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天天听好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的《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
请扫二维码进入百道学习app收听音频
日本的天皇制可以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君主制度,从日本神话时代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皇制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谜一般的存在。一般人对天皇制看不透,也理解不了。
胡炜权博士的《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一书为华语圈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日本天皇制的新契机。他将华人对于日本天皇的感兴趣之处,以问答方式和深入浅出的笔法来解说。比如:日本人是徐福带过去的童男童女的后代?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神秘的日本女天皇是怎么出现的?还有中国历史上的“倭国”究竟在哪里?天皇在乱世中如何维持自身尊严?明治维新期间,“皇宫现代化”是如何推进的?
这部书给读者提供了一把钥匙,打开了解日本天皇史是大门,也可以帮助读者认识日本文化。
全书共十章,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本书第十章“天皇的家族”。本章讲述了日本天皇家族现代化的足迹。日本天皇制有什么样的继位制度?皇宫如何维持日常管理?明治维新后,天皇皇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如何打造皇室新形象?第一个平民皇后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本章要解答的问题。
首先是日本天皇的继位制度,即皇太子如何产生。2019 年即位为新天皇的浩宫德仁是平成天皇的长子,也就是日本皇室制度下的皇太子。根据现行的《和平宪法》第二条,日本天皇实行世袭制,皇位继承依照国会决议订立的《皇室典范》的规定。第一条规定:“皇位由归属皇统之男系男子继承。”
第二条则规定了继承的顺位:皇太子、皇长孙、皇太子的其他儿子及其子孙、皇次子、皇次子的子孙。
天皇制下的皇太子是法定的储君,在目前大多数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以及中国古代不少王朝,皆遵此道。
但日本皇太子制与皇后制一样,曾中断数百年,也经历了很多演变,其中仍有诸多不明确的部分,皇太子既不一定是长子,他的权力也不多,而且从现存文献和出土文物里,也确认当时的王位继承制度似乎并没有硬性规定父子相承,实际上多次出现过兄弟相承。
到了 7 世纪左右的律令时代,终于出现了名副其实的皇太子制,这是为了否定上述群臣干预王位继承的新政策。8 世纪订立的《大宝律令》与《养老律令》便有“继嗣令”,均明文规定“凡皇兄弟皇子皆为亲王,女帝子亦同”。也就是说,公主可为天皇,而她所生的儿女都可为亲王,都有资格继承皇位。
因此,7 世纪时的大和朝廷承认女天皇及其子女的继承权。这是因为当时的天皇与皇后都是王族出身,所以按照这个道理,只要能保证继承人是王族血脉,皇太子不一定是天皇的长子,公主也可被立为皇太子。
古代的皇太子制并没有近代这样的硬性规定。到了中世纪,藤原家以外戚身份与天皇家结亲后,皇后不再是王族出身的女子。为了确保天皇家系血脉,以及维持与藤原家的关系,继承者从“必须是皇太子”,逐渐改为“男性直系亲族”,即天皇的儿子、孙子,这一规定成了后世遵循的原则。
总而言之,从中世纪到近代为止,皇位继承在原则上转变为男子继承制,但又没有必然由嫡长子继承的规定。那段时期的天皇们,有近一半不是前天皇的长子。
19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日本进行了一场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发生在明治天皇时期,称作明治维新。经过这次改革,日本天皇家族革故鼎新,迈开了走向现代化的蹒跚步伐。
