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天天听好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由后浪出品,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的《应仁之乱》。
请扫二维码进入百道学习app收听音频
应仁之乱是十五世纪日本历史上的一场内战。当时,日本处于室町幕府末期,各个地方大名动员数十万兵力,以京都为战场,分东军、西军,相互厮杀,长达十一年之久。战乱过后,中央政权室町幕府走向衰亡,地方势力崛起,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在这本书中,日本新锐历史学家吴座勇从幕府将军职位继承问题和各地大名之间的斗争入手,剖析了应仁之乱的起因,还原了战乱的经过,总结了战乱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全书共七章。这里要讲的是第三章“大乱爆发”的内容。应仁之乱是如何爆发的?两大阵营的分野如何?双方又经过了怎样的斗争?这就是本章要介绍的内容。
十五世纪,日本处在室町幕府的统治之下。在幕府中,以将军为首,主持政局。在地方,是大大小小的藩国,拥有独立的军事政治主权,称为大名。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是足利义政,他最初没有儿子,他的弟弟足利义视成为将军的继承人。随后,足利义政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就希望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将军的位置,于是就和弟弟足利义视产生了矛盾。当时,在京都和地方拥兵自重的许多大名,都卷入了将军家的内斗。
将军足利义政的首席家臣畠山政长在幕府中掌握实权,而京都拥有实力的大名山名宗全希望夺取幕府实权,他拉拢地方大名畠山义就,邀请他率军进京。
1466年12月26日,畠山义就在京都北部的大报恩寺扎营布阵。畠山义就的背后,是山名宗全与斯波义廉。为了与畠山义就对抗,昌山政长在他的宅邸四围修建了箭楼,与其他大名一同据守。此外,细川胜元和京极持清等拥有实力的大名也支援畠山政长。
按照幕府的规定,地方大名要进入京都,必须事先经过幕府将军的批准。因此,这次皛山义就擅自率军进入京都,就使将军足利义政十分愤怒,所以他支持皛山政长。当时,畠山政长是将军的家臣,担任管领职务,在幕府中掌握实权。
按照固定的惯例,每年正(发音为第一声)月初一,幕府首席家臣会去将军御所进献膳食。而次日,也就是正月初二,将军要到家臣宅邸出席宴会。这是固定的活动,以表示将军和家臣之间的信任关系。
然而1467年年正月初二,将军足利义政没有前去家臣皛山政长的宅邸出席宴会,这一天,他在将军御所与率军进京的地方大名皛山义就会面。对畠山政长来说,这实在是很大的打击。
正月初六,足利义政罢免皛山政长的管领职位,命令他把宅邸让给他的长兄畠山义就。斯波义廉被任命为管领。
起初支持畠山政长的足利义政,突然转向畠山义就一边,想必是发现了畠山义就进入京都之后,山名宗全一方的军事力量占了优势。于是,在正月十五日,被免除职务的皛山政长和支持他的大名细川胜元、京极持清、赤松政则等拥向将军御所,逼迫足利义政下达讨伐畠山义就的命令。山名宗全、皛山义就和斯波义廉就以保护将军的名义,占领了将军御所。畠山政长十八日在将军御所东北的上御灵社布阵。但在随后的战斗中,被山名宗全击败。
山名宗全顺利夺取了政权。命令搜捕皛山政长和他的家臣。然而,山名宗全发兵援助义就,让细川胜元痛恨不已。就在山名一派欢庆自己的春天到来之时,细川胜元已经着手准备反击了。
御灵之战后,渐渐恢复了平静。由于京都发生战乱,文正这个年号显得不吉利,于是在三月五日,改元应仁。应仁元年,也就是1467年,五月二十六日上午,细川胜元的军队袭击了将军御所对面的一色义直大名的宅邸并放火,一色义直逃到山名宗全府邸去。自这次战斗以后,细川胜元一方与山名宗全一方爆发全面冲突。
将军御所被细川胜元一方团团围住。五月二十六日,足利义政向富山义就送去了劝降书,试图说服他暂时离开京都。六月一日,细川胜元向足利义政请求颁发将军旗帜,也要求颁发处罚山名宗全的命令,并要求任命足利义视为讨伐山名宗全的大将。足利义政在六月三日把旗帜交给了细川胜元。
足利义政的弟弟足利义视算得上是下任将军的候补了,他可能把这场大乱看作显示自己领导才能的绝佳机会。
