 著 李磊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8月版
最近几年,积极心理学在国内风生水起。它教导大家,只有改变想法,生活才能转变,让自己聚焦于积极心理学上,你便能幸福起来。有一个通俗的比喻是,只要想象自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你就一定可以做到。遗憾的是,手头这本《正能量》却用另一种声音告诉我,积极的去想并不会改变行为本身,只有积极的行为才会改变想法,进而强化行为。
“正能量”这个词貌似是在今年春天流行起来的。它本是个物理学词汇,其科学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在本书里,正能量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要说本书与正能量有瓜葛的话,那也是通过行动本身改变自身行为,进而解决个体生命中遭遇的各种事件。
本书核心思想的源起,是百余年前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这位据说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天才,经常一副红格纹裤子打扮,游荡在哈佛的校园里。他的心理学术思想是表现原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为人所重视。詹姆斯曾说过,“让自己感觉勇敢起来,表现的很勇敢,并以意志力来实现这个目标,勇气便可取代恐惧。”这可谓是表现原理的一种直白表述。这个理念可以激发一系列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变得更快乐,摆脱焦虑和抑郁,坠入爱河,享受幸福生活,打败拖延症,延缓衰老。
常识告诉人们,情绪会导致行为的改变或发生。例如,焦虑时你出汗,幸福时会微笑,难过时会哭泣。人们很少知道的是,行为也会影响情绪,人们因为微笑而变得快乐起来。简言之,快乐可以被创造。比如,大踏步走的人比较快乐,拖着脚走的人容易情绪低落。只要你表现得高兴快乐起来,并咧开嘴巴笑了,那你就会变快乐一些。因此,“大笑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对爱情而言,道理同样。人们只需要花上点时间表现得好像被对方所吸引,就有可能真正地爱上对方。而对于维持婚姻或爱情而言,应尽量避免接受熟悉事务的诱惑。相反,一起给生活找点乐子,添点刺激,通过表现得好像进行过一次令人振奋的约会,可以将时间拨回,轻松找回相爱的感觉。
詹姆斯曾说过,“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已经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因此,如果想节食,那就用不习惯的那只手进食。绷紧身体来增强意志力,坐直身体并交叉双臂以增强毅力,将要做的事表现出兴趣并尝试去做来改变拖延习惯,通过洗手或者热水澡来减轻负罪感吧……总之,自信可以习得,衰老可以延缓,只要你做一些改变的话,而不是将想法停留在大脑里。
《正能量》远非一杯简单温暖的心灵鸡汤,而是解读心理学研究的严肃方法论。遗憾的是,此书在国内推广时,却简单粗暴地人被当做精神励志法。此种营销并无不当,却可能让想获得“正能量”这一精神激励的读者们小小失望,甚至出现些许的阅读不畅或障碍。
本书的英文书名是《Rip It Up》,可翻译成撕裂、撕开。怀斯曼用这个书名的本义,就是让读者通过撕书行为来切实践行行为改变想法的这个主题。因为,当大脑接受一次真实的行为刺激,而非想象某个行为时,改变才真的会发生。换言之,如果读完此书,书页依然光洁干净,那你依然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
现在,请坐直,深呼吸,边读边撕吧。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