当时,成功结束幕府统治、夺得国家政权的维新派,要更有效地利用天皇来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首先要革新的就是后宫的传统。
当时的宫廷中,天皇是在女官丛中长大的男性,除了少数的年轻男性侍从外,天皇的日常起居、饮食、房事,以及政令和消息,都由一群女官负责。后宫也是天皇的“圣域”,外臣要跟天皇取得联系,就要通过女官来传话,从而获得批准。就算夺取了国家政权,维新派公卿贵族与新政府要员一时也难以从女官手中夺得与天皇直接联系的权力。
对于维新派而言,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尽快使天皇和宫廷成为现代化的标志。1871年2月,维新派西乡隆盛上京接受政府恩赏,6月正式接受官职。之后,他便与支持宫廷改革的贵族,在没有天皇的指令下,率先对宫廷进行“大扫除”,事后再获天皇追认和批准。
8月1日,宫中的女官全数被辞退。之后再以新政府的名义重新任命部分女官,废除了旧有的门第制度,降低任职女官的资格。另外,为了不让一众女官身处天皇与外臣之间,导致隔阂,新政府让当年才20岁的皇后一条美子负责统驭新改组的后宫,这就是后来的昭宪皇太后。
在天皇的圣旨下,强硬的女官们失去了名分,被迫接受皇后的管辖。到了1872年4月,英照皇太后与昭宪皇后追随天皇迁居东京,这些不愿离开京都的强硬派女官正式被革职弃用。自此,在东京新皇宫里,由昭宪皇后管理的宫廷正式成立,新政府改革皇宫形象的目标也算基本完成了。
皇宫改制完成后,需要进一步确立皇室的新形象,尤其是树立皇后的“国母”形象。
在王朝时代,皇后是天皇的妻室之首,负责为天皇生育继承人。中世纪以后,500年间没有皇后。在后宫,天皇被众多女官包围,所有事务均由女官主持。明治维新期间,维新派复置皇后,并逐步树立了皇后的“国母”形象。
复置皇后就是为了实现源自中国儒家思想的理想夫妻关系,即“男耕女织”、“夫主外,妻主内”、“夫唱妇随”。近现代天皇与皇后一直秉承着这个理想。以2019年刚退位的平成天皇与皇后为例,他们会在每年4月举行一个仪式。天皇亲自到东京皇居里的水田播种,而美智子皇后则到红叶山御养蚕所亲自授桑,利用蚕丝来编织,亲身实践男耕女织的理想。
虽说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可见明治维新赋予皇后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生育天皇继承人”,更重要的是以“天皇之妻”、“贤内助”以及日本女性总代表的身份辅助天皇,同心协力去统御国家。
明治维新赋予皇后“内助之功”的任务,那么第一个担当此重任的昭宪皇后做得怎样呢?
昭宪皇后出身贵族,本是一位深有教养的女性,她精通日本传统经典《源氏物语》,又跟其他待嫁的贵族女子一样,学习各种为人妻子应有的涵养。
昭宪皇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在西乡隆盛等人进行后宫改革后,成为后宫领导者。除此之外,她的例行公事就是以天皇之妻的身份,陪同天皇巡视各地,检阅军队军舰,以及接见外国驻日公使。
日本政府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聘请精通欧洲宫廷典章制度的德国驻日公使到宫中,亲自指导皇后与皇室成员学习西方社交礼仪。
到了后来,皇后更获授权,在天皇外出时,代为接见各国使节。昭宪皇后成功落实西化政策,获得西方国家的青睐和肯定,这只是外交上的成就。
昭宪皇后的另一个使命是在国内,以天皇之妻的身份,彰显“国母”、“贤后”的典范。
自维新政府成立以来,各地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叛乱和战事,昭宪皇后便以皇后的名义下赐药品给政府军,以为抚恤。
尤其是日俄战争时,为了激励国民士气,祈求战事胜利,皇后与由贵族妇女领导的“爱国妇人会”联手,通过发行刊物和公益活动,鼓励全国妇女在大后方投入生产和劳动,又要求全国节俭,以支援前线将士和国家。