因为将军失掉了中立的地位,战争的调停者也就消失了。如果不迅速把已打上“贼军”烙印的山名一方镇压下去,战争就没有办法很快结束了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两军的阵容。细川胜元一方的军队在将军御所周边铺开,而山名宗全一方的军队则在一条大宫一带布阵。细川胜元一方在东,山名宗全一方在西,前者叫作东军,后者叫作西军。
参加东军的大名有细川家族的六个大名,还有皛山政长、京极持清、武田信贤、赤松政则等大名。参加西军的大名有山名家族的四个大名,还有斯波义廉、皛山义就等大名。
西军的兵力一二万人,东军兵力二三万人。西军的军事动员比较迟,被迫在京都陷入苦战。
东军在获得幕府军的名分以后,决定以足利义视为主帅,在八日对西军发动总攻。但是因为西军将领中,有人请求投降,于是总攻被中止了。足利义政向西军诸将送去劝降书。当日,西军与东军发生小规模激战,东军获胜。
足利义视掌握着将军御所,将与山名一方关系紧密的近臣全都驱逐出去。
足利义视并没有固有的权力根基。因此,他利用大乱这一“有事”之机,专权跋扈,想为自己出任下任将军打实基础。但是足利义视的行动招致了强烈反对,很快就被孤立。结果,足利义视不得不退出将军御所,回到了自己的宅邸。
无论兵力还是大义名分,东军都胜出西军一筹。但东军也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在东军慢吞吞地攻击之时,西军的兵力却得到了增强。
1467年六月二十八日,西军的援军进入京都,他们来自六个藩国,有四万人。
但是对于西军而言,最为重要的事当然是大内政弘进入京都,在京都南部的东寺布阵。大内政弘的军队参战,使西军声势大振,转守为攻。西军猛攻东军。特别是十月二日至四日,战斗尤其激烈,将军御所以东的相国寺完全被烧毁,将军御所也被烧了一半。
西军攻击将军御所的举动,让足利义政态度变得强硬起来。十月三日,应足利义政的请求,后花园法皇下达了处罚山名宗全的诏书。
到此,战争陷入胶着状态。
1468年八月,足利义政派遣使者催促足利义视进京。为结束战争,有必要把所有利益相关者全都集中到京都来。足利义视应邀请进京,进入东军阵营。然而,足利义视排斥异己,让足利义政不高兴。足利义政就让被足利义视赶下台的伊势贞亲重归政坛。
感到危险的足利义视化装成平民逃出京都,当月十三日,足利义视回京,竟然进入了西军斯波义廉的阵营。二十四日,大内政弘等西军诸将前来参见足利义视,尊他为将军。这样,事实上出现了两个将军并存的局面。西军模仿幕府,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机构,这就是西幕府。
随着西幕府的诞生,足利义政态度大变。十二月五日,根据足利义政上奏,朝廷剥夺了足利义视和他们一方官僚财阀的官位,甚至颁发讨伐足利义视的诏书。足利义视被视为公敌。
与两军最初的设想相反,战事陷入长期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战法的变化。首先是防御设施的进步,其中的代表就是井楼。所谓井楼,就是为在战场上侦察敌情,用木材堆成井字形而建造的瞭望台。
但井楼不只是瞭望台,上面也备有武器,可以击退接近的敌军,也就相当于所谓的箭楼。
在这次战乱中,双方都修建了高大的井楼,最高的有二十二米。还使用了投石机。两军修筑壕沟与井楼等防御阵地,京都的巷战就成了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打破僵局,双方都使用不穿甲胄的轻装游击队。1468年三月中旬,东军游击队火烧西军粮草存放地。这次作战的目的是打击西军物资存放地,阻断他们的兵力和军粮补给。
截至1468年前半年,战斗在京都的街区进行,进入后半年,主战场转移到京都周边地区。这是为了在确保本方补给线的同时,切断敌军补给线。
总之,为了争夺幕府的统治权,日本各地大名分成东军和西军两大阵营,爆发全面内战。在内战中,又形成了两个幕府并存的局面。双方军队都在京都城内修建堡垒要塞,形成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好了!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打开《应仁之乱》。感谢你天天听好书,我们明天见!
来源:百道学习"天天听好书”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