皇后又代表皇族、贵族妇女,以“爱国妇人会”的会员身份到前线基地广岛的医院,亲自慰问负伤将士,又赐予各种医疗物品、义肢、义眼、纱布等。自此,日本国内媒体纷纷高呼皇后为“国母陛下”,受万民爱戴,人气更是一时无两。
昭宪皇后这种救苦、扶弱、怜恤的仁爱形象,成为后来的贞明皇后、美智子皇后以及现在的雅子皇后的表率,是近现代日本皇后的典范。
经过昭宪皇后改造后的皇后形象,不再是从前那个“天皇的生育机器”,而是恤民爱民、扶持夫君的女性模范。昭宪皇后在晚年更受敬仰,被称为“天皇之御后,国民之国母陛下”。
二战以后,日本天皇制实行进一步的民主化改革,产生了第一代“平民皇后”美智子,并成为改变皇室形象的象征。
上皇后美智子是大企业日清制粉前社长正田英三郎的长女,1957 年毕业于圣心女子大学,不久便被选为皇太子明仁亲王的太子妃。明仁亲王就是现在的平成上皇。
时值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投降,国家急需喜事来安抚人心,重振皇室声威。刚好皇太子通过网球活动认识了美智子,很快便有了与她结婚的意愿。
然而,美智子本人有两个大麻烦。一方面,她不是皇族、华族出身。一旦美智子成为太子妃,便意味着日本将迎来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后”。这个转变在当时引起了保守势力的质疑和不安。
另一个比平民皇后更为棘手的问题是,美智子所在的正田家是基督教徒,美智子就读的圣心女子大学也是基督教背景的私立大学。美智子的基督教信仰,对于仍然强烈信奉国家神道的保守派而言,自然是难以接受的。
不过,这些来自保守派的质疑与阻挠,在皇太子的强烈要求下被一一扫清。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首相岸信介积极带领日本走出战败国的阴影,他对皇太子与美智子的婚事表示欢迎,认为能给国内外人士一个良好印象,去除日本皇室保守落后的观感。
于是,在 1958 年 11 月 27 日,经过皇室与首相参与的皇室会议后,皇太子与美智子的婚约得以正式确认,并且向全国国民通报。由于美智子是第一位平民太子妃,大众媒体在官方消息发出后,引起了一股“美智子热潮”或“美智子旋风”,一连串关于她的大小报道和花边新闻占据了报章的头版。而且,借由追访美智子的新闻、故事而创刊的大小杂志,也在当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由此可见,战后日本民间同样希望一洗战败的颓废,并且借机改革,迎来新的社会风尚。这些希望、期待与呼声寄托在皇太子与美智子的婚事上。当政府公布两人的婚礼将于 1959 年 4 月10 日举行,并且会直播婚礼过程时,民众开始争相抢购黑白电视机。据统计,单是当年 4 月便卖出了 200 万台电视机。自此,“美智子旋风”便出现在各大杂志报纸中。
盛况空前的 “美智子旋风”正是岸信介政府想看到的。美智子成为平民太子妃后,也将成为平民皇后,入宫后的她如何面对皇族的保守势力,成为当时媒体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美智子在婚后生下了两个皇子和一个公主,在皇室与政府的推动以及美智子本人的意愿下,改由她亲自给孩子喂哺母乳,又废止了三名子女接受特别教育的惯例。虽然这些改革和意志广受平民欢迎,但皇宫内则有迥然不同的反应。
日本国民为拥有平民皇后而雀跃,政府也利用这机会去推动天皇亲民化,但保守派一直没有放弃攻击美智子。
种种压力,还有外界对理想皇后的期许,都让美智子承受巨大压力,1993 年,她患上了短期的失语症,无法说话。
美智子承受的压力,也转移到她的媳妇,现在的新皇后雅子身上。尤其是雅子始终未能生下皇子,使她承受着揶揄。出身外交官世家的雅子在压力下被迫放弃工作,只能成为一位贤妻良母,她患上抑郁症的消息也多次传出。
至于将来的皇后纪子,虽然她生下了唯一的男嗣悠仁亲王,但也同样受到来自保守派和普罗大众的“监察”。随着天皇、皇室走向亲民化,日本皇后的重担似乎仍未减轻。
好了!本章和大家分享了日本天皇家族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您打开《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我们明天见!
来源:百道学习"天天听好书